第十九课《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九课《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第十九课 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一、长城的修建1、长城修建的历史2、长城修建的艰难3、对长城功用的评价——既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八 达 岭 长 城汉长城 明 长 城 示 意 图姜女庙 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女庙相传始建于宋朝,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建。庙前有108级石级。庙门两侧悬有对联,上联为“海水朝朝朝朝崐朝朝朝落”,下联为“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庙内左边是钟楼,右侧为前殿和后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即满面愁容正在了望大海;两旁的对联为:“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传为文天祥的手笔。 天下第一关 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华北平原
与东北平原相连的辽西走廊西端。明洪武十四年
(1318),大将军徐达在此建筑长城并置关,以防蒙古势力的侵扰。据考证,故址在今河北省抚宁县东榆关镇。这关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隘,号称“天下第一关”在它高大的城门上矗立着12米高的箭楼,在箭楼西面二楼棂窗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巨幅匾额,笔力沉雄顿挫,别具一格,非常出名。据说,这块匾额为明代当地进士肖显所书。  老龙头 在秦皇岛市山海关边,是山海关城墙伸入大海的
终端或起点。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故名为老龙头。它
距山海关4公里,用巨石垒砌而成,高达3丈,伸入海中7丈,
是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奉命督建的。过去公认老龙头为万
里长城的起点,现经专家考证:明代万里长城实起始于东
北辽宁的鸭绿江边。老龙头上建有巍峨的澄海楼,登楼远
眺,大海无际,西边的长城巨龙,蜿蜒伸向云际,直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长城西端的终点)。  燕塞湖 即石河水库。
在秦皇岛市昌黎县城西
北,距秦皇岛市约50公
里。自古以来是观海的
胜地。因地处燕山脚下,
依傍长城,近山海关,
自古为要塞之地,因名。
1974年筑坝拦石河水,
成为峡谷长湖,长达15
公里余,水深处达50米,
湖心有洞山,孤峰峭拔,
悬崖下有空洞,崖下为
深潭。    悬阳洞 又称玄阳洞。在秦皇岛市山海关东北9公里
黄牛山麓。在洞内能看到洞顶的阳光,可是在洞顶
上,却找不到阳光射入之处,这就是悬阳洞的奥妙
所在,也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开之谜。据《榆阳县志》
载:三道关内崖半有石洞曰悬阳,深广六七丈,上
建佛楼,楼上可坐数十人。楼下左隅有石洞穿入,
一小洞上见二孔,透出天光。居庸关在昌平县南口镇以北,20公里长的关沟之中。
其名始于秦朝,以秦始皇修长城“徙居庸徒于此”而
得名。三国时叫西关,北齐时叫纳款关,唐时叫蓟
门关或军都关,辽、金、元时都称居庸关。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有“边陲钥”、“长城主宰”之称,因为地处嘉峪山之麓,故名“嘉峪关”。又因雄峙在群山诸峰之间,更显其巍峨宏伟,所以亦称"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定城砖的传说 “长城除军事防卫防卫功能外,它还是农耕文明与
游牧文明的交往线。这是因为,长城遏制了游牧人对
农耕人的毁灭性冲击,使得两类文明有可能进行平等
互利的双向开放。纵观两千多年的长城史,这条逶迤
万里的边垣虽然时常烽火连天,战鼓急骤,但在偃旗息鼓的时日,长城诸关隘又是牧民与农人交换物资的孔道。”“农耕与游牧这两种并存而异质的文明之间,既有剧烈冲突的一面,又有互补相容的一面,一部长城史便是见证。”
——冯天瑜、毛磊《中华开放史》对长城功能的评价:二、运河的修建1、运河修建的历史2、隋运河与元运河的不同3、运河的历史意义——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为了发展南北漕运和方便乘舟巡游全国,
隋炀帝继文帝时修建广通渠之后,开凿
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隋代开凿的大运
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
东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沟通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幽州)、浚仪(汴州)、梁郡(宁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苏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它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隋炀帝陵“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郭守敬运河园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涿郡永济渠洛阳余杭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 运 河 示 意 图通惠河会通河元 运 河 示 意 图普哈丁陵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