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 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教学目标】
素 养 目 标 1.通过对文献、影像等资料的分析,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时间、目的、经过及结果等基本史实。(史料实证)  2.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3.认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二、探究新知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占领朝鲜半岛,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政策,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 “ 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合作探究:1.我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教师分析: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合作探究:说说抗美援朝战争前期的基本情况。
教师分析: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内容,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光荣事迹。
教师分析: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合作探究:2.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 最可爱的人”?
教师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教师过渡:正是由于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战斗,终于在 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
材料阅读:
材料一: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回忆录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合作探究: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分析:①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全国人民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人民的支援。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和朝鲜军民团结一致,共同作战,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③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美军虽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海空优势,但由于受朝鲜地形和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中朝军队扬长避短,发扬近战、夜战特长,运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战术,取得巨大战果。
合作探究:4.胜利的结局对新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师分析: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保家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板书设计】
【当堂演练】
1.(2022·娄底)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国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这一场战争我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经过这一场战争以后,我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这场战争是( D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侧重时空观念)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  B )
A.土地、农民、减租减息 B.三八线、“最可爱的人”、邱少云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3.(2023·青岛/改编) 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的是( C  )
A.杨靖宇 B.左权 C.邱少云 D.刘胡兰
4.(侧重家国情怀) 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了( D  )
A.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B.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
C.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 D.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
5.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A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6.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用形象的话语给出答案:“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他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中朝军队密切配合 B.志愿军英勇顽强的革命气概
C.“联合国军”不团结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资料丰富,鉴于此,学生课前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对抗美援朝战争作一定的了解。同时,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讲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激发出来。由此我们也应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