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题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知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中共八大和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了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失误及取得的成就。(时空观念) 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总结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影响,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主要教训。(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受建国初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成就与失误 难点: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主要教训
板书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温故 知新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时间、形式、完成的历史意义、缺点) 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 新课 导入 【人名导入】 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你知道下面这几个人的名字和我国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有关吗? 张建国 吴抗美 刘跃进 马文革 学生观看图片,回忆之前所学,结合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三、 解读 目标 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 讲授 新课 【历史解释】 社会主义探索: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 从 1956年到 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任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第一段和相关史事,完成中共八大的表格。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当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的国情。 【知识拓展】 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一个正确的论断: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1.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017年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曲折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①工业上,大炼钢铁;②农业上,虚报产量 后果: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合作探究】请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大跃进标志:大炼钢铁 特点:片面追求生产力高速度(产量) 教训:片面扩大生产规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生态环境,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会特点:“一大二公”,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速度(公有化程度) 教训: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造成经济严重困难,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有哪些? 探索中的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三年困难时期 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效果? 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1961-1965 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合作探究】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二、“文化大革命” 【历史解释】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 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 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 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 这更是一段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翻开历史的相册,跟随镜头回忆这段历史…… 【镜头下的文革】 江青和张春桥在“十大”主席台上 任务:结合课本P28-P30和上述历史镜头,完成文化大革命的概况。 【合作探究】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 展示材料: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挫折,造成巨大损失。 危害: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破坏。 教训: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成就 1.概况 任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0-31页,简述建设成就的概况。 2.英雄模范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你能说出它们的故事吗? 观看视频,说说从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播放视频 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了解历史概念 认清历史时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中共八大的基本史实,完成表格。 结合八大内容,思考八大意义。 了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小组合作,分析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思考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及挽救措施。 小组合作,分析失误的原因及启示。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概念 观看历史图片,借助历史镜头了解文化大革命。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和历史镜头找出文化大革命的基本信息,完成表格。 探究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 自主学习,找出建设成就,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品质。
五、 课堂 小结 小结 利用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再次标注重难点,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复习总结,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回顾。
六、 当堂 检测 利用几个选择进行当堂检测,查询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2023·湖北鄂州·7)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C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3.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 B )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A ) ①周恩来总理病逝 ②毛泽东主席逝世 ③粉碎林彪集团 ④粉碎“四人帮”集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限时训练,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帮助,自我提升。
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能说出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基本史实。 能借助史料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反思改进: 本节课内容跨度比较大包含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有良好的开端,也有探索的失误还有可喜的成就。学习这部分主要是理清探索的失误与成就,从失误中寻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主要还是对建设成就的掌握,对于失误不用过多强调,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正确看待失误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