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拨乱反正的过程。(时空观念) 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客观对待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犯的错误,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温故 知新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 1.中共八大(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及英雄模范 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 新课 导入 【问题导入】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学生观看图片,回忆之前所学,结合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三、 解读 目标 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 讲授 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任务:结合教材和所给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材料一: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材料二: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背景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材料三:群众甲:俺爹时传祥,本是个掏粪工人,他老人家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地工作了一辈子,就因为受到了刘少奇的接见,和他握了手,就被说成是“工贼”的同伙、“反动分子”!最后硬是被红卫兵们批斗致死!俺爹实在太冤枉啊!据说全国还有28000人和我爹一样!老天爷!您可快开眼吧! 背景②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材料三: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背景③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 材料四: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背景④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分析:“两个凡是”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结果: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影响/意义: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拓展】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意义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这次会议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随后而来的30 年的起点,它的历史意义,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就已经昭然若揭。这次会议后来被党史专家胡绳与“遵义会议”并列,意指它们通过改变共产党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 天,却在随后的30 年中无数次被提及。 ——汪伟《中国是个谜》 它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工作重点,因此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摘自《近代中国史日志》 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 【拓展延伸】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如何理解? 二、拨乱反正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 典型事件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由华国锋主持,邓小平亲自致悼词。刘少奇在“文革”期间被扣的“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被彻底摘下,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因而得到平反。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时间:1981年 会议名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完成标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以史为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犯错误。通过下方的年代尺,一起梳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犯的失误。 我们应当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挫折 态度:实事求是、勇于纠错、及时改进。 结合教材,分析史料,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了解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深入思考“伟大转折” 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 自主学习,了解拨乱反正的概况。 以史为鉴,梳理错误,分析面对挫折的态度。
五、 课堂 小结 小结 利用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再次标注重难点,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复习总结,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回顾。
六、 当堂 检测 利用几个选择进行当堂检测,查询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2023·江苏宿迁·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2.(2023·山东聊城·17)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3.(2023·山东济南·17)《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A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4.(2023·湖南邵阳·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开放开启于( A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限时训练,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帮助,自我提升。
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基本能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等基本史实。 能结合史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反思改进: 本节课内容含量上不大,事件也比较清晰,主要是讲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但是作为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要结合内容去具体分析。另外可以联系上册所学共产党的发展史,回顾复习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与这次大会相关,在学到相关内容时注意前后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