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案(原卷版 解析版)【名师导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案(原卷版 解析版)【名师导航】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课程标准】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考情分析】
从2022年山东、北京、辽宁等省(市)新高考真题、以及各省市高考模拟题来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以考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一般以开放式小论文题型,重点考查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时政热点。
试题常依托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的著名论断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以选择题为主。
【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
考点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点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形态
一、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二、奴隶社会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经济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根源)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思想方面: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①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五)社会主义社会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局限性: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②重要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从一个到多国的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1)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我们应坚信(态度):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
【真题演练】
1.(2023·江苏·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史博览】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理论前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答案】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回答本题,一是联系教材知识找观点,二是根据材料呈现的问题或困难,对症下药提出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 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③: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 可联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所秉持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共产党宣言》的建党原则,统筹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②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③有利于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④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战胜困难。
【分析】背景素材: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大会和党的十九大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说明中国共产党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意义,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可联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③: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可联系先进性纯洁性、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关键词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热点透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角度解析“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理解现代化的内涵,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向““四个现代化”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回志等中央领导人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新矛盾,新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了系统性谋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断,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例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现代化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现代化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新民主主义时期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胜利。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的理由。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推翻旧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并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持续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胜利。
【易错辨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
【答案】错误
【详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
2.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故本观点错误。
3.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
【答案】错误
【详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故说法错误。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为判断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原题错误。
5.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根本改变。( )
【答案】错误
【详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故题中观点错误。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
【答案】错误
【详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题中观点错误。
7.《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
【答案】错误
【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故本题观点错误。
8.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故本题说法错误。
9.科学社会主义者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斗争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
【答案】错误
【详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所以原题观点是错误的。
10.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
【答案】正确
【详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故题中观点正确。
11.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
【答案】正确
【详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可见,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故说法正确。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政、等级森严。( )
【答案】x错误
【详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故说法正确。
13.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
【答案】错误
【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故题干说法错误。
1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答案】正确
【详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本题观点正确。
15.“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
【答案】正确
【详解】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且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故题中观点正确。
【当堂训练】
16.(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主义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①排除。
③: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7.(2024·广西·统考模拟预测)恩格斯曾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原因有( )
①构想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资本主义隐藏了不发达的经济关系
③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尚未成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构想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不是不成熟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②:“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原因有资本主义隐藏了不发达的经济关系,经济的原因才导致了思想上的不成熟,②符合题意。
③: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和力量,所以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涉及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尚未成熟,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2024·湖南永州·统考二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 )
①雇佣工人同奴隶一样处于被剥削地位,被“金锁链”锁住毫无人身自由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雇佣工人劳动价格的提高改善了阶级关系,使资本主义长久地存在下去
④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表明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雇佣工人同奴隶一样处于被剥削地位,但工人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身的劳动力,①错误。
③:雇佣工人劳动价格的提高改善了阶级关系,但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因此资本主义不会长久地存在下去,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9.(2024·安徽·统考模拟预测)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29岁的陈望道首次完成。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当时(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中国部分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而不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①说法错误。
②④:《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意义,他们从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②④说法正确。
③:《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说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解并试图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0.(2024·江西·模拟预测)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头脑中产生的纯粹的幻想
②否定阶级对立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③空想社会主义包含着未来新社会的天才设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是头脑中产生的纯粹的幻想,①④正确。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并没有否定阶级对立,②排除。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但不是对未来新社会的天才设想,而是幻想,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1.(2024·吉林·统考模拟预测)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马列学院的学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①正确。
②:《共产党宣言》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②错误。
③: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③正确。
④: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共产党宣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2.(2024·贵州·统考模拟预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正确的,但不能要求《共产党宣言》对一百七十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各国政党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②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正确的,但不能要求《共产党宣言》对一百七十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表明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各国政党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①错误。
④:《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3.(2024·湖南邵阳·统考一模)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③让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正确。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②错误。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很兴旺,加上亚非拉国家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③不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4.(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材料表明( )
①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②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③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新纪元
④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说法错误。
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说法错误。
④:“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丰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新冠疫情爆发后,全世界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会导致产生贫富差距
②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③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这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②④符合题意。
①: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贫富差距就越大,所以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导致并加剧贫富差距问题,①错误。
③: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必须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解决,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6.(2024·全国·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表明( )
①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产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一般指导
④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美好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等同,①不选。
②:由材料可知,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功,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产物,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中国范式,但不是一般指导,世界各国的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③不选。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美好未来,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7.(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③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会更细化和灵活化
④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不是最终形态,①说法错误。
②④: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体现了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发展的描写,没有涉及劳动分工,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从静静流淌的摩泽尔河到巍巍长江,从十九世纪欧洲到新时代东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部巨著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篇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 )
①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是实践的理论,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坚持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革命的理论,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中国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部巨著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篇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①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不是具体方案,②排除。
③: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不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排除。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的道路,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9.(2024·河南·统考二模)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后来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不切实际
④没有看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②: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不是”空想“的原因,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不切实际,没有看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0.(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共产党宣言》是我们的信仰之源,真理之光。它是一部科学洞见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大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下列对其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具有实践性的永恒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错误。
②③:《共产党宣言》是我们的信仰之源,真理之光。它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②③符合题意。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但不是“永恒真理”,④错误。
故本题选C。
31.(2023·广东·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实践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崩溃,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接续奋斗,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答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快发展和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光明前景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注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等角度对观点进行批驳。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可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
有效信息②:实践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崩溃,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接续奋斗,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可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巨大活力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③: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可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材料观点是错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课程标准】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考情分析】
从2022年山东、北京、辽宁等省(市)新高考真题、以及各省市高考模拟题来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般以考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一般以开放式小论文题型,重点考查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时政热点。
试题常依托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的著名论断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以选择题为主。
【体系构建】
【核心考点】
考点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点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形态
一、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二、奴隶社会
1.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经济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根源)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思想方面: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①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五)社会主义社会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局限性: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②重要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从一个到多国的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1)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我们应坚信(态度):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
【真题演练】
1.(2023·江苏·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史博览】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理论前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所秉持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共产党宣言》的建党原则,统筹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重温《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热点透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角度解析“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理解现代化的内涵,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向““四个现代化”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回志等中央领导人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新矛盾,新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了系统性谋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断,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例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已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现代化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现代化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新民主主义时期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胜利。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的理由。
【易错辨析】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
2.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
3.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 )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
5.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根本改变。( )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
7.《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
8.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
9.科学社会主义者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斗争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
10.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
11.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
12.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政、等级森严。( )
13.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
1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
15.“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
【当堂训练】
16.(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4·广西·统考模拟预测)恩格斯曾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原因有( )
①构想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资本主义隐藏了不发达的经济关系
③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尚未成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4·湖南永州·统考二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 )
①雇佣工人同奴隶一样处于被剥削地位,被“金锁链”锁住毫无人身自由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雇佣工人劳动价格的提高改善了阶级关系,使资本主义长久地存在下去
④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4·安徽·统考模拟预测)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29岁的陈望道首次完成。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中就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反映了当时(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江西·模拟预测)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头脑中产生的纯粹的幻想
②否定阶级对立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③空想社会主义包含着未来新社会的天才设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4·吉林·统考模拟预测)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马列学院的学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强调多读《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4·贵州·统考模拟预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正确的,但不能要求《共产党宣言》对一百七十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所有具体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各国政党和各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②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共产党宣言》能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4·湖南邵阳·统考一模)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③让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材料表明( )
①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②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③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新纪元
④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必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丰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新冠疫情爆发后,全世界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会导致产生贫富差距
②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③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4·全国·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表明( )
①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产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一般指导
④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美好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③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会更细化和灵活化
④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从静静流淌的摩泽尔河到巍巍长江,从十九世纪欧洲到新时代东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真理的火种,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见前路。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以鲜活厚重的理论创新、思想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这部巨著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篇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 )
①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是实践的理论,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坚持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革命的理论,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2024·河南·统考二模)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后来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它(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不切实际
④没有看到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共产党宣言》是我们的信仰之源,真理之光。它是一部科学洞见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大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下列对其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具有实践性的永恒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2023·广东·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实践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崩溃,相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接续奋斗,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