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五年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巩固练习时间: 70 分钟 满分: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41分)1、看拼音,写词语。 (10 分)qǔ lè fàng sì shǎng shí yǐn jiàn chuán cāngwéi gān yú gōu hǎi ōu xià hu háng xíng2. 用“ ”画出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在括号里改正。 (2分)(1)吾师(wú) 弗能应(fú) 龇牙咧嘴(cī) ( )(2)田忌(jì) 盾牌(dùn) 夫不可陷之盾……(fū) ( )3. 选择题。 (12 分)(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吾盾之坚 坚固 B. 应答 弗能应C. 冀复得兔 希冀 D. 或曰 或多或少(3)将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四师十团二十八大队大队长李汉 敌机果断开炮射击,将其击伤。A. 远眺 B. 审视 C. 瞄准 D. 凝视(4)下面是一位父亲发的朋友圈,他( )岁,他的女儿( )岁。A. 三十父亲节这天,不惑之年的我收到了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送的礼物。愿女儿像一株翠竹,节节向上,而又处处虚心。39分钟前 D. 十三四(5)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文献专题片 我们走在大路上 为我们展现了我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B.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征”是一种病,只是粗暴地阻止孩子 玩手机。C.陈老师耐心地 了我作文中的错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D.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组织了以书法展为 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B.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C.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4. 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7分)兴致( )( ) ( )笑不得 出( )划( )( )有( )竹 摩( )( )掌 不动( )色当朋友遇到难题时,我会为他 ;当弟弟把蛋糕抹到我脸上时,我 ;当听到有意思的话题时,我 地参与讨论;当准备得充分时,我 地参加知识竞赛。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1)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田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2分)(2)孙膑对田忌说:“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改为转述句)(2分)(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2分)甲方 乙方红桃 10 大 红桃 9 大红桃 8 中 红桃 7 中红桃 6 小 红桃 5 小二、阅读与理解。(共 29分)(一)跳水(节选)(13 分)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1 结合整篇课文可知,选文部分是故事的 (起因 经过 结果)。(1分)2 如果想把选文排成课本剧,请为这场剧拟个标题: 。 (2分)3. 结合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船长的思维过程,并完成练习。(5 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 个 的人。4. 读选文第 2 自然段画“ ”的部分,完成练习。 (5分)(1)“四十秒钟”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 )(2分)A. 大家很慌张,不知道怎么帮孩子脱离险境。 B. 大家被船长的举动吓呆了。C. 大家很焦急,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危。 D. 大家对孩子跳进海里感到很意外。(2)仿照关于时间的描写,写一写自己类似的体验。 (3分)(二)空城计(16 分)①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带领五千兵去西城县运粮送草。②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带领的五千兵,已分了一半运粮草去了。 众文官听后脸色发白。先生闭目抚须,思量片刻后对手下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设下计谋,令人先藏起所有旗帜,又大开四面城门,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士装作老百姓,并叮嘱他们倘若魏兵来到,不可擅动。③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chǎng),戴了纶巾,领两个童子于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④回到军中,司马懿连忙传下命令,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不解,怀疑有诈。 于是他向父亲表明疑惑,询问原因。 司马懿遂道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带兵撤退。此时城楼上的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⑤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缓缓解释道:“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跑不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 ”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智慧故事台】同学们准备小试身手,说好故事。1. 梳理本文内容,完成情节图。 (4 分)2. 在敌军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的命令不包括( )。(2分)A. 大开四面城门 B. 藏起所有旗帜 C. 在马上远远观望 D. 命军士装作老百姓【戏剧表演】部分同学想要表演戏剧。3. 表演前要揣摩人物心理。读第②③段,补充剧本。 (2分)(第②段)众文官听后脸色发白,心想:(第③段)诸葛亮满面笑容,心想:4. 表演前还要创编人物台词。读第④段,同学们创编得不合理的一项是( )。 (2分)A. 司马昭(满脸疑惑):父亲,我们有十五万大军,人多力强,为何退兵 B. 司马昭(着急、不解):父亲,也许诸葛亮没有兵,是故意这样做的呢 C. 司马懿(自负、笃定):你不知道,我了解诸葛亮,这是个圈套。D. 司马懿(惊慌失措):诸葛亮手下这五千精兵厉害得很! 快退兵为妙!5. 表演戏剧前要准备恰当的服装、道具。第③段的“鹤氅”不可能是( )。(2分)A. 斗篷一样的衣服 B. 鹤毛做成的服装 C. 带鹤毛的大刀 D. 汉族传统服装【观点评述】6. 你觉得“空城计”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分)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若你有一次去海底探险的机会,你会和谁一起去 你打算带上哪些装备 你会遇见哪些生物 你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 请你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400字左右。第六单元巩固练习答案一、1. 取乐 放肆 赏识 引荐 船舱桅杆 鱼 钩 海 鸥 吓 唬 航 行2. (1) cī zī(2) fǔ fú3. (1)D (2)D (3)C (4)C D(5)D (6)A4. 示例:勃勃 哭 谋 策 胸 成 拳擦 声 出谋划策 哭笑不得 兴致勃勃 胸有成竹5.(1)示例:田忌因为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所以获得了比赛的胜利。(2)孙膑对田忌说,按照他的主意办,一定能让田忌赢。(3)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6. 甲方 乙方红桃 10 大 红桃9 大红桃 8 中 红桃7 中红桃6 小 红桃5 小只要不让乙方的红桃 5对甲方的红桃 10,甲方就可获得整体的胜利。二、(一)1. 结果 2. 示例:脱险3. 会没命的 风平浪静 都在甲板上让孩子跳进海里 沉着、机智、果断4. (1)C(2)示例:放学后,我饥肠辘辘地回到了家,妈妈还有最后一道菜没做好,我眼巴巴地望着厨房:一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我终于等到妈妈把菜做好了。(二)1. 前军来到城下 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退兵 解释原因2. C3. 示例:城内兵力不足,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懿生性多疑,见此情状,定不敢轻易进城。4. D 5. C6. 一是诸葛亮对司马懿多疑、用兵谨慎的特点十分了解。二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在司马懿大兵临城,敌我实力悬殊的危急时刻,想出了空城计。三、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