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化学键理论)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态第四节 几类典型配合物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10.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离子[Cu (NH3) 4 ] SO4配位体配位体数外界内界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体数外界内界K3 [Fe (CN) 6 ]1.什么叫配位化合物(络合物)?以金属正离子(或中性原子)为中心,若干个负离子或中性分子围绕中心离子(原子)按一定的空间位置排列所形成的复杂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内界:配位中心(金属正离子或中性原子) +配位体(若干个负离子或中性分子);外界:用于和内界电性平衡,有的配位化合物无外界:Co2(CO) 8。内界+外界2.组成:1)配位中心:配合物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正离子或原子。又称形成体.2)配位体:与配合中心配位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位体.如H2O、NH3、CN- 、 Cl-、F- 等。3) 配位原子:在配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配位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H2O中的O ,NH3中的 N ,CN-中的C.主要过渡金属离子:Fe3+、Cu2+、Co2+、Ag+等;少数中心原子: [Ni(CO)4]、[Fe(CO)5]中的Ni、Fe原子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BF4]-、[SiF6]2-中的B(Ⅲ)、Si(Ⅳ)等。(2)配位原子:配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例1中的N,Cl;例2中的Cl。Cl C N OHH 单基配位体:配位体中只有一个原子与中心离子配位。H2O、NH3、CN-、Cl-、F- 等是单基配位体。配位原子 配位体N NH3, NO, NO2, RNH2, NCS-(异硫氰酸根)O H2O, OH-, NO2-, RCOO-, SO42-, CO32-S S2-. H2S, SCN-C CO, CN-卤素 F-, Cl-, Br-, I-O OC2O42-:草酸根: ‖ ‖—O—C—C—O—乙二胺四乙酸(EDTA)HOOC—CH2 CH2—COOHN—CH2CH2—NHOOC—CH2 CH2—COOH多基配位体:一个配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配位,称为多基配位体。如C2O42--、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en): NH2—CH2—CH2—H2N多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配位后形成的配合物具有环状结构,例:[Cu(en)2]2+H2C—H2N NH2—CH2CuH2C—H2N NH2—CH2两个五员环2+4)配位数: 直接与中心离子配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叫做配位中心的配位数.例: [Cu (NH3)4]SO4 Cu2+ 的配位数为 4[Cu(en)2]2+ Cu2+ 的配位数为 4K3 [Fe (CN)6 ] Fe3+ 的配位数是 6[Zn(EDTA)]2- Zn2+的配位数是 6系统命名规则先命名阴离子部分,后阳离子部分;若简单阴离子,命名为”某化某“,若复杂阴离子,则为“某酸某”(2) 内界中,先配体命名,再配位中心,两者之间以“合”字联结(3) 每种配体前用数字一、二、三等表示配体数目,并以中心点·把不同配体分开;当中心离子有可变价时,在其后加括号,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明中心离子价数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Cu (NH3) 4 ] SO4:硫酸四氨合铜( Ⅱ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10.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体命名顺序:1) 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子数的配体排前面。[Pt(NO2)(NH3)(NH2OH)(Py)]Cl氯化硝基·氨·羟氨·吡啶合铂(II)4)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顺 序排列。[Pt (NH2)(NO2)(NH3)2]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II)H2[SiF6] 六氟合硅(IV)酸K2[Co(SO4)2] 二硫酸根合钴(II)酸钾[CrCl2(NH3)4]Cl·2H2O 二水合一氯化二氯.四氨合铬(III)CiS-[PtCl2(Ph3P)2] 顺式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I)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Pt(NO2)(NH3)(NH2OH)(Py)]Cl 一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羟胺.一吡啶合铂(II)[Pt(NH2)(NO2)(NH3)2] 一胺基.一硝基.二氨合铂(II) 习惯命名 俗名:K4[Fe(CN)6] 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K3[Fe(CN)6] 铁氰化钾 赤血盐[Cu(NH3) 4] 2+ 铜氨离子[Ag(NH3) 2]+ 银氨离子§10.2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化学键理论)一、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本节主要讨论配位中心(形成体)和配位体在空间的结构,即配位中心怎么提供空轨道和配位体形成配位键。例如: [Ag(NH3) 2]+47 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147 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5s05p01个5S轨道和1个5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 SP 杂化轨道.空间伸展方向为直线形.[H3N:→ Ag ←:NH3]+配位数为2Cu(CN)32-配位数为3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04p0sp2Ni (CN)4 ]2- 配位数为4,杂化类型dsp2 , 有正方形.:1s22s22p63s23p63d84s04p0首先d 轨道上进行重排,出现一个空轨道,1个d轨道+1个s轨道+2个p轨道 ,形成了dsp2杂化。空间伸展方向为平面正方形。CN-Ni2+CN-CN-CN-28Ni2+:1s22s22p63s23p63d84s228Ni3d轨道电子发生重排[Zn(NH3)4]2+ 配位数为4,杂化类型sp3 ,正四面体.30Zn2+ 1s22s22p63s23p63d104s04p0要想有空轨道,必须是s 轨道和p轨道进行杂化,且只有sp3杂化,才能提供4个空轨道.因此,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30Zn 1s22s22p63s23p63d104s23d轨道电子未发生重排Fe(CO)5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dsp326Fe:1s22s22p63s23p63d84s04p0三角双锥配位数为53d轨道电子发生重排[FeF6]3- 配位数为6,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26Fe3+:1s22s22p63s23p63d54s04p04d0杂化类型sp3d2,正八面体.3d轨道电子未重排Fe (CN)63-26Fe:1s22s22p63s23p63d64s226Fe3+:1s22s22p63s23p63d54s04p0d2sp3正八面体.3d轨道电子发生重排配位数为6,配离子的杂化方式与空间结构配位数 空间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实例2 直线形 sp Ag(NH3)2+ Ag(CN)2–3 平面三角形 sp2 Cu(CN)32 – HgI3–4 正四面体 sp3 Zn(NH3)42+ Cd(CN)42–4 四方形 dsp2 Ni(CN)42–5 三角双锥 dsp3 Ni(CN)53– Fe(CO)55 四方锥 d4s TiF52–6 八面体 Sp3d2 FeF63– AlF63- SiF62- PtCl64-d2sp3 Fe (CN)63 – Co(NH3)6空间构型杂化类型配位数配位中心的核外电子排布配位原子电负性决定决定二、 配合物类型配位中心接受电子的二种方式1、中心原子用外层轨道接纳配体电子,例如:[FeF6]3–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外轨型配合物2、中心原子用部分内层轨道接纳配体电子例如: d 2sp3杂化, 八面体构型,内轨型配合物Fe (CN)63-26Fe3+:1s22s22p63s23p63d54s04p04d0配位中心接受电子的二种方式1、中心原子用外层轨道接纳配体电子,例如:[FeF6]3–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外轨型配合物2、中心原子用部分内层轨道接纳配体电子例如: d 2sp3杂化, 八面体构型,内轨型配合物Fe (CN)63-[FeF6]3–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 外轨型配合6个 键Fe (CN)63- ,d2sp3杂化, 八面体构型,内轨型配合物3、影响内外轨型的因素配位体(主要因素),配位中心 (次要因素)(a) 配位原子电负性小的配体,如CN- CO 等,易形成内轨型;配位原子电负性大的配体,如 X- 、H2O易形成外轨型中心原子电荷增大有利于形成内轨, [Co(NH3)]63+:内轨[Co(NH3)]62+:外轨中心原子d1-d3型, 如Cr3+ ,Ti3+; d8型如Pt2+, Ni2+, Pd2+,易形成内轨型中心原子d10型, 无空(n-1)d轨道, 易形成外轨型中心原子d5~ d7型,既可内轨也可外轨。Fe (CN)63-[FeF6]3-三、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磁性及键型的关系中性离子相同时:配位键的键能: 内轨型 > 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内轨型 > 外轨型[FeF6]3- 与 [Fe(CN)6]3-2、磁性(磁矩)1、稳定性单位波尔磁子,B.M.未成对电子数 磁矩(B.M.)0 01 1.732 2.833 3.874 4.905 5.92磁矩与未成对电子数的关系[FeF6]3- 与 [Fe(CN)6]3-[FeF6]3-26Fe3+ 1s22s22p63s23p63d54s04p04d0[Fe(CN)6]3-配位化合物内界和外界以离子键结合。可溶性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内界和外界间完全解离。类似于强电解质。[Ag(NH3)2]Cl = [Ag(NH3)2]+ + Cl-1.内界和外界间的解离[Cu(NH3)4]SO4 = [Cu(NH3)4]2- + SO42-§10.3 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态一、 配位平衡(1)配离子的解离规则:中心离子和配位体间的解离与弱电解质类似。配离子部分解离出中心离子和配位体,若配离子中含有几个配位体,解离分级进行。2、内界(配离子)的解离在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会产生白色的BaSO4沉淀;加入稀NaOH溶液得不到Cu(OH)2,但若加入Na2S溶液,则可得到黑色的CuS沉淀。也就是[Cu(NH3)2]2+在水溶液中象弱电解质一样,能部分解离出Cu2+和NH3分子[Cu(NH3)4]SO4 [Cu(NH3)4]2- + SO42-[Ag(NH3)2]+ [Ag(NH3)]+ +NH3[Ag(NH3)]+ Ag+ +NH3(2)不稳定常数(K不稳Θ)——解离常数( )[Cu(NH3)4]2+ 4NH3 + Cu2+解离常数[Cu(NH3)4]2+ NH3 + [Cu(NH3)3]2+[Cu(NH3)3]2+ NH3 + [Cu(NH3)2]2+[Cu(NH3)2]2+ NH3 + [Cu(NH3)]2+[Cu(NH3)]2+ NH3 + Cu2+不稳定常数表示配离子的解离难易配离子解离稳定常数表示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配离子稳定性4NH3 + Cu2+ [Cu(NH3)4]2+配位反应(3)稳定常数(K稳Θ)——配位常数( )配离子解离例1:在40mL浓度为0.10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mL浓度为15mol.L-1的氨水溶液,求在25℃时此溶液中Ag+和氨水的浓度。解:Ag+ + 2NH3 [Ag(NH3)2]+平衡浓度(mol.L-1) x 3.0-2(0.08-x) 0.08-x起始浓度(mol.L-1) 0.08 3.0 0c(Ag+)=X=10.9×10-10mol.L-1c(NH3)=2.84mol.L-1c(NH3)=2.84mol.L-1二、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1、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例2:计算溶液中与1.0x10-3mol/L的[Cu(NH3)4]2+和1.0mol/L的NH3处于平衡状态时游离的Cu2+的浓度。解:设平衡时c(Cu2+)= x mol/L4NH3 + Cu2+ [Cu(NH3)4]2+平衡浓度/mol L-11.0 x 1.0x10-32、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转化的可能性例3:计算处于平衡状态时1.0x10-3mol/L的[Cu(NH3)4]2+和1.0mol/L的NH3溶液中加入0.001mol的NaOH,问有无Cu(OH)2沉淀生成;若加入0.001mol的Na2S,有无CuS沉淀生成?(设溶液体积基本不变)解:(1)当加入0.001mol的NaOH后,溶液中c(OH-)=0.001mol/L,已知Cu(OH)的KsΘ=2.2x10-20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乘积c(Cu2+)/cΘ·[c(OH-)/cΘ]2=4.8x10-17·(10-3)2=4.8x10-28 < KsΘ(Cu(OH)2)=2.2x10-20加入0.001mol的NaOH后无Cu(OH)2沉淀生成(2) 若加入0.001mol的Na2S,溶液中c(S2-)=0.001mol/L(未考虑S2-的水解),已知KsΘ(CuS)=6.3x10-36则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乘积c(Cu2+)/cΘ·c(S2-)/cΘ=4.8x10-17·(10-3)=4.8x10-20 > KsΘ(CuS)=6.3x10-36加入0.001mol的NaS有CuS的生成例4:求在25℃时氯化银在6.0mol.L-1的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以mol.L-1计)。AgCl + 2NH3 [Ag(NH3)2]+ + Cl-始态浓度(mol.L-1) 6.0 0 0平衡态浓度(mol.L-1) 6.0-2x x x解:X=0.245mol.L-1在25℃时,AgCl在6.0mol.L-1的NH3中的溶解度为0.245mol.L-13、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可能性配离子之间的转化向着生成更稳定的配离子(Kf更大)方向进行。两种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相差越大,转化可能性越大。例:向含有[Ag(NH3)2]+的溶液中加入KCN,此时可能发生下列反应[Ag(NH3)2]+ + 2 CN- [Ag(CN)2]- + 2 NH3解: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已知:K稳Θ([Ag(NH3)2]+ = 107.05K稳Θ([Ag(CN)2]- = 1021.2KΘ=1021.2/107.05=1014.5KΘ值越大,说明转化反应进行完全,[Ag(NH3)2]+可以完全转化为[Ag(CN)]-[HgCl4]-[HgI4]-4、计算配离子的电极电势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随着配合物的形成会发生改变例:已知EΘ(Au+/Au)=1.68V,[Au(CN)2]-的K稳Θ=10310.3,计算EΘ([Au(CN)2]-/Au)的值。解:[Au(CN)2]- Au+ + 2 CN-。能力增强,已被氧化为存在时,单质金的还原有配体形成配离子后,由题意可以看出,当体的浓度均为根据题意,配离子和配稳--+Q-Q+-Q++Q-Q--Q+<-=++=+===])([CN),/()/])(([580.010lg059.068.1]/)(lg[059.0)/(]/])(([/10)])(([1)(/1223.3823.382CNAuAuAuEAuCNAuEAuVcAucAuAuEAuCNAuELmolCNAuKAucLmol一、螯合物当多齿配位体中的多个配位原子同时和中心离子键合时,可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螯合物。多齿配位体称为螯合剂,它和中心离子的键合也称螯合。理论和实践证明五原子环和六原子环最稳定,故螯合剂中2个配位原子之间一般要相隔2~3个原子。§10.4 典型配位化合物螯合物的概念乙二胺四乙酸根(EDTA,Y4-):(-OOCCH2)2NCH2CH2N(CH2COO-)2螯合物的特点在中心离子相同,配位原子相同的情况下,形成螯合物要比形成一般配合物稳定。在水中离解程度也更小。[Cu(en)2]2+ ,[Zn(en)2]2+比 [Cu(NH3)4]2+ 和[Zn(NH3)4]2+稳定。螯合物中所含的环越多其稳定性越高。如edta与中心离子形成的螯合物中,有五个环,稳定性很高。Ca2+ 与edta能形成很稳定的螯合物。该反应可以用来测定水中Ca2+离子的含量。某些螯合物呈特征的颜色,可用于金属离子的定性鉴定或定量测定。二、 配合物形成体在周期表中的分布H HeLi Be B C N O F NeNa Mg Al Si P S Cl Ar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Cs Ba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Fr Ra Lr1.鉴别物质2.溶解难溶电解质3.控制离子浓度大小4.掩蔽有害物质§10.5 典型配位化合物应用每种配位化合物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即有特殊的颜色,利用此可鉴别物质。1.鉴别物质氨与水溶液中的Cu2+ 深蓝色[Cu(NH3)4]2+鉴定Cu2+KSCN与水溶液中的Fe3+ 血红色[Fe(SCN)n]3-nFe3+丁二酮肟在碱性介质中与Ni2+ 鲜红色螯合物Ni2+K4[Fe(CN)6] 与 Fe3+ 蓝色的KFe[Fe(CN)6]Cu2+ 红棕色的Cu2[Fe(CN)6]溶解AgCl、AgBr、AgI用氨水、Na2S2O3溶液、NaCN溶液等溶解2、溶解难溶电解质未曝光的AgBr用Na2S2O3溶液除去控制电镀液中Cu2+离子的浓度①用K[Cu(CN)2]代替CuSO4:[Cu(CN)2]- Cu2+ + 2CN-②用K6[Cu(P2O7)2]代替CuSO4:[Cu(P2O7)2]6- Cu2+ + 2(P2O7)4-3.控制离子浓度CN-剧毒滴定Cd2+时,用KCN掩蔽溶液中存在的Cu2+、Ni2+、Co2+、Zn2+等离子。4、掩蔽有害物质例如:在含有Co2+与Fe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配合剂KSCN鉴定Co2+,Co2+与配合剂发生[Co(H2O)6]2+ + 4 SCN- [Co(SCN)4]2- + 6H2O粉红宝石兰5、其他A、冶金工业(提炼、分离金属)4 Au +8CN- +2H2O + O2 4[Au(CN)2]- + 4OH-Zn + 2[Au(CN)2]- 2 Au +[Zn(CN)2]2-B、配位催化、医药学、生物化学等领域EDTA--排除铀、钍、钚的高效解毒剂Pt的某些配合物--治疗肿瘤叶绿素--镁的复杂配合物凝血作用--钙的配合物固氮菌--铁钼蛋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