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度实验1.如图是小赵测量自制果汁密度的实验:(1)他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仍略左偏,于是他进行了如图甲的操作,他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完成了下列实验步骤: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9.4g;②取适量的果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③将烧杯中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④计算果汁的密度为 g/cm3;(3)小组内交流发现:将上述实验步骤①②③④顺序调整为 ,可以减小误差。2.小亮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天平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 向 端移动;(2)小亮将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 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这时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小亮应进行的操作是: 和 ,使天平横梁再次 ,读出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g;(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3.用图1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冰墩墩模型来估测香醋的密度。(陶瓷材料的密度为2.7×103kg/m3)(1)将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 g,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体积为 cm3;(3)如图4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香醋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乙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g;(4)如图5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甲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5)将冰墩墩取出,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 (选填“甲烧杯及香醋”或“乙烧杯及香醋”)的质量m2=102.8g;(6)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得香醋的密度 ρ = g/cm3 ,与真实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测出香醋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小明同学坚持每天喝一杯牛奶,他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设计了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1)利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摆动幅度如甲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天平调平衡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烧杯中牛奶的质量是 g。接着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 ;(3)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 。小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牛奶,则测得牛奶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4)做完实验后,小明发现砝码上沾了牛奶,则所测牛奶质量比真实值 ;(5)小聪同学也进行了这个实验,但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出牛奶的密度,于是小聪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④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 (已知水的密度为)。5.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爱动手的小明与小东想测粽子密度,他们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横梁水平平衡;(2)小明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包好(忽略保鲜膜的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中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粽子的质量是 g;(3)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小明所测粽子的密度是 g/cm3;(4)小东选取了另一个粽子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粽子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①用电子秤称出粽子质量88g;②称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③粽子放入烧杯中水溢出,擦干烧杯外壁的水后,称出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小张所测这个粽子的密度为 kg/m3。6.小明同学用天平、烧杯、油性笔、足量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32g和空烧杯的质量90g;(3)如图甲所示,将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上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将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水、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处,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为 ;(5)根据上述所测数据可以计算鹅卵石的体积为 ,鹅卵石的密度为 (保留一位小数);(6)若小明在第(4)步测量过程中,错误地向右调节了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这样的操作会使所测鹅卵石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7.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小乐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牡丹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1)将天平放置在 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儿牡丹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 克;(3)将小块牡丹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牡丹石的体积为 m3,根据实验原理 计算出小牡丹时的密度是 kg/m3;(4)小乐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儿牡丹石的密度,发现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乐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天平测量大牡丹石的质量m1;②将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③捞出大牡丹石后,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根据测的质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符号表示);(5)小乐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8.“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g;(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则模型的体积为 cm3,由以上数据可求得模型的密度为 g/cm3;(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粘了水,这样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9.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华在用天平和量筒测早餐牛奶的密度的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步骤:请将下列步骤中缺的内容补充完整。(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 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选填“游码”或“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4)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此时,测得的质量为 g;(5)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6)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参考答案:1. 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1.2 ②③①④[1]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2]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是m′=50g+20g+20g+5g+2.4g=97.4g果汁的质量为m=97.4g-49.4g=48g由丙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果汁的体积为V=40mL=40cm3果汁的密度为[3]当把烧杯内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内时,不可能把烧杯内的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果汁的体积偏小,由公式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先用天平称出盛有果汁的烧杯的总质量;再把烧杯中的果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果汁体积;最后用天平称出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所以合理的实验顺序是②③①④。2. 平衡螺母 右 左盘 60 向右盘加砝码 移动游码 天平的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 62 1.06[1][2]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左盘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3][4]在天平的实验中,将物体放在左盘中,右盘放砝码;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1mL,读数为60mL,合60cm3。[5][6][7][8]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左盘重,需要在右盘加砝码;并且移动游码;直至天平的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如图丁所示,剩余盐水的质量为[9][10]盐水的质量为盐水的密度为3. 水平桌面 左 81 30 乙烧杯及香醋 1.08 偏大[1]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将游码归零后,由图2得,此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端,说明此时天平右边的质量较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4]由得,该冰墩墩的体积为[5][6]将冰墩墩取出,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乙烧杯及香醋的质量则与冰墩墩体积相同的香醋的质量为香醋的密度[7]由于将冰墩墩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使得加到甲烧杯中的香醋的质量偏多,导致测出香醋的密度偏大。4. 右 54 45 偏大 小 装满水[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表明右侧偏高,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由图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50+20+10+2=82g烧杯中牛奶的质量是m=82g-28g =54g[3]牛奶的体积V=45mL=45cm3[4]小明所测得牛奶的密度为[5]小明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中会残留部分牛奶,测得的体积偏小,由得,测得牛奶的密度会偏大。[6]做完实验后,小明发现砝码上沾了牛奶,砝码的质量偏大,则所测牛奶质量比真实值小。[7][8]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②因为没有量筒,需要使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得出牛奶的体积,所以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m0烧杯中水的体积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m牛奶=m2-m0烧杯中牛奶的体积④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5. 左 96 2 2.2×103[1]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时,由右偏左调可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由甲图可知,标尺上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刻度为1g,则粽子的质量m=50g+20g+20g+5g+1g=96g[3]由丁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4mL,量筒原有水的体积为80mL,倒入烧杯一些后,剩余水的体积为32mL,由于流体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等于粽子的体积,则粽子的体积V粽=V水=80mL-32mL=48mL=48cm3则粽子的密度[4]由于粽子质量88g,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300g,溢出水后,烧杯和粽子的总质量为348g,则溢出水的质量m1=88g+300g-348g=40g粽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则粽子的体积则粽子的密度6. 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左 162 52 12 2.7 大[1][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侧偏重,则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调节。[3]如图丙所示,测得烧杯、水、鹅卵石的总质量m=100g+50g+10g+2g=162g[4]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空烧杯的质量90g,则乙图中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142g-90g=52g已知水的密度为1.0g/cm3,则乙图中烧杯中水的体积[5]鹅卵石从水中取出,烧杯中水的质量为则乙图中增加水的质量为增加水的体积与鹅卵石的体积相等,则鹅卵石的体积[6]鹅卵石的密度[7]在第(4)步测量过程中,错误的向右调节了平衡螺母,相当于向右盘增加了砝码,导致加入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减小,则乙图中测得的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小,则乙图中水的增加量减小,求得鹅卵石的体积偏小,则计算得出的密度偏大。7. 水平 右 29 10-5 2.9×103 仍然不变[1][2]实验天平前,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3]由图甲可知,牡丹石的质量m=20g+5g+4g=29g[4][5][6]测量牡丹石的密度,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由得到它的密度,实验原理是。牡丹石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10-5m3牡丹石的密度[7]补的水的质量为m水=m3-m2+m1所以补的水的体积,即大牡丹石的体积为大牡丹石的密度[8]大牡丹石从水中取出时带出一部分水,当倒入水时大牡丹石带出的水已经补充到烧杯中,大牡丹石的质量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所以大牡丹石的密度测量值也是不变的。8. 右 84 12 7 偏小[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模型的质量为m=50g+20g+10g+4g=84g[3]如图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mL,故模型的体积为V=40mL-28mL=12mL=12cm3[4]模型的密度为[5]取出的模型粘了水,会使得体积测量结果偏大,由知,计算出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小。9. 零刻度线 左 平衡螺母 62 1.1 偏大)[1][2][3]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如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4]根据图示可知,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m1=50g+10g+2g=62g[5]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40mL=40cm3量筒中牛奶的质量m=m总-m1=106g-62g=44g其密度为[6]若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