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预习案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自主学习】
1. 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4.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自我检测】
判断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4、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5、公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和公民。
第2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探究案
探究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阅读上述材料,请用“两个建设”来简要概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并谈谈这“两个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
2、上述材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阐释中,所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探究二:
某校两位同学热议“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甲同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要把全面依法治国这件大事办好,最关键的也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乙同学:“其身正不令而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也要起到模范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
请结合两位同学的发言,谈谈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探究三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怎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探究四
材料一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一是指法律的实体内容符合平等的原则;二是指法律的执行程序和结果公平公正。
  材料二:当前法治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但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典型案例来看,“权大于法”仍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探究五
材料一: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材料二:习总书记曾强调,“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全面依法治国应怎样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探究六
材料一: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邓小平也曾说过,“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以上国家领袖的论述,对于全面全面依法治国有何启发?
第2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训练案
1.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④我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表明( )
①依宪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宪执政
③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5.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不松劲、不歇脚。一方面,国家鼓励公民通过网络等平台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国家对腐败高官依法严惩。这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
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
④公民要勇于并善于使用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预习案答案
对 错 对 错 错
7.2探究案答案
探究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总目标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探究二
甲: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所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
乙:①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②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探究三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探究四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所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探究五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探究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7.2训练案答案
1. A 2.D 3. D 4.C 5. A6.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