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期末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期末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学习目标
1.明确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2.明确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理解坚持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的关系。
3.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推动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又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难点: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三、任务探究
任务一: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知识复盘
(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
(2)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4)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5)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措施
2、任务展示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与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此外,利用平台大数据和算法优势,一些数字平台企业近年来也整合国内外资源,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但我国数字贸易仍面临挑战:有关数字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不完善影响其健康发展;在人员成本、核心算法以及基础硬件的自主可控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构建数字贸易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3、易错易混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的。
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推动联动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属于利用外资,是“引进来”的表现。
⑥实施“走出去”就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⑦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任务二:理解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受益者、推动者
1、任务展示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周边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多边规则支撑。中老铁路运行一年,明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巴基斯坦的卡洛特水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纷纷投入运营。
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11.8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是真正的受益者。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进行辨析。
2、易错易混
①中国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重点。
③我国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争端。
④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
⑤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能消除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⑥我国以参与全球治理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⑦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提高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
⑧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向发展
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与相关各国共同应对挑战。
⑩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坚决摒弃过时的传统思维,坚持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四、典型习题
1.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商业展已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去年。我国举办进博会( )
①体现我国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②有利于优化国际产业布局,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③能更有效率地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④旨在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促使我国成为全球进口大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染,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数十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②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决定了国家政权存亡
③我国应致力于推动由工业强国转为农业强国
④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行。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超5万名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云集,进场观众超32万人次。由此可见,消博会( )
①以提振世界经济为出发点 ②让世界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
③旨在提升各国参展品牌的知名度 ④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分别增长55.7%、50.3%、24.6%和20.2%。据此可以判断( )
①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利用外资质量提升 ②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外商投资风险降低
③中国营商环境具有优势,对外资吸引力不减 ④中国经济受外部冲击减弱,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一部智能手机的问世,集合了芯片、摄像头、高端机床、模具制造等各种精细工艺。高科技产业分工日趋复杂,高度依赖全球协同,搞“脱钩”“断链”只会造成一损俱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科技脱钩”将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一个数量级”。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 )
A.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B.总体上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
C.降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D.解决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6.(2024·陕西渭南·统考一模)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亚正是首倡之地。这一重大倡议的提出,使西安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也开启了中国与中亚交往的新篇。数据显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来自“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此集散,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合作,促进双向物流畅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的开通( )
①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
③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为增进互联互通、促进地区繁荣稳定注入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成为全球主要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互利共赢项目成功落地;经贸合作不断扩展,沿线国家、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沿线国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长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突出表明( )
①中国是全球发展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②中国主张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③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④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模拟预测)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加入CPTPP。CPTPP的全称是“全面和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国际公认的高标准、宽领域、广覆盖的协定,其对成员国的市场开放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中国正式提交了申请加入CPTPP。材料表明中国( )
①坚持多边主义,立足各国共同利益,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顺应经济全球化,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广阔的外部市场
③不断加深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主动扩大开放,积极迎接挑战
④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