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第1课【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文明产生的前提: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2、文明产生的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3、美苏尔文明:(两河流域)国家诞生时间: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史诗。发明了60进制。4、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文化: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5、古印度文明:(恒河文明)(1)种姓制度:(重点记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等级制度森严(2) 文化: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6、古希腊文明:城邦政治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代表城邦:斯巴达: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②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使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③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巩固练习:默写填空】1、文明产生的前提:最初的_____和________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2、文明产生的标志:生产关系:_______和_____的产生;上层建筑:_____的形成;______的产生。3、_______文明:(两河流域)国家诞生时间: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________制度。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文化成就: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史诗。发明了____进制。4、_________文明:(尼罗河流域)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文化:______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5、_______文明:(恒河文明)(1)______制度:(重点记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点:贵贱分明、职业_____、法律地位不平等、_____制度森严(2) 文化:___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冲击;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数学:创造了从__到__的数字,发明了“__”,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6、_______文明:(爱琴海、巴尔干半岛)城邦政治特点:__________,公民_____参与国家管理代表城邦:_______: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_____: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的扩张(1)古代埃及文明;(2)西亚文明;(3)亚述帝国;(4)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2、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3、波斯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扩张概况: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不断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巩固统治措施: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从中央到地方有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3) 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4、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扩张概况: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制度的承袭: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5、罗马帝国(前27年—4世纪):(1)顶峰: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2)分裂: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3)灭亡:5世纪后期,在内外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6、文明交往总趋势:不断加强,互相影响也不断扩大。7、传播概况: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8、字母文字:(1)源于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影响: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计划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巩固练习:默写填空】1、古代文明的扩张(1)古代埃及文明;(2)西亚文明;(3)亚述帝国;(4)古代希腊人:以_____方式扩大影响。2、古代文明各自的_____,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_____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3、_____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扩张概况: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______高原,不断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巩固统治措施:①中央:_______制度、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____制。③从中央到地方有较完善的_____体系和_____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3) 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4、_______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扩张概况:__________灭亡了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制度的承袭: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_________,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_____文化。______帝国(前27年—4世纪):(1)顶峰: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______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______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2)分裂:__世纪末帝国分裂为____两部分。(3)灭亡:__世纪后期,在内外夹击下,___________灭亡。6、文明交往总趋势:不断_____,互相_____也不断扩大。7、传播概况:西亚的_____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_____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8、字母文字:(1)源于______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影响:______字母和_____字母成为今天欧洲计划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1、西区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1)封君封臣制度: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④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2、中古西欧主要王权国家(15—16世纪):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3、中古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①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自治权。②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4、中古西欧的教会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教会的等级制度: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5、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拜占庭帝国的衰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6、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莫斯科公国兴起: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巩固练习:默写填空】1、西区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控制欧洲。(1)封君封臣制度: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_____作为给养。_____土地者为封君,_____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___。(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_____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①领主的_______由领主直接经营,由_____耕种,收入归_____所有。②_________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________。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_____。④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______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2、中古西欧主要_____国家(15—16世纪):________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_____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国家。3、中古西欧城市争取________①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____,或以金钱_____,或_____暴动,赢得一定自治权。②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_____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的统一事业。4、中古西欧的教会教会的_____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_____税。教会的_____制度: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_____生活,宗教_____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5、_______帝国的兴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________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_________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___________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拜占庭帝国的衰亡:_______年,拜占庭首都被攻陷,帝国灭亡。6、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_______公国兴起: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_______加冕为沙皇:1547年,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到___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国家:(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政教合一的国家),并统一阿拉伯半岛。2、阿拉伯帝国(1)建立: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3) 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较快发展,阿拉伯商人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4) 文化繁荣: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3、奥斯曼帝国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政治制度: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4、德里苏丹国家(1)建立: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2)政治体制: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5、日本(1)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646年大化改新的推动;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3)幕府统治的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德川幕府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6、朝鲜:(1)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4)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巩固练习:默写填空】阿拉伯国家:(1)__世纪初,__________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迁居_____,建立______国家政权(____合一的国家),并统一___________。2、________帝国:(1)建立:__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政治制度:建立了________的国家政治体制。最高统治者_______(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大权。(3) 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_______、_____得到较快发展,阿拉伯_____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其活动范围东到_____,西到______,南到______。(4) 文化繁荣:融合_____________,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_____发展等。3、________帝国: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将___________改名为___________,定为首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______三洲的大帝国。政治制度:政教合一(信仰________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_____。4、__________国家:(1)建立: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国家。(2)政治体制:国家实行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____;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_______担任。5、日本:(1)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646年________的推动;模仿_____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_____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幕府统治的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_____建立幕府。17世纪的____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德川幕府实行_____体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_______,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发展。6、朝鲜:(1)7世纪末,______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____王朝,效仿___制,政治上,中央实行_______制,地方划分为____,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____。(4)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_____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课后作业】复习专练试题:第4课【教学反思】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1、非洲的古代农业: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掌握了冶铁技术。2、北非古代文明: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3、东非古代文明: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奴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4、西非古代文明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5、南非古代文明: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6、古代玛雅文明: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7、代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8、古代印加文明: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巩固练习:默写填空】1、非洲的古代农业:西非居民_______,培育出了甜高粱、_____和_____等重要农作物,掌握了______技术。2、北非古代文明: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___________王国。3、东非古代文明: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_____,_________发达,_____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_________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______、______和奴隶等。4、西非古代文明,8—15世纪,______、_____和_____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__________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_________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南非古代文明: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__________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古代_____文明: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发展了以种植_____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_________文明: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___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古代_____文明: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课后作业】复习专练试题:第5课【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