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题(本试卷为开卷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特别提醒:1.答案一律按要求涂或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有关说明。3.请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远古传说,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全身心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水患。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2.小明同学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自主学习的笔记,其中与右图文物相对应的文物编号(字母)是( )文物编号 出土 描述A 1938年,湖南宁乡 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B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C 1976年,陕西临潼 器内底铸铭文,记载周武王伐纣重大事件D 1976,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的两件面具之一A.A B.B C.C D.D3.有些言语逾千年而不老。下边语言最有可能出自(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4.史料分类示例( )史料类别 具体分类一手史料 甲骨文、金文、出土文物、原始档案、日记、建筑实物、生活用品等二手史料 史书志书、学术著作其他资料 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小说演义据上表史料分类示例,下列属二手史料的是( )A.东汉彩绘陶 B.历史巨著《史记》 C.马王堆汉墓帛书 D.洛阳白马寺5.“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记述的以上史事属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6.“刚即位,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陵墓,他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用瓦器。”以上材料说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7.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A. B. C. D.8.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匈奴浑邪王一支来降。汉在河西地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据以上表述,对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匈奴全部归顺中原 B.扩大了我国西北版图 C.方便张骞凿通西域 D.匈奴战败往汉送羊马9.东汉王朝自和帝以来的七十年间,先后换了七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也都是外戚或宦官扶立,皇位成了操纵利用的工具,皇权旁落。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 )A.皇帝年少无力执政 B.外戚宦官权重干涉朝政C.社会动荡朝政混乱 D.封建社会君主集权制度10.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寻找盟友共同对付匈奴 B.扩大丝绸出口贸易C.加强西域行政军事管理 D.开通西域旅游线路11.张仲景是东汉末期的名医。他在医学方面有杰出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了“治未病”理论。这一理论( )A.提倡预防疾病 B.重视重症治疗 C.注重临终关怀 D.主张对症下药12.《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农书。这本农书的主张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②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③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④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相传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真本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兰亭集序》真本作者为(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王献之14.下图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某著名战役示意图。此役为(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5.土匪和饥荒随战乱而至,商业凋零,两百多万北方居民打点资产,渡过长江逃到南方。权臣们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流亡政府,史称(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北魏16.“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以上描写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7.魏晋时期,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西晋时期,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学习经营畜牧业。以上材料整体上反映了( )A.农耕生活优于游牧业 B.民族间的交融吸纳 C.畜牧业容易发家致富 D.北方没有稳定生活18.“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给刘备这一形势分析的是( )A.周瑜 B.张飞 C.关羽 D.诸葛亮19.东晋后期,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百姓生活十分富庶 B.经济作物成国家主要收入来源C.农业实行多种经营 D.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超过北方20.四川成都青城山(如下图),是中国宗教名山之一,这一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二、非选择题(40分,共3题。21题15分,22题13分,23题12分)21.(15分)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影响深远【东汉医学】(1)请完成下列填空(3分)医学家 主要医学成就张仲景 ①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写成《_____________》华佗 ②发明“_____________”,让病人服用,进行手术。③创造出“_____________”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东汉造纸】材料:“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范晔《后汉书》(2)造纸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材料书写?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6分)【南北朝科技】(3)祖冲之(如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请为他写一段介绍词。(要求:符合史实,语句通顺,字数100左右。6分)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当北魏由北族征服王朝向中原正统王朝转型之时,平城就显得相当偏僻了。至于洛阳,作为汉晋故都,位于中原内地,号称“天下之中”,这里才是华夏正统的象征。在“王者居中”的传统观念下,唯有迁都洛阳,非汉民族建立的北魏才有资格与江南的汉族王朝争夺天下正统。材料二:迁都洛之后,孝文帝开始了革除鲜卑旧俗、系统推行汉化的全面改革。比如禁着胡服,改穿汉人服装;禁说鲜卑语,朝廷官员凡年龄在30岁以下的,必须改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孝文帝以身作则,改拓跋氏为元氏;改南迁鲜卑人籍贯为洛阳,并且死后不得归葬平城;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参照汉晋旧制与南朝典章制度,审定新的律令、官制与朝仪。至此,不仅鲜卑民族的诗书礼乐、衣食住行已经与汉人没有多少区别,而且洛阳也再次成为北方地区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中国通史大师课2》第59-60页(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5分)(3)据材料二,说明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影响。(4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文明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就技术而言,汉代农业有所改进,新技术包括实行农作物轮种和精心计划种植时间。汉代犁以功能先进闻名。牛拉犁的普遍使用,使农民可耕种大片土地。但一方面是农民土地太少,收成不足果腹;另一方面是豪强占有广袤无垠的大地产。有些人暴富,拥有万贯家财,另一些人则沦为赤贫。因为汉朝政府不愿加重农民负担,因此另辟蹊径增加岁入。为了支付军事开支,汉武帝控制造币,将豪强贵族的土地没收充公,卖官鬻[yù]爵,对私营商业增税。政府还决定出售征税所得的产品,对商贾造成灾难性打击,因为这种行为是与商家竞争。公元前119年,官府开始垄断利润丰厚的铁、盐、酒的生产。官府在盛产谷物地区低价买粮,然后入仓或运到非产粮区出售。此举目的在于杜绝粮食投机,稳定市价,并使政府盈利。在汉朝统治的头一百年间,私营商业的繁荣使市镇林立,加速了贸易与制造业的专业化。但官府插手粮食贸易并接管冶铁、煮盐业时,这些行业便不再有活力了。——整理自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①汉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还体现在农作物轮种和精心计划种植时间。( )②汉代牛拉犁的普遍使用,使农民可耕种大片土地。( )③土地兼并是汉朝中后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④为增加政府收入西汉大幅度提高农民税收。( )⑤官府在盛产谷物地区低价买粮,在非产粮区出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⑥官府插手粮食贸易并接管冶铁、煮盐业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到国力强盛的主要原因。(6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B B C C B B D A A D C D C C B D C B二、非选择题(40分,共3题。21题15分,22题13分,23题12分)21.(15分)(1)伤寒杂病论、麻沸散、五禽戏(3分)(2)书写材料:龟壳兽骨、竹木简、丝帛、青铜、石头等。(3分)主要优点有: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纸质良好,便于书写,轻便易携带等。(本小题满分3分,请酌情打分)(3)祖冲之是南北朝杰出科学家。他在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与儿子合著了《缀术》一书。较为准确地测算出一年的时间,制定了《大明历》。此外,他还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机械工具。他热爱科学,钻研学问,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本小题满分6分,请酌情打分)22.(13分)(1)迁都原因:①老都城平城偏僻不利于国家治理。②洛阳为“天下之中”,迁都洛阳有利于争夺天下。(4分)(2)主要措施:革除鲜卑旧俗、系统推行汉化措施。具体有:禁着胡服,改穿汉服;提倡汉话;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改南迁鲜卑人籍贯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本小题满分5分,请酌情赋分)(3)孝文帝改革重大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加快鲜卑民族汉化,其文化、生活习俗深受汉族影响。改革使洛阳得到稳定、发展,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本小题满分4分,请酌情赋分)23.(12分)(1)①(√)②(√)③(√)④( )⑤( )⑥( )(6分)(2)汉兴盛原因:①汲取秦亡教教训,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特别是文帝、景帝的励精图治,打下了基础。(2分)②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民勤于耕作,农业发展和经济进步是汉国力强盛的根基。(2分)③汉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国力达到顶峰。他独尊儒术,发展教育。行推恩令,打击王国诸侯。以农为本,鼓励农桑。盐铁酒官营和打击匈奴,拱卫北疆等政策都有利于国力的强盛。(3分)(本小题满分6分,请酌情打分,以上赋分标准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