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6.1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学习目标: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难点: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任务探究
任务一:透过华为公司理解何为经济全球化
华为手机的生产是由不同国家共同完成的,其中主板和硬盘是由美国提供的,光驱是由日本提供的,声带网卡是由中国台湾提供的,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一直十分抢眼。2019年上半年,我的高端智能机(P&Mate系列)在德国、波兰、日本等20多个大国市场,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创下了发布28天全球销量超150万台的成绩。
在全球195个国家中,华为公司投资创立了241家子公司。华为公司的大领导任正非先生在新西兰宣布,即将要在新投资4亿新西兰元。
请对照“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思考华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是否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为什么?
任务二:通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逆之则亡
材料一: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我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大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什么不可逆转?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该采取什么样态度对待?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逆全球化”或“去全球化”的声音也为人们所关注,除了传统认知中全球化的“受害者”。即只能在产业链条上赚取微薄利润的相对落后国家之外,不少发达国家也加入了“逆全球化”的阵营,如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美国屡次挑起贸易争端,威胁要退出WTO等。
(3)如今逆全球化思潮泛起,有人抛出“全球化已经终结”的论调,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任务三:从跨国经营看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目前全球大约有8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7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请在课本上标注跨国公司的含义、经营目的、投资运营方式及其影响。你知道有哪些跨国公司?
(3)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来华发展的跨国公司及本土跨国公司?简单说明理由。
五、易错提醒
1.经济全球化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创造出来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分公司。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目的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遇到困难的一年,是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不同理念进一步对冲的一年。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是指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C.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已完全实现了经济融合
D.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不受任何限制,在全球自由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趋势
2.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90%以上在华投资,我国也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到别的国家去投资办企业。这主要说明了 (  )
A.劳务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3.当今世界合作共赢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看下列事件,其中属于同类的有 (  )
①中国每年都会吸纳大量外国游客来华观光
②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出
③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
④全球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海淘”越来越受到很多时尚人士的青睐。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国外的很多商品,这体现了 (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规则全球化
5.假设美国2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0.5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而澳大利亚1吨钢铁的平均生产时间=2吨羊毛的平均生产时间。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国际市场上1吨钢铁与1吨羊毛等值的条件下,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  )
A.美国既出口钢铁,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B.澳大利亚大量出口钢铁,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C.美国进口羊毛、澳大利亚进口钢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D.美国、澳大利亚两国都要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持民族经济发展
6.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  )
A.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社会生产力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各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D.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7.全球不会止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的矛盾 (  )
①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止步 ②最终还是应通过理性的谈判来解决
③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④符合美国利益,但损害中方利益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波罗的海指数(BDI)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国际海运情况的权威指数,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领先指数,该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国际间的贸易不景气。下列选项中有可能引发波罗的海指数(BDI)下降的有 (  )
①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出口增长 ②近年来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震荡走低
③部分国家对国际相关商品的需求下降 ④个别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波及其他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各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这段话指出了经济全球化 (  )
A.已经形成而且不可逆转 B.对各国都是利大于弊
C.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D.存在着发展失衡问题
10.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说明跨国公司 (  )
A.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B.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C.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方式 D.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11.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由东南沿海地区转向了快速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 (  )
①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趋向区域平衡发展的判断
②是基于新形势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③会使我国中西部地区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④会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6.1选择1.【解析】选A。B错误;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世界经济的融合,但不是达到完全的融合,排除C;生产要素的流动不是完全自由的,要受到规律的制约,排除D。
2.【解析】选C。我国既吸引外资,也增加了对外投资,这体现了资本的全球化,C正确;A、D不是全球化的表现;B材料未体现。
3.【解析】选C。①与④都属于贸易全球化,符合题意;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出,属于资本全球化,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属于生产全球化,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
4.【解析】选B。“海淘”越来越受到很多时尚人士的青睐。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国外的很多商品,这体现了贸易全球化,B正确;A、C不符合题意,试题没有反映生产全球化、也没有反映资本的全球流动;排除D,规则全球化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5.【解析】选C。分析材料可知,生产钢铁是美国的优势,生产羊毛是澳大利亚的优势,C符合题意。
6.【解析】选B。解答本题时抓住“根本原因”这一关键信息,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B符合题意。
7.【解析】选D。中美贸易摩擦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最终还是应通过理性的谈判来解决,②③正确;①不符合事实;④错误,从长远看,对双方都不利。
8.【解析】选D。部分国家对国际相关商品的需求下降,会使这些国家的进口减少,进而导致关于该商品的国际贸易减少,从而导致波罗的海指数(BDI)下降,③正确;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指数(BDI)显著下降说明国际间的贸易不景气,所以个别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可能会波及其他国家,从而导致国际经济的低迷,导致国际贸易不景气,④正确;①②不仅不会导致波罗的海指数(BDI)的下降,反而会导致该指数的增加,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9.【解析】选C。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各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这段话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C正确;已经形成而且不可逆转和存在着发展失衡问题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D。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利大于弊的说法太绝对,B错误。
10.【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跨国公司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换言之,跨国公司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B正确;A、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C中的“最好”说法太绝对。
11.【解析】选B。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由东南沿海地区转向了快速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趋向区域平衡发展的判断,这将会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①④正确;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不是“走出去”的表现,排除②;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排除③。
【易错提醒】
1.经济全球化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4.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不是分公司。
5.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目的是实现最大利益。
任务
是。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了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3. 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战胜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4.不赞成。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5.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重要,它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6.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为、腾讯等公司。
7.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来华发展,但又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因为跨国公司来华发展既有利又有弊,利大于弊。大力培育和发展本土跨国公司。因为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对我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