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要点梳理与归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召开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宰割战败国,瓜分战利品。根本目的:对战后世界重新安排,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控制会议的三巨头?参加会议共27国,但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这“三巨头”。凡尔赛和约领土问题法国收回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军事问题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范围内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凡尔赛和约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移给日本。赔款另外设立赔款委员会,另行确定德国的赔款总数和方式。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与协约国同奥、匈、土、保分别签订的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国际联盟来历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正式提出。成立根据《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1920年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实质由于美国未参加,它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华盛顿会议召开原因巴黎和会仅调解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在亚太的矛盾仍尖锐,美日矛盾成为这一地区的最主要的矛盾。主导国美国、英国、日本。主要内容四国协定英、法、日、美四国签署,英日同盟寿终正寝。五国条约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比例为 5∶5∶3∶1.75∶1.75。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质:确认了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扩张提供了方便。日中协定日本被迫归还山东,中国的主权得到了部分恢复。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繁荣与危机相对繁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时期。繁荣背后潜伏危机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引起生产过剩。过度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刺激消费,加剧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过分的股票投机,使股价虚高,加剧了金融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法避免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危机新特点时间长1929~1933年,共5个年头,超过了以往危机。范围广地理范围广: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行业范围广:从金融业开始,波及到工、农、商等经济部门。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贸易总额减少2/3。深远影响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际局势紧张,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以缓解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前任政府采用传统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无任何实际效果。主要内容(重点)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使经济恢复有了资金保证。(核心)调整和恢复工业: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此外,政府还举办大型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拉动消费,增加就业。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销毁过剩农产品,损失由政府给予补贴。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以消除经济危机。作用经济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政治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避免了美国的法西斯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和发展。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局限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经济经济危机对战败国,特别是经济脆弱的德国打击特别大。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锐减。社会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民主制度下已无法解决现有矛盾,寻求建立集权统治缓解危机。政治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纳粹党,利用人们的不满趁机崛起。通过欺骗宣传(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骗取人民的信任。还得到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夺权1933年,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党首希特勒成为新政府总理。不久,希特勒又攫取总统权力,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元首。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标志着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内制造国会纵火案,进而解散一切工会和政党,实行独裁统治。强化专政机器,打击、迫害反法西斯和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掀起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瘫痪,工农运动高涨。夺权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对打击非常大。法西斯势力篡权法西斯势力集中在军部,通过恐怖手段逼迫政府法西斯化。军部内少壮派发动的“二二六政变”虽失败,但军部控制了新政府。新政府加紧对外侵略的准备,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侵略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法西斯结盟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期不远了。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要点梳理与归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召开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宰割战败国,瓜分战利品。根本目的:对战后世界重新安排,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控制会议的三巨头?参加会议共27国,但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这“三巨头”。凡尔赛和约领土问题法国收回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军事问题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范围内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凡尔赛和约殖民地问题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移给日本。赔款另外设立赔款委员会,另行确定德国的赔款总数和方式。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与协约国同奥、匈、土、保分别签订的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国际联盟来历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正式提出。成立根据《凡尔赛和约》的相关规定,1920年在日内瓦正式成立。实质由于美国未参加,它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华盛顿会议召开原因巴黎和会仅调解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在亚太的矛盾仍尖锐,美日矛盾成为这一地区的最主要的矛盾。主导国美国、英国、日本。主要内容四国协定英、法、日、美四国签署,英日同盟寿终正寝。五国条约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比例为 5∶5∶3∶1.75∶1.75。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质:确认了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扩张提供了方便。日中协定日本被迫归还山东,中国的主权得到了部分恢复。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繁荣与危机相对繁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时期。繁荣背后潜伏危机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引起生产过剩。过度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刺激消费,加剧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过分的股票投机,使股价虚高,加剧了金融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法避免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危机新特点时间长1929~1933年,共5个年头,超过了以往危机。范围广地理范围广: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行业范围广:从金融业开始,波及到工、农、商等经济部门。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贸易总额减少2/3。深远影响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国际局势紧张,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以缓解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前任政府采用传统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无任何实际效果。主要内容(重点)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使经济恢复有了资金保证。(核心)调整和恢复工业: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规章,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此外,政府还举办大型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拉动消费,增加就业。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销毁过剩农产品,损失由政府给予补贴。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以消除经济危机。作用经济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政治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避免了美国的法西斯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和发展。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局限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经济经济危机对战败国,特别是经济脆弱的德国打击特别大。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锐减。社会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民主制度下已无法解决现有矛盾,寻求建立集权统治缓解危机。政治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纳粹党,利用人们的不满趁机崛起。通过欺骗宣传(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骗取人民的信任。还得到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夺权1933年,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党首希特勒成为新政府总理。不久,希特勒又攫取总统权力,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元首。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标志着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内外政策内制造国会纵火案,进而解散一切工会和政党,实行独裁统治。强化专政机器,打击、迫害反法西斯和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掀起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瘫痪,工农运动高涨。夺权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对打击非常大。法西斯势力篡权法西斯势力集中在军部,通过恐怖手段逼迫政府法西斯化。军部内少壮派发动的“二二六政变”虽失败,但军部控制了新政府。新政府加紧对外侵略的准备,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侵略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法西斯结盟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期不远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