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课件(共17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1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课件(共17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01
薄层色谱法概述
02
分离原理
03
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01
章节 PART
薄层色谱法概述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固定相涂铺或结合在平面载体上,组分的分离在平面上进行,这样的液相色
谱法被称为平面色谱法。
那么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怎样的分离方法呢?
和纸色谱法(PC)
薄层色谱法(TLC)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快速
展开一次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灵敏
只需几微克至几十微克的物质就能检出。
高选择性
能分离结构相似的同系物、异构体。
操作简便
所用仪器简单,一般实验室均能开展工作。
显色简便
展开后可选用不同的显色剂喷雾显色,有助于定性鉴别。
02
章节 PART
分离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过程: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
固定相--吸附剂
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所用的吸附剂
流动相---展开剂
薄板的底端浸入到适当的流动相溶剂
展开(分离)
点样
展开剂
薄层色谱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展开剂在毛细管的浸润作用下,带着各组分沿着薄板向前移动。
当各组分通过吸附剂时,被测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不断发生吸附——解吸附,
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和解吸附能力不同,因此产生差速迁移。
吸附系数大的移动慢,吸附系数小的移动快,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比移值(Rf)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f
l0
l1
Rf
l0
l2
0 ≤ Rf ≤ 1
Rf 可用范围:0.2-0.8
Rf 最佳范围:0.3-0.5
在色谱条件确定的情况下,K大Rf 小,K小Rf 大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01
02
03
04
05
分离物质性质
Rf 影响因素
薄层板性质
展开剂
极性
温度
展开剂蒸气饱和程度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相对比移值Rr
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可以消除系统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r
Rf(参)
Rf(组)
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
相对比移值Rr可以大于或小于1;Rr的重现性和可比性比Rf好。
03
章节 PART
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但薄层色谱所用的固定相颗粒更细,粒度更均匀,所以分离效能更高。
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固定相又称为吸附剂,薄层色谱的固定相与吸附柱色谱的固定相类似
分离极性较强的化合物时,选用活性较小的吸附剂。
分离弱极性化合物,选择吸附活性较大的吸附剂;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硅胶G 硅胶 + 煅石膏
硅胶H 硅胶(不含黏合剂)
硅胶HF254 硅胶H + 荧光物质
硅胶GF254 硅胶G + 荧光物质
薄层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
硅胶:40μm, 200目左右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组分极性 吸附剂活度 流动相极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混合样品时,先用单一中等极性展开剂尝试,再摸索二元展开剂。
问:A、B哪个组分的极性大?
B的极性大。展开剂极性增大,极性大的Rf 值增大。
例:A,B两组分的试样
展开剂 Rf(A) Rf(B) 分离效果
苯 0.45 0.42 差
苯+甲醇 0.38 0.52 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