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课件(共14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4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课件(共14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气相色谱法
热力学理论
动力学理论
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
d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K)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理论基础——塔板理论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峰的宽或窄是由
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有关。
理论基础——速率理论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H
K
一、塔板理论:
H为理论塔板高度,在塔板内,样品中某个组分可以很
快达到分配平衡。
3
2
1
假想流动相间歇式流经色谱柱,每次进入的流动相为
一个塔板体积
样品都加在第0号塔板上,并且样品的纵向扩散可以忽
略。
4
分配系数在每个塔板上相同,且为常数。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理论塔板高度:
色谱柱长 — L
理论塔板数 — n
不同组分的分配系数,即K值不同,用理论塔
板数、理论塔板高度衡量色谱柱的分离效能时,
应指明测定物质。
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
理论塔板数有多大,都无法分离。
保留时间
标准差
半峰宽
峰宽
理论塔板数: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实例解释:
色谱柱长3m,分离样品的结果为:tR(A)为17min,tR(B)为14min , tM为1min ,A和B两组分色谱峰的基线宽度为1min。用组分A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为多少?板高H为多少?
=16*(17/1)2 =4624
=3/4624 =0.00065(m)
=0.65(mm)
利用色谱峰提供的信息来计算理论塔板数
由色谱柱长和理论塔板数计算出理论塔板高度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实例解释:
塔板理论是一种半经验理论,它初步揭示了色谱分离过程。利用表达式可表征色谱柱分离能力,计算理论塔板数,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指标是有效的。
=16*(17/1)2 =4624
=3/4624 =0.00065(m)
=0.65(mm)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二、速率理论:
范第姆特方程:
B——纵向扩散系数
C——传质阻力系数
A——涡流扩散项
u——载气线速度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1.涡流扩散项(A)
峰扩张的程度与填充物的颗粒直径,以及填充的不均匀度有关,颗粒越小,填充越均匀,扩张的程度越小。
二、速率理论: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2.纵向扩散项(B/u)
二、速率理论:
样品组分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在“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形成浓度梯度,因此势必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峰的扩张程度:
组分的性质
组分的柱温
载气分子量
载气的流速
R——扩散阻碍因子
填充柱<1
毛细管柱r =1
Dg——组分在载气系统中的扩散系统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3. 传质阻力项(Cu) 
二、速率理论:
试样组分在两相间溶解、扩散、平衡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影响这个过程进行速度的阻力,称为传质阻力。
df——固定液液膜厚度
k——容量因子
Dl——组分的扩散系数
传质阻力的大小用传质系数来表示,包括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因前者较小,所以
传质阻力系数主要由液相贡献。
降低固定液液膜的厚度
增加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
课堂小结
塔板理论:通过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可以解释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2
1
速度理论:解释影响色谱柱分离效能的因素,从而可以有目的地去改善柱效。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