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沉淀法 课件(共54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2沉淀法 课件(共54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沉淀法
CONTENTS
目 录
沉淀称量法相关概念
沉淀称量法的分析过程和要求
01
02
沉淀剂的选择
03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05
06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04
07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0
08
结果的计算
01
沉淀称量法相关概念
沉淀重量法:利用沉淀反应将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经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后,转化成具有确定组成的称量形式,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2. 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
3. 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被测组分 沉淀形 称量形
被测组分 沉淀形 称量形
02
沉淀称量法的分析
过程和要求
(一)沉淀称量法分析过程
待测离子 沉淀剂 沉淀形式 处理过程 称量形式
过滤 8000C
Ba2+ + SO42- BaSO4↓ BaSO4
洗涤 灼烧
过滤 烘干
Ca2+ + C2O42- CaC2O4 2H2O ↓ CaO
洗涤 灼烧
过滤 烘干
试样溶液 + 沉淀剂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洗涤 灼烧
注: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二)沉淀称量法的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a.溶解度小
(NH4)2C2O4、 (NH4)2SO4?
b.易过滤和洗涤
c.纯净,不含杂质
d.易转化成称量形式
要求测定过程中沉淀的溶解损失不应超过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一般要求溶解损失应小于0.1mg
例如,测定Ca2+时,
CaSO4 K sp=2.45×10
CaC2O4 K sp=1.78×10
-5
-9
b&c 沉淀必须纯净,并易于过滤和洗涤
颗粒较大的晶体沉淀(如MgNH4PO4·6H2O)其表面积较小,吸附杂质的机会较少,因此沉淀较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
颗粒细小的晶形沉淀(如CaC2O4、BaSO4),由于某种原因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洗涤次数也相应增多。
非晶形沉淀(如Al(OH)3、Fe(OH)3)体积庞大疏松、吸附杂质较多,过滤费时且不易洗净。对于这类沉淀,必须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以满足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d 沉淀形应易于转化为称量形
例如Al3+的测定,
Al3+ → [Al(C9H6NO)3],在130℃烘干后即可称量;
Al3+ → Al(OH)3,
Al(OH)3 → Al2O3 在1200 ℃灼烧后,方可称量。
因此,测定Al3+时选用前法比后法好。

CaC2O4 温度过低时
Ca2+ CaCO3 500±25℃
CaO 温度过高时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b. 称量形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 。
例:测定Ca2+时,若将Ca2+沉淀为CaC2O4·H2O,灼烧后得到CaO,易吸收空气中H2O和CO2,因此, CaO不宜作为称量形式。
a.确定的化学组成
c.较大的摩尔质量
(二)沉淀称量法的要求
c. 称量形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这样可增大称量形的质量,以减小称量误差。
例如在铝的测定
[Al(C9H6NO)3]1.704g
Al3+
0.1000g 0.1888g
Al2O3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03
沉淀剂的选择
1.选用具有较好选择性的沉淀剂
所选的沉淀剂只能和待测组分生成沉淀,而与试液中的其它组分不起作用。
例如:
丁二酮肟和H2S都可以沉淀Ni2+,但在测定Ni2+时常选用前者。
又如沉淀锆离子时,选用在盐酸溶液中与锆有特效反应的苦杏仁酸作沉淀剂,这时即使有钛、铁、钡、铝、铬等十几种离子存在,也不发生干扰。
2.选用能与待测离子生成溶解度最小的沉淀的沉淀剂
所选的沉淀剂应能使待测组分沉淀完全。
例如:生成难溶的钡的化合物有BaCO3、BaCrO4、BaC2O4和BaSO4。根据其溶解度可知,BaSO4溶解度最小。因此以BaSO4的形式沉淀Ba2+比生成其它难溶化合物好。
3.尽可能选用易挥发或经灼烧易除去的沉淀剂
这样沉淀中带有的沉淀剂即便未洗净,也可以借烘干或灼烧而除去。一些铵盐和有机沉淀剂都能满足这项要求。
例如:用氢氧化物沉淀Fe3+时,选用氨水而不用NaOH作沉淀剂。
4.选用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剂
用此类沉淀剂可以减少沉淀对沉淀剂的吸附作用。
例如:利用生成难溶钡化合物沉淀SO42-时,应选BaCl2作沉淀剂,而不用Ba(NO3)2。因为Ba(NO3)2的溶解度比BaCl2小BaSO4吸附Ba(NO3)2比吸附BaCl2严重。
04
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与溶度积
Q>K sp
θ
沉淀生成
Q≤K sp
θ
无沉淀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2、盐效应
3、酸效应 4、配位效应 5、其他因素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2、盐效应
3、酸效应 4、配位效应 5、其他因素
2. 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注:沉淀溶解度很小时,常忽略盐效应;沉淀溶解度很大,且溶液离子强度很高时,要考虑盐效应的影响
同离子效应为主

时,



=
4
4
2
4
2
/
04
.
0
~
0
PbSO
SO
Na
SO
Na
S
C
L
mol
C

CaC2O4 Ca2+ + C2O42-
C2O42- + H+ HC2O4-
HC2O4-+ H+ H2C2O4
3.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酸度对强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不大,但对弱酸型或多元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注:因为酸度变化,沉淀会与溶液中的H+或OH-反应,降低了沉淀对应离子的浓度,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从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4. 配位效应:存在配位剂与沉淀对应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1)配位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 从而增大溶解度
2)当沉淀剂本身又是配位剂时,应避免加入过多; 既有同离子效应,又有配位效应,应视浓度而定
3)配位效应与沉淀的溶解度和配合物稳定常数有关,溶解度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配位效应越显著
AgCL Ag+ + CL-
Ag+ + 2NH3 Ag(NH3)2+
AgCL Ag+ + CL-
AgCL + CL- AgCL2-
AgCL2- + CL- AgCL3-

沉淀剂用量:
一般 —— 过量50%~100%为宜
非挥发性 —— 过量20%~30%
4. 配位效应:存在配位剂与沉淀对应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1)配位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 从而增大溶解度
2)当沉淀剂本身又是配位剂时,应避免加入过多; 既有同离子效应,又有配位效应,应视浓度而定
3)配位效应与沉淀的溶解度和配合物稳定常数有关,溶解度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配位效应越显著
5. 其他因素
A.温度:
T↑ ,S ↑ ,溶解损失↑ (合理控制)
注:
根据沉淀受温度影响程度选择合适温度
沉淀→加热溶液
陈化→加热微沸
过滤、洗涤沉淀
温度影响大的沉淀→冷至室温再过滤洗涤
温度影响小的沉淀→趁热过滤洗涤
B.溶剂极性:
无机物沉淀大部分是离子型晶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纯水中要小。例如PbSO4沉淀在100mL水中的溶解度为1.5×10-4 mol/L,而在100mL50%的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为7.6×10-6 mol/L加
溶剂极性↓ ,S↓,溶解损失↓入
有机溶剂)
C.沉淀颗粒度大小:
同种沉淀,颗粒↑ ,S↓ ,溶解损失↓(粗大晶体)一种沉淀,在质量相同时,颗粒越小,其总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大。由于小晶体比大晶体有更多的角、边和表面,处于这些位置的离子受晶体内离子的吸引力小,又受到溶剂分子的作用,容易进入溶液中。因此,小颗粒沉淀的溶解度比大颗粒沉淀的溶解度大。所以,在实际分析中,要尽量创造条件以利于形成大颗粒晶体。
D.胶体形成:
“胶溶”使S↑,溶解损失↑(加入大量电解质可破坏之)
E.水解作用:
某些沉淀易发生水解反应,对沉淀造成影响
05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1)晶形沉淀:颗粒直径0.1~1μm,
排列整齐,结构紧密,比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洗涤
例:BaSO4↓(细晶形沉淀);MgNH4PO4↓(粗晶形沉淀)
(2)无定形沉淀:颗粒直径﹤0.02μm
结构疏松
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不易过滤、洗涤
例: Fe2O3 2H2O↓
(3)凝乳状沉淀:颗粒直径界于两种沉淀之间
例:AgCl↓
1. 沉淀的类型
2.沉淀的形成
晶核的生长
晶核的形成
成核作用
均相、异相
生长过程
扩散、沉积
聚集
定向排列
构晶离子
晶核
沉淀微粒
无定形沉淀
晶形沉淀
晶核的形成
均相成核(自发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静电作用缔和而成晶核
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成晶核
晶核的生长
影响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聚集速度:构晶离子聚集成晶核后进一步堆积成沉淀微粒的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以一定顺序排列于晶格内的速度
注: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决定于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比率大小
聚集速度< 定向排列速度 → 晶形沉淀
聚集速度> 定向排列速度 → 无定形沉淀
3.沉淀的条件
在重量分析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要求沉淀完全、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并减小沉淀的溶解损失。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应当选用不同的沉淀条件。
1.晶形沉淀
为了形成颗粒较大的晶形沉淀,采取以下沉淀条件:
(1)在适当稀、热溶液中进行。
(2) 快搅慢加 。
(3)陈化
① 概念:陈化是指沉淀完全后,将沉淀连同母液放置一段时间,使小晶粒变为大晶粒,不纯净的沉淀转变为纯净沉淀的过程。
②原因:因为在同样条件下,小晶粒的溶解度比大晶粒大。在同一溶液中,对大晶粒为饱和溶液时,对小晶粒则为未饱和,小晶粒就要溶解。这样,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就在大晶粒上沉积,直至达到饱和。这时,小晶粒又为未饱和,又要溶解。如此反复进行,小晶粒逐渐消失,大晶粒不断长大。
③陈化过程的优缺点:
优点:陈化过程不仅能使晶粒变大,而且能使沉淀变的更纯净。
缺点:加热和搅拌可以缩短陈化时间。但是陈化作用对伴随有混晶共沉淀的沉淀,不一定能提高纯度,对伴随有继沉淀的沉淀,不仅不能提高纯度,有时反而会降低纯度。
2.无定形沉淀
(1)特点:无定形沉淀的特点是结构疏松,比表面大,吸附杂质多,溶解度小,易形成胶体,不易过滤和洗涤。
对于这类沉淀关键问题是创造适宜的沉淀条件来改善沉淀的结构,使之不致形成胶体,并且有较紧密的结构,便于过滤和减小杂质吸附。
(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①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沉淀。
②在热溶液中及电解质存在下进行沉淀。例如测定SiO2时,加入带正电荷的动物胶与带负电荷的硅酸胶体凝聚而沉降下来。
③趁热过滤洗涤,不需陈化 。
(3)洗涤方法:洗涤无定形沉淀时,一般选用热、稀的电解质溶液作洗涤液,主要是防止沉淀重新变为胶体难于过滤和洗涤,常用的洗涤液有NH4NO3 、NH4Cl或氨水。
3.均匀沉淀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某一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产生出来,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获得颗粒较大、结构紧密、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沉淀。例如:沉淀Ca2+时,如果直接加入(NH4)2C2O4、尽管按晶形沉淀条件进行沉淀,仍得到颗粒细小的CaC2O4沉淀。若在含有Ca2+的溶液中,以HCl酸化后,加入(NH4)2C2O4,溶液中主要存在的是HC2O4-和H2C2O4,此时,向溶液中加入尿素并加热至使90℃,尿素逐渐水解产生NH3。
CO(NH2)2+H2O 2NH3+CO2↑
水解产生的NH3均匀地分布在溶液的各个部分,溶液的酸度逐渐降低,C2O42-浓度渐渐增大,CaC2O4则均匀而缓慢地析出形成颗粒较大的晶形沉淀。
均匀沉淀法还可以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如酯类水解)、配合物的分解、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进行,如表7-2所示。
06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
1.共沉淀现象
2.后沉淀
3.提高沉淀纯度措施
1.共沉淀现象
(1)表面吸附
吸附共沉淀:沉淀表面吸附引起杂质共沉淀
吸附规则
第一吸附层: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
再吸附与构晶离子大小接近、电荷相同的离子
浓度较高的离子被优先吸附
第二吸附层:优先吸附与构晶离子形成的盐溶解度小的离子
离子价数高、浓度大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减小方法
制备大颗粒沉淀或晶形沉淀
适当提高溶液温度
洗涤沉淀,减小表面吸附
图示
BaSO4晶体表面吸附示意图
沉淀表面形成双电层:
吸附层——吸附剩余构晶离子SO42-
扩散层——吸附阳离子或抗衡离子Fe3+
(2)形成混晶:存在与构晶离子晶体构型相同、离
子半径相近、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杂质离子,沉
淀时进入晶格中形成混晶
减小或消除方法
将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加入络合剂或改变沉淀剂,以消除干扰离子
例:BaSO4与PbSO4 ,AgCL与AgBr 同型混晶
BaSO4中混入KMnO4(粉红色) 异型混晶
(3)吸留或包埋:沉淀速度过快,表面吸附的杂质
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下来的沉淀
所覆盖,包埋在沉淀内部,这种因吸附而留在
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称~
减少或消除方法
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2.后沉淀(继沉淀)
注:继沉淀经加热、放置后会更加严重
消除方法——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
(1)概念:在沉淀析出后,当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时,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可能慢慢地沉积到原沉淀上,放置时间越长,杂质析出的量越多,这种现象称为继沉淀。例如:Mg2+存在时以(NH4)2C2O4沉淀Ca2+,Mg2+易形成稳定的草酸盐过饱和溶液而不立即析出。如果把形成CaC2O4沉淀过滤,则发现沉淀表面上吸附有少量镁。若将含有Mg2+的母液与CaC2O4沉淀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则MgC2O4沉淀的量将会增多。
(2)减免方法:由继沉淀引入杂质的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沉淀在溶液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因此为防止继沉淀的发生,某些沉淀的陈化时间不宜过长。
为了提高沉淀的纯度,可采用下列措施。
a、采用适当的分析程序
当试液中含有几种组分时,首先应沉淀低含量组分,再沉淀高含量组分。反之,由于大量沉淀析出,会使部分低含量组分掺入沉淀,产生测定误差。
b、降低易被吸附杂质离子的浓度
对于易被吸附的杂质离子,可采用适当的掩蔽方法或改变杂质离子价态来降低其浓度。例如:将SO42-沉淀为BaSO4时,Fe3+易被吸附,可把Fe3+还原为不易被吸附的Fe2+或加酒石酸、EDTA等,使Fe3+生成稳定的配离子,以减小沉淀对Fe3+的吸附。
3.提高沉淀纯度措施
c、选择沉淀条件
沉淀条件包括溶液浓度、温度、试剂的加入次序和速度,陈化与否等,对不同类型的沉淀,应选用不同的沉淀条件,以获得符合重量分析要求的沉淀。
d、再沉淀
必要时将沉淀过滤、洗涤、溶解后,再进行一次沉淀。再沉淀时,溶液中杂质的量大为降低,共沉淀和继沉淀现象自然减小。
e、选择适当的洗涤液洗涤沉淀
吸附作用是可逆过程,用适当的洗涤液通过洗涤交换的方法,可洗去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例如:Fe(OH)3吸附Mg2+,用NH4NO3稀溶液洗涤时,被吸附在表面的Mg2+与洗涤液的NH4+发生交换,吸附在沉淀表面的NH4+,可在燃烧沉淀时分解除去。
为了提高洗涤沉淀的效率,同体积的洗涤液应尽可能分多次洗涤,通常称为“少量多次”的洗涤原则。
f、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无机沉淀剂选择性差,易形成胶状沉淀,吸附杂质多,难于过滤和洗涤。有机沉淀剂选择性高,常能形成结构较好的晶形沉淀,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和洗涤。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有机试剂做沉淀剂。
07
沉淀的过滤、洗涤、
烘干或灼烧
1.过滤:将沉淀与母液中其他组分分离
滤器的选择
滤纸的选择
过滤方法:倾泻法
2.洗涤:洗去杂质和母液
选择洗涤液原则:
溶解度小,不易生成胶体的沉淀→蒸馏水
溶解度较大的沉淀→沉淀剂稀溶液 (母液)
易发生胶溶的无定形沉淀→易挥发电解质溶液
洗涤方法:少量多次
3.烘干或灼烧:除去沉淀中吸留水分和洗涤液中挥发
性物质,将沉淀形式定量转变为称量形式
08
结果的计算
【例1】用BaSO4重量法测定黄铁矿中硫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1819g,最后得到BaSO4沉淀 0.4821g,计算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解:已知BaSO4相对分子质量为233.4; S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按题意 BaSO4 ~S
答:该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6.41%
【例2】测定磁铁矿(不纯的Fe3O4)中铁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1666g,经溶解、氧化,使Fe3+离子沉淀为Fe(OH)3,灼烧后得Fe2O3质量为0.1370g,计算试样中:(1)Fe的质量分数; (2)Fe3O4的质量分数。
解(1)已知:M(Fe)= 55.85g/mol;M(Fe3O4)=231.5 g/mol;M(Fe2O3)=159.7 g/mol 按题意: Fe2O3 ~2Fe
答:该磁铁矿试样中Fe的质量分数为57.52%
(2)按题意
因为
所以
答:该磁铁矿试样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9.47%
Fe3O4 ~3Fe
【例3】分析某一化学纯AlPO4的试样,得到0.1126gMg2P2O7,问可以得到多少Al2O3
解:已知M(Mg2P2O7)=222.6g/mol;M(Al2O3)=102.0 g/mol
按题意:Mg2P2O7~ 2P~2Al~Al2O3
因此
所以
答:该AlPO4试样可得0.05160g Al2O3。
【例4】铵离子可用H2PtCl6沉淀为(NH4)2PtCl6,再灼烧为金属Pt后称量,反应式如下:
(NH4)2PtCl6=Pt + 2NH4Cl +2Cl2↑
若分析得到0.1032gPt,求试样中含NH3的质量(g)?
解 已知 M(NH3)=17.03g/mol;M(Pt)= 195.1g/mol。
按题意 (NH4)2PtCl6 ~Pt ~ 2NH3
因此
所以
答:该试样中含NH3的质量为0.01802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