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课件(共21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课件(共21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河南一岁的男孩被开水烫伤,他的妈妈为了消毒将食盐撒在伤口上。送往医院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在伤口上撒盐,既会引起剧痛,也会导致创面高渗,加重血液浓缩。
案例导入
思考:
1.什么是渗透?
2.在伤口撒盐后,渗透方向?
3.产生创面高渗后,为什么会引起血液浓缩?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会怎样?
墨水分子
分散到水中
溶液的扩散
渗透现象
不同浓度的溶液相互接触时,由于分子的相互运动而产生的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现象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什么是渗透现象?
渗透现象
什么是半透膜?
半透膜
——具有选择的多孔性薄膜,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
生物半透膜:膀胱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等。
半透膜
渗透现象
细胞膜
半透膜
——具有选择的多孔性薄膜,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
化学半透膜:硫酸纸、玻璃纸、火棉胶膜等。
生物半透膜:膀胱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等。
半透膜
渗透现象
玻璃纸
浓度差
高浓度
蔗糖水
低浓度

减小








蔗糖溶液

渗透方向:由溶剂向溶液,由稀溶液向浓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
渗透现象
怎样才能产生渗透现象呢?
条件一
半透膜
渗透现象
条件二
浓度差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
溶液
(浓溶液)
溶剂
(稀溶液)
渗透现象
渗透压定义
渗透压
恰好能阻止渗透作用进行,所施于溶液液面上的额外压力。
渗透压
范特荷甫
定律
=cBRT
π:稀溶液的渗透压(kPa)
cB :溶质物质的量浓度(mol/L)
T :绝对温度(K)
相同温度下,渗透压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
(即渗透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人的体液中既有非电解质(葡萄糖),也有电解质(NaCl、NaHCO3),医学上经常用渗透浓度来表示体液总的渗透压大小,以cOS表示。
渗透浓度
渗透活性物质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L或mmol/L)
人体血浆的渗透浓度是303.7mmol/L
渗透浓度
渗透活性物质
溶液中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 称为渗透活性物质。
临床上血浆的等渗范围是:280~320mmol /L
高渗
溶液
大于血浆总渗透浓度,即
>320mmol/L
等渗
溶液
等于血浆总渗透浓度,即
280mmol/L~320mmol/L
小于血浆总渗透浓度,即
<280mmol/L
低渗
溶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
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
【处方】
乳酸钠(NaH5C3O3)3.10 g
氯化钠 6.00 g
氯化钾 0.30 g
氯化钙(CaCl2·2H2O)0.20 g 注射用水适量,总量1000mL
处方中为什么加入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呢?
等渗调节
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
渗透溶液
高渗
低渗
等渗
溶液浓度=细胞内浓度
溶液浓度<细胞内浓度
溶液溶度>细胞内浓度
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
血栓是全身性疾病,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远比血栓形成后的治疗更加重要!
未雨绸缪
肾透析: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思考题:用反渗透原理如何透析洗肾治疗尿毒症?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过程。
渗透现象
半透膜、浓度差。
渗透产生条件
渗透的方向
低浓度下膨胀:溶血现象。
高浓度下皱缩:皱缩现象。
渗透医学应用
由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
归纳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