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酸碱质子理论 课件(共23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酸碱质子理论 课件(共23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酸碱质子理论
青梅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与纱窗。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 杨万里
俗以灶灰淋汁曰碱水,去垢秽.


感性
HCl
石 蕊
NaOH
石蕊试剂:紫色 → 红色
石蕊试剂:紫色→ 兰色
石 蕊
理性
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
与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
水溶液有苦涩味、能腐蚀皮肤
与酸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


Robert Boyle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英国化学家戴维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
英国化学家劳瑞
瑞典物理学家化学家
阿伦尼乌斯
美国化学家
路易斯
17世纪末
第一位给酸碱下定义的科学家
1838年
所有的酸都含有氢元素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
酸碱电离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1887年
1838年
氧是酸的灵魂
所有酸中都有“氧“这种酸素
朴素的酸碱理论
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酸,要看它是否含有氢
1963年
软硬酸碱理论
瑞典物理化学家Arrhenius SA
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HCl → H+ + Cl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OH + Na+
酸碱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酸碱电离理论
胃痛、胃胀、反酸烧心是胃酸(盐酸)分泌过多造成的,服用碳酸氢钠片可以缓解症状。
碳酸氢钠(NaHCO3)具有碱性
盐酸(HCl)具有酸性
经典酸碱理论具有缺陷
将酸碱局限在必须含有可电离的H+和OH 的化合物。
将酸和碱反应局限在水溶液中。
2个局限性:
3个无法解释:
溶剂的自身解离现象; H2O H+ + OH-
HCl(g) + NH3 (g) NH4 Cl (S)
某些盐具有酸性或碱性;为什么NaHCO3具有碱性?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英国化学家
劳瑞
丹麦化学家
布朗斯特
酸碱质子理论
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及其他有质子转移的反应中。
基本概念
HAc H+ + Ac-
NH4+ H + + NH3
HCO3 H+ + CO32
酸 H+ + 碱
共轭
酸碱的概念与强度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 )的物质。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够接受质子(H+ )的物质。
——质子的接受体
共轭酸 共轭碱 + H+
HAc Ac + H+
NH4+ NH3 + H+
HCO3 HCO3 + H+
共轭酸碱对:
组成上仅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和碱。
H2O H+ + OH
酸 碱
H3O+ H+ + H2O
酸 碱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共轭酸碱对中的酸比其共轭碱多一个质子;
酸碱的概念是相对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共轭酸碱对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HClO4>H2SO4>H3PO4>H2CO3>NH4+>H2O
ClO4-酸碱的强度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
与本身性质有关——酸碱在溶剂中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
HNO3在水中是酸,在硫酸中是碱;
HAc在水中是弱酸,在液氨中是强酸。
与反应对象及溶剂有关
比较不同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应在同一溶剂中进行
共轭
酸碱对
彼此对应
相互转化
性能相对
强度互补
实质?
酸碱反应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Ac(aq) + NH3 (aq) NH4 + (aq) +Ac (aq)
(酸,H+给予体)
(碱,H+接受体)
HAc Ac-
NH3 NH4+
给出H+
接受H+
共轭酸碱对1
共轭酸碱对2
H+

共轭碱

共轭酸

酸 1 + 碱2 酸2 + 碱1


H+
HCl + H2O
H3O+ + Cl ─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的解离
H+
H+
酸1 碱2 酸2 碱1
碱的解离
H2O + NH3
NH4+ + OH ─
H+
酸1 碱2 酸2 碱1
中和反应
H3O+ + OH─ H2O + H2O
H+
酸1 碱2 酸2 碱1
盐的水解
H2O + Ac ─
HAc + OH ─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的方向:较强的酸和较强的碱反应,向着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的方向进行。相互作用的酸和碱愈强,反应进行的愈完全。
较强的酸 + 较强的碱 较弱的酸 + 较弱的碱
称为酸碱置换反应
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