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识酸碱理论 课件(共17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认识酸碱理论 课件(共17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项目二 认识酸碱滴定
教学目标
具有进行有关解离平衡计算的能力。
具有进行有关缓冲溶液pH计算的能力。
能力目标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及组成。
知识目标
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精神;
培养安全、环保、健康生产意识;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等。
素质目标
目录
contents
2.1
认识酸碱理论
2.2
认识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2.3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2.4
认识缓冲溶液
2.5
认识酸碱指示剂
2.6
酸碱滴定及指示剂的选择
2.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1
认识酸碱理论
一、酸碱理论
电离理论
电子理论
质子理论
酸——能电离出H+的物质
碱——电离出OH-的物质
酸——凡能接受电子的物质
碱——凡能给出电子的物质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2.1
认识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
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
酸:
碱:
2.1
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解离度(α)
例: 0.10mol.L-1HAc的解离度是1.32%,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是
c (H+)=c (Ac-)=0.10×1.32%=0.00132mol.L-1。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酸 共轭碱 + H+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proton
酸碱共轭关系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强度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
2.1
认识酸碱理论
1. 酸碱定义: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1
认识酸碱理论
特点:
1)具有共轭性
2)具有相对性
3)具有广泛性
A- + H+
HA
如:
HCO3-既为酸,也为碱 (两性)
如:
2. 酸碱半反应
酸 共轭碱 + 质子
Proton donor Proton acceptor Proton
HAc Ac- + H+
NH4+ NH3 + H+
HCO3- CO32- + H+
H6Y2+ H5Y+ + H+
通式: HA A- + H+
酸碱半反应
共轭酸 碱 + 质子
2.1
认识酸碱理论
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
有酸才有碱,有碱必有酸,酸中有碱,碱可变酸。
2.1
认识酸碱理论
2.1
认识酸碱理论
一个完整的酸碱中和反应,应该由2个酸碱半反应共同完成。
醋酸在水中的离解:
半反应1
HAc(酸1)
Ac- (碱1) + H+
半反应2
H+ + H2O(碱2)
H3O+(酸2)
HAc(酸1) + H2O (碱2)
H3O+(酸2) + Ac- (碱1)
共轭酸碱对
2.1
认识酸碱理论
一个完整的酸碱中和反应,应该由2个酸碱半反应共同完成。
氨在水中的离解:
共轭酸碱对
半反应1
NH3(碱1)+ H+
NH4+(酸1)
半反应2
H2O(酸2)
OH-(碱2)+ H+
NH3(碱1) + H2O (酸2)
OH- (碱2) + NH4+ (酸1)
3. 酸碱强弱与反应方向
由酸碱质子理论的定义和共轭关系可知:
酸越强,即给出质子能力越强,则其共轭碱就越弱;
碱越强,即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则其共轭酸就越弱。
2.1
认识酸碱理论
3. 酸碱强弱与反应方向
任何酸碱反应都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的传递反应
碱(1)是酸(1)的共轭碱,酸(2)是碱(2)的共轭酸。
酸碱反应的方向则取决于溶液中两种酸释放质子的能力的强弱以及两种碱接受质子的强弱。
一般反应都是由强酸强碱向生成共轭弱碱弱酸的方向进行的。
2.1
认识酸碱理论
3. 酸碱强弱与反应方向
2.1
认识酸碱理论
4. 酸碱反应实质
实质: 质子传递过程
结果是各反应物转化为它们各自的共轭酸或共轭碱。
2.1
认识酸碱理论
2.1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半反应不可能单独发生
酸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来实现的
注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