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重量分析法 课件(共13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重量分析法 课件(共13张PPT)-《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项目五 认识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教学目标具有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能力。具有进行沉淀滴定操作的能力。能力目标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主要应用。掌握重量分析法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知识目标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安全、环保、健康生产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素质目标 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然后测定组分的重量,从而计算出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重量分析是利用适当的方法先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重量分析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1.沉淀重量法
利用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通过过滤、洗涤、烘干或高温灼烧,然后称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
例如:S的测定
第一节 概 述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滤,洗
灼烧,800℃
SO42- + BaCl2 BaSO4 BaSO4
2.汽化法
采用加热或其它方法使试样中的挥发分除去,根据前后质量之差计算。主要测定水分和挥发分。
例:小麦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小麦 105℃ 干小麦 烘至恒重 称量
例:硫酸铜溶液中铜含量的测定
3.电解法
利用电解的方法使待测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根据电极增加的质量求得其含量。
优点:对于高含量组分Er≤ 0.1%,准确;不需引入容量器具 数据,也不需基准物质或标准试样。
缺点:繁琐、耗时,不适合微量组分分析。
应用:高含量硅、磷、钨、镍和稀土元素的精确分析。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试样 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
溶解、加入沉淀剂
陈化、滤洗、烘(烧)
(1)沉淀要完全,溶解度要小
(2)沉淀要纯净,易于洗涤和过滤
(3)易于转变成称量形式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1)组成必须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2)称量形式要稳定,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3)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尽可能大,则在称量形式中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可以小些。
沉淀剂的选择
1.选择性好
2.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小
3.易挥发或经灼烧除去
4.沉淀剂溶解度大,减少吸附
5.有机沉淀剂多比无机沉淀剂好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滤,洗
灼烧,800℃
SO42- + BaCl2 BaSO4 BaSO4
Mg2+ + (NH4)2HPO4 MgNH4PO4·6H2O
滤、洗
灼烧 ,1100℃
Mg2P2O7
Al2O3
Al( )3
N
O
烧 1200℃
N
O
H
Al3+
+
3
N
O
Al( )3
烘烧
120℃

试样 溶解 沉淀 过滤和洗涤 烘干或灼烧 称量、恒重
重量分析法概述
5.3
沉淀反应必须定量完全,重量分析的准确度才高。沉淀是否完全,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小,沉淀完全;溶解度大,沉淀不完全。沉淀的溶解度可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
MA(固) MA(水) M+ + A-
沉淀平衡 以分子形式溶解 进一步解离
溶解度与溶度积 :对于MA型沉淀,
溶解度s≈[M] ≈[A],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为: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5.3
因此,在沉淀重量法中,一般:
加入过量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的浓度,降低沉淀溶解度,减小沉淀溶解损失
但过多加入沉淀剂会增大盐效应或其他配位副反应, 而使溶解度增大
沉淀剂用量: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5.3
不易挥发的沉淀剂过量20~30%,
易挥发的沉淀剂过量50~100%。
沉淀剂不易过多,因为易引起盐效应、络合效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