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价键理论 课件(共9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价键理论 课件(共9张PPT)-《无机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价键理论
化学键的分类
离子键 (ionic bond)
共价键 (covalent bond)
金属键 (metallic bond)
化学键的类型
共价键又分为: 键、 键
在大多数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结合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共价键
1916年,美国化学家G. N. Lewis提出了共价键理论 (经典价键理论)。
H-Cl
价键理论
1927年,W. Heitler和F. London把量子力学应用到氢分子结构中,后来鲍林等又加以发展,建立了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认为:当两个原子靠近时,两个原子的核外空间发生重叠,即原子轨道进行重叠,叠加的效果如果可以使这两个原子构成的系统的能量降低,两个原子就可能形成分子。
价键理论
为了使系统的能量降低,对于原子轨道重叠有如下要求:
1.只有同号的原子轨道重叠,才能使系统能量降低,且同号原子轨道重叠起多,共价键越牢固。
2.原子轨道重叠区域出现的电子必须是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即原子间共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对才能使系统的能量降低。
按照原子轨道重叠的原则,根据不同的重叠方式,将共价键分为σ键和π键两大类。
键 :成键的两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沿两原子核连线方向发生轨道重叠。
键 :成键时两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发生重叠,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密度为零的一个平面呈对称分布。
价键理论直接利用原子的电子结构简明地说明共价键的主要特点,但它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仅考虑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之间的重叠,并没有考虑其他已充满电子的轨道的重叠。
价键理论
一、共价键
二、价键理论
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