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 课件(共24张PPT) -《环境管理》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 课件(共24张PPT) -《环境管理》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模块二:政府环境管理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政府环境管理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123政府的环境管理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优势政府有征税权政府可对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实行差别税,也可对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征收差别税来引导生产和消费,并对环保产业给予必要的补贴。政府有禁止权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制度禁止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实行的禁伐,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中实行禁猎、禁捕和禁采。政府有处罚权政府通过立法对破坏环境者进行处罚,如对企业违规偷排污水处以罚款和停业,甚至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政府还通过各级政府以法律形式和国家名义,在全国范围执行、指挥、组织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长远规划、统筹解决。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加强各阶层、集团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信息沟通,促进公民的环保合作。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立法执法监察财税和市场调节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立法环境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使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基本都实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执法环境行政执法是指依法享有环境管理权的行政主体,依职权适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环境行政行为,并进行其它环境监督管理的活动。环境行政执法的具体形式有环境行政许可、排污收费、现场检查、“三同时”验收、限期治理、调查取证、环境行政处罚等等。环境执法遍及环境管理的各个角落,是环境管理过程中极为有效的手段。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监察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环境监察的核心是日常监督执法。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政府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财税和市场调节环境税(Environmental Taxation),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Ecological Taxation)、绿色税(Green Tax),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部分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政府环境管理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123政府的环境管理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组织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按国家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点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参与制订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牵头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地方政府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国家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组织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实施,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督查、督办、核查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总量减排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 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有关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按国家规定审批重大开发建设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拟订生态保护规划,组织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协调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拟订有关政策、规划、标准,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定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组织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预测预警,组织建设和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环境信息网,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国家环境综合性报告和重大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管理政府环境管理的职能123政府的环境管理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能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我国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实施措施政府从宏观上调控资源政府将环境保护制度化政府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治污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城市政府致力于环保工程政府制定关系后代长远利益的环境资源规划政府是保护公有地生态价值的承担者,是保护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区和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投资者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由强制性手段为主向非强制性手段为主转变非强制性管理手段运用引导、沟通、协商等和缓的方式进行管理,体现出更加灵活、应变性强和有效力的特点,因而能够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减弱或消除环境行政过程中的冲突和摩擦,更容易获得被管理者的信赖和主动自觉地配合,从而大大提高环境行政的效率,降低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环境行政的具体非强制性手段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节等。在其实施效果方面,环境行政指导能够体现出政策性、预见性和宏观调控性;环境行政合同能够体现出权益维护和平等性;环境奖励能够体现出行为强化与肯定;环境行政调节能够体现出自主选择、双向沟通。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由政府单一管理向管理主体多元化方向转变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介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的统称,或称之为“第三部门”。这种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是企业代言人,而是联系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它既不完全离开政府的方针政策而独立行为,也不与企业一样以赢利为目的而行动,它是专为社会,包括企业提供各种政府行政管理中难以做到的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重要主体,在环境管理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它与政府、公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三者之间形成的新型关系构成了环境管理的主题多元化格局。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的变革由随意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规范化管理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保证管理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转,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能够创造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环境行政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当前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公众对规范化环境管理的期望不断增强的现实要求。通过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做到环境行政“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以工作效率和公平取代传统的随意性管理,树立环境行政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价值倾向性上分析,环境行政的规范化管理更强调总体环境效益和环境权益的公平与公正,不同于传统管理中主要侧重于行政系统本身的依法运行与控制,以及相应的在于提高行政目标和效果的价值取向。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