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课件(共21张PPT)-《环境影响评价》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课件(共21张PPT)-《环境影响评价》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案例:
某年产5000吨APT、1000吨氧化钨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其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TSP、PM10、SO2、NO2、NH3。
问题:
如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问题:
如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布点
2.监测因子的确定
3.监测周期与频率的确定
4.结果表达与评价方法
学习重点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1 监测布点
① 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 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②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1 监测布点
③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 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④ 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 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 监测点位。
6.1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1 监测布点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1 监测布点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布点。
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1.网格布点;
2.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3.扇形布点法;
4.功能分区布点法;
口 关心点、敏感点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取样点;
口 上风向设对照点;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于大气


达天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于大气 信达天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布点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2 监测因子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 因子。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 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2 监测因子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SO2、颗粒物(TSP、PM1O)、氮氧化物(NO2)、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案例:
某年产5000吨APT、1000吨氧化钨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其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TSP、PM10、SO2、NO2、NH3。
问题:
如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确定监测因子
TSP、PM10、SO2、NO2、NH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3 监测制度
①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 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 评价项目可取1 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② 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 天有效 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 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 少监测天数。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3 监测制度
③ 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 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监
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
件时,1小时质量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
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
14,17,20,23 时8 个小时质量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 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 时4 个小时质量浓度值。
④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 质量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 要求。
案例:
某年产5000吨APT、1000吨氧化钨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其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TSP、PM10、SO2、NO2、NH3。
问题:
如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3.确定监测周期与频率
进行一期监测,连续测7天,获取小时浓度(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 时4 个小时质量浓度值)和日平均浓度。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1 评价标准的选择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选择主要考虑评价地区的社会功能和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评价时可以分别采用一级、二级或三级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本标准将我国空气质量的功能区划分为三类:
(1)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对应于功能区,将空气质量标准也分为3级。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C0i―选定的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m3。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2 评价方法
单项指数法:
Ii=Ci/C0i
当Ii≥1时为超标,否则为不超标。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3 监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监测结果应能说明评价区内大气污染物监测浓度范围、平均 值、超标率等。同时,还应进行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和浓
度变化与污染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未检出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 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
式中:Cmax -环境污染物的实测浓度的最大值,mg/m3;
C0 -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mg/m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结果表达与评价(案例)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结果表达与评价(案例)
问题:
如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布点
2.监测因子的确定
3.监测周期与频率的确定
4.结果表达与评价方法
学习小结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