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课件(共24张PPT)-《环境影响评价》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课件(共24张PPT)-《环境影响评价》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案例:
上犹县污水处理厂采用SBR法中的CASS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采用机械干燥法处理污泥,第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2万M3/d,收集县城江北片区、江南片区、稍口-高桥片区、中稍片区的生活污水,服务人口约8.5万人。
拟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
放拟就近排入上犹县上犹江。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问题:
如何预测该项目对上犹江的水环境影响?
1.如何确定预测内容?
2.如何选择预测方法?
3.预测过程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
◇地面水环境预测的范围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特殊情况也可以略大)。确定预测范围的原则与现状调查相同。
◇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通过预测这些点所受的环境影响来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该范围内地面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点的数量和预测的布设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
◇虽然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
◇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预测点。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
◇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但是分段预测的河段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排放口附近常有局部超标区,如有必要可在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污水处理厂
仙人坡电站
乡镇取水口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二、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在现状调查的水质参数中筛选;
◇拟预测参数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少于现状参数);
◇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和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不同时期参数不一定相同;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二、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对河流,可用水质参数排序指标(ISE)选取预测水质因子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案例】从上犹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可以得到,项目COD的排放浓度为60mg/l,NH3-H的排放浓度为15mg/l,排放量为20000m3/d,排入地表水的COD执行标准是60mg/l, NH3-H的执行标准是8mg/l,地表水上游COD的浓度为40mg/l,NH3-H的浓度为6mg/l,其上游来水量50m3/s,则COD、 NH3-H的ISE是多少?
ISECOD=(60*20000/3600)/(60-40)*50=0.33
ISE NH3-H=(15*20000/3600)/(8-6)*50=0.83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1.预测方法概览
◇数学模式法
◇物理模型法
主要指水工模型。水工模型法定
量性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出比
较复杂的地表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合适的试验场所和条件以及必要的基础数据,需较多人力、物力和时间。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1.预测方法概览
◇类比调查法
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注意预测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
◇专业判断法
定性预测。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某些影响无法定量预测,也没有条件采用类比调查时采用。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2.水质数学模式的类型与选用原则
◇水质数学模式
水质数学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中混合、迁移等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即描述水体中污染物与时间、空间的定量关系。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2.水质数学模式的类型与选用原则
◇水质数学模式选用原则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3.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
①河流混合过程段长度
◇预测范围内河段可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充分混合段: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混合过程段: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案例】从上犹县污水处理厂项目现状调查可以得到,受纳水体上犹江的水文特征为:河宽B=40m,水深H=1.2m,水流速度u=0.1m/s,水力坡度I=9‰,试计算混合过程污染带长度。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3.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
②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适用条件:
(1)河流充分混合段;(2)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3.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
②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 适用条件:
(1)河流充分混合段
(2)非持久性污染物
(3)河流为恒定流动
(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三、点源预测方法
3.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
②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案例】根据上犹县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所得数据以及上犹江COD综合降解系数K1=0.3/d,预测仙人坡水电站预测点COD
的浓度(仙人坡距排污口1.5km)。
(QP=20000m3/d=0.23m3/s,Qh=50m3/s,Cp=60mg/l,Ch=40mg/l,u=0.1m/s)
解:
Co=(QPCp+QhCh)/( QP+Qh)
=(0.23*60+50*40)/(50+0.23)
=40.1
Cx= Co exp(-Kt)
=40.1*exp(-0.3*1500/86400*0.1)
=38.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