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日常交往礼仪 课件(共37张PPT)-《社交礼仪》同步教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日常交往礼仪 课件(共37张PPT)-《社交礼仪》同步教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章
日常交往礼仪
1. 了解各种称呼的使用,各种不同的介绍的适用情况,握手的时机和禁忌;
2. 了解交谈常用的礼貌用语,名片的制作和作用;
3. 掌握进行自我介绍的礼仪规范,握手的方式,如何进行有效地交谈;
4. 掌握做客和会客的礼仪规范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名片。
【学习目标】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金先生穿着一身名牌,信心百倍地走进会场。他一眼看到自己很想结交的社会名流魏老,于是直接走上前去,伸出手,自我介绍道:“陆老,您好!我是xx公司的经理金xx。”魏老伸出手,与他轻轻握了握,之后并没有理睬金先生,而是与其他人寒暄去了,没有留给他与魏先生搭讪的机会。金先生有些无趣,只好转向寻找其他自己的觉得有必要交往的人。这时有一位先生与他擦肩而过,那位先生礼貌性地点头致意,金先生才得知刚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是一位很成功的人士,而且正是自己想结交的能够在生意场上给自己很大帮助的人。
【情景导入】
那么,这次社交聚会金先生有哪些失礼之处呢?
首先与地位尊贵者握手,一般是需要等位尊者主动伸手方才伸手,而且在社交场合,想要结交这样的人,一般需要找人引荐,或是需要等到合适的机会,不能贸然主动去攀谈。另外,金先生在这样的场合不能表现出应有的礼貌,而是功利性极强的冲着有地位、有利用价值的人而去,显然这样缺少真诚与修养的方式只能令他的社交失败。
第一节 见面礼仪
一、称呼
二、介绍
三、握手
四、名片
第二节 交谈
一、礼貌用语
二、交谈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 做客与会客礼仪
一、做客礼仪
二、会客礼仪
第四节 馈赠礼仪
一、馈赠的基本原则
二、赠礼礼仪
三、收礼的礼仪
一、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一)生活中的称呼
1.对亲属的称呼
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3.对普通人的称呼
第一节 见面礼仪
(二)工作中的称呼
1. 职务性称呼
2. 职称性称呼
3.学衔性称呼
4.行业性称呼
5.姓名性称呼
(三)外交中的称呼
1. 一般性规律
2. 国别性差异
(四)称呼的禁忌
1.错误的称呼
2.过时的称呼
3.不通行的称呼
4.不恰当的行业称呼
5.庸俗低级的称呼
6.绰号
王峰在大学读书时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非常优秀,几乎年年都拿特等奖学金,为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超人”。大学毕业后,王峰顺利地获取了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毕业后又顺利地进入一家美国公司工作。一晃八年过去了,王峰现在已成为公司的部门经理。
今年国庆节,王峰带着妻子儿女回国探亲。一天,在大剧院观看音乐剧,刚刚落座,就发现有3个人向他们走来。其中一个人边走边伸出手大声地叫:“喂!这不是‘超人’吗?你怎么回来了?”这时,王峰才认出说话的人正是他高中的同学贾征。贾征大学没考上,自己跑到南方去做生意,赚了些钱,如今回到上海注册公司当起了老板。今天正好陪着两位从香港来的生意伙伴一起来看音乐剧。这对生意伙伴是他交往多年的年长的香港夫妇。
【课堂讨论】
此时,王峰和贾征彼此都既高兴又激动。贾征大声寒暄之后,才想起了王峰身边还站着一位女士,就问王峰身边的女士是谁。王峰这时才想起向贾征介绍自己的妻子。待王峰介绍完毕,贾征高兴地走上去,给了王峰妻子一个拥抱礼。这时贾征也想起该向老同学介绍他的生意伙伴了。
问题:上述场合的见面礼仪有无不符合礼仪的地方?若有,请指出来,并说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二、介绍
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
(一)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的时机
2.自我介绍的内容
3.自我介绍的分寸
【小贴士】
自我介绍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场合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一般来说,要先说敬语“您好”,然后再视情况具体做介绍。
(二)他人介绍
1. 他人介绍的介绍者
2.他人介绍的时机
3.他人介绍的顺序
4.他人介绍的内容
5.他人介绍的应对
(三)集体介绍
1.集体介绍的时机
2.集体介绍的顺序
3.集体介绍的内容
【课堂讨论】
分析下列为他人介绍事例
(1)这位是XXX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张经理,他可是实权派,路子宽,朋友多,需要帮忙可以找他。
(2)约翰 梅森 布朗是一位作家兼演说家。一次他应邀去参加一个会议,并进行演讲。演讲开始前,会议主持人将布朗先生介绍给观众,下面是主持人的介绍语:先生们,请注意了。今天晚上我给你们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我们本想要求伊塞卡 马克森来给我们讲话,但他来不了,病了。(下面嘘声)后来我们要求参议员布莱德里奇前来,可他太忙了。(嘘声)最后,我们试图请堪萨斯城的罗伊 格罗根博士 ,也没有成功。(嘘声)所以,结果我们请到了----约翰 梅森 布朗。(掌声)
(3)我给各位介绍一下;这小子是我的铁哥们儿,开小车的,我们管他叫“黑蛋”。
讨论题:
1.以上介绍各存在什么问题?
2.在交际场合中进行介绍应注意哪些规范?
三、握手
在一般情况下,握手礼简称握手。学习握手礼,应掌握的重要问题有行礼的时机、伸手的次序、相握的方式、握手的禁忌等。另外,对国内外目前常见的其他会面礼节也应略知一二。
(一)握手的时机
(二)握手的次序
(三)握手的方式
(四)握手的禁忌
(五)常见的其他会面礼节
名片是一种经过设计、能表示自己身份、便于交往和开展工作的卡片,同时由于它印制规范、文字简洁、使用灵活、携带方便、易于存放,而且可以不分老幼尊卑均可使用,所以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名片的设计与制作
(二)名片的分类
(三)名片的用途
(四)名片的交换
四、名片
【小贴士】
世界著名的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递出名片时会这样说:“给你个选择:你可以留着这张名名片,也可以扔掉它。如果留下,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必要时可以与我联系。”在他看来,推销产品就是在推销自己。如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能够在某一点上有特别的表现就可以占有优势。从这一点上来说,名片应该是被看成是个人的广告,是用名片为自己做广告。
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
一、礼貌用语
1.问候用语 2.迎送用语
3.祝贺用语 4.致谢用语
5.道歉用语 6.征询用语
7.推脱用语 8.请托用语
9.赞赏用语
第二节 交谈
二、交谈的礼仪规范
1.交谈的基本要求
2.交谈的主题
3.交谈的方式
【课堂讨论】
小王和小李在一起谈论某件事。但他们有凑近与别人交谈的习惯,却又怕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他们就这么交谈着。
讨论题:这样的交谈方式有什么不妥?
某市文化单位计划兴建一座电影院。一天,公司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李经理上门推销座椅。一进门便说:“哇!好气派。我很少看见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也有这么一件漂亮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满足了。”李经理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然后他又摸了某办公室椅扶手说:“这不是香山红木么?难得一见的上等木料啊。”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接着说:“我这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装潢厂家装修的。”于是亲自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介绍了计算比例、装潢材料、色彩调配,兴致勃勃、自我满足,溢于言表。
如此,李经理自然可拿到王经理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同时,互相都得到一种满足。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合适的话题,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的典型事例。李经理进门没有直接赞赏王经理有品位、有见地,或者介绍自己的产品质量,以免给人以来做生意之感。进门之后,看似简单地称赞王经理办公室的豪华气派。他这种随意的方式让对方也会觉得亲切,而无唐突之感,同时因为当时正合对方心意,让对方倍感自豪,于是热情地向李经理介绍办公室的装潢设计,并非常乐意地与他签订了合同。
做客与会客又称拜访礼仪,是最常见的社交形式,是人们联络感情,夸大信息,增进友谊,发展自身的重要交际活动。
一、做客礼仪
1.做客前的准备 2.做客的礼仪要求
二、会客礼仪
1.认真准备 2.迎接问候
3.礼待宾客 4.陪客交谈
第三节 做客与会客礼仪
【小贴士】
交际双方一般在问候之后常用欢迎语。世界各国的欢迎语大都相同。如“欢迎您(Welcome!)”、“见到您很高兴(Nice to meet You!或I’m glad to meet you!)”、“再次见到您很愉快(It is nice to see you again)”。
【课堂讨论】
一天上午,惠利公司前台接待秘书小张匆匆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进行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她先打开窗户,接着,打开饮水机开关,然后,翻看昨天的工作日志。这时,一位事先有约的客人要求会见销售部李经理,小张一看时间,他提前了30分钟到达。小张立刻通知了销售部李经理,李经理说正在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请对方稍等。小张就如实转告客人说:“李经理正在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请您等一会儿。”话音未落,电话铃响了,小张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沙发,没顾上对客人说什么,就赶快接电话去了。客人尴尬地坐下……待小张接完电话后,发现客人已经离开了办公室。
讨论题:请指出本案例中小张的不足之处。
一、馈赠的基本原则
 (一)轻重原则
 (二)时机原则
 (三)效用性原则
(四)投好避忌的原则
第四节 馈赠礼仪
【案例分析】
小李与小张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小李在两年之后就得到了升迁,但是小张却一直在事业上看不到什么进展,很郁闷。他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小李差,一定是小李比自己会做人。想起小李春节之后,一定会带上很多家乡特产到办公室给大家分享,也感觉到小李每年春节都会到领导家去拜年,而且上次领导的母亲生病住院,小李还特地买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吃的进补的食品。小张这样一想,明白了自己不能升迁的缘由,顿时坐不住了,立刻花了不少钱,买了很多东西跑到上司家,但是上司并不是很热情,而且坚持让小张把买的东西拿回家,小张感到很是受挫。
案例分析:在人际交往中,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送礼并不是全部。其实更多的是凝聚在礼品中的情谊。小李拿一些家乡的特产给同事、上司,在过年过节的欢庆气氛中,显得自然、亲切,也表现出小李是一个很顾及别人感受的人。他在上司的母亲生病时,也很用心地选择送上一点适合年长者的补品,更是显出他待人很用心。这些不能不说他在人际交往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小张平时很忽略这些与人交往中表现情情谊的事情,临时花很多钱去纯粹地“送礼”,既突兀,又让人觉得没有意思,故而这样的人际交往一定会失败。
二、赠礼礼仪
1.注意礼品的包装
2.注意赠礼的场合
3.注意赠礼时的态度、动作和言语表达
4.注意赠礼的具体时间
【小贴士】
在赠送礼品时,也可遵守5W原则。即送给谁“who”、送什么“what”、为什么送“why”、什么时间送“when”、在哪儿送“where”。
【课堂讨论】
迪安又叫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一天清晨,迪安家的门咚咚地响了起来。女佣打开了门。一个人把一只宰杀过的野鸭交给女佣,说:“这是博伊尔先生送给迪安的礼物。”说完,这个人转身就走。
几天后,这个人又来了。这回他带来了一只山鹑:“博伊尔先生再次给迪安送东西了。”博伊尔先生是迪安的朋友,喜欢打猎,常常给迪安送些他猎取到的野味。
不久后的一天,还是这人来,这次他带来了一只鹌鹑。“这东西也是给迪安的。”他语气粗鲁,将鹌鹑扔到女佣怀里。女佣很生气。“这个人太不礼貌了。”她向迪安抱怨道。
“他如果再来,”迪安说,“你告诉我,让我去会一会他。”
没隔多久,那个人带着另一种野味来了。迪安亲自去开了门。
“这是博伊尔先生送的野兔。”那人说。
“听我说,小伙子,”迪安正色道,“替人送礼物可不应该是你这个样子。现在,让我们换一下位置吧,你进屋,我出门,假设你是我,我是你,请你看一看替人送礼应该是什么样子。”
“好吧。”那人同意了,走进了屋内。
迪安接过野兔,来到了屋外。他先在街上走了一会儿,然后折回头,来到家门口,不轻不重地敲了敲门。
门被那人打开了。迪安鞠躬施礼,然后说:“您好,先生,博伊尔先生让我送来这只野兔,望您能够收下。”
“哦,谢谢。”那人礼貌地说,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先令。“您辛苦了,这是给您的。”
这堂礼仪课非常生动,从此以后,那个人再来送野味时总是显得彬彬有礼,而迪安也总是记得给他一点小费作为酬劳。
讨论题:
(1)看了这个关于迪安的案例,你有何感想?
(2)赠送礼物应该注意什么?
三、收礼的礼仪
1.欣然接受
接受他人赠送之时,对下列五个细节问题应予以认真对待,而不允许疏忽大意。
(1)神态专注 (2)双手捧接
(3)认真道谢 (4)当面拆封
(5)表示欣赏
2.拒绝有方
符合社交礼仪的拒收礼品方法有以下三种,在操作中可以酌情选择,见机行事。
(1)婉言相告法 (2)直言缘由法
(3)事后退还法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各种称呼的使用,几种不同的介绍方式,握手的时机、方式和禁忌,交谈常用的礼貌用语,名片的制作和作用,如何进行有效地交谈,做客和会客的礼仪规范及馈赠的礼仪等。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能熟练地进行自我介绍和有效地交谈,在会面中正确使用礼仪,提高社交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能力训练】
一、简答题
1.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他人介绍?
2.如何有效地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做客、会客与馈赠的过程中应遵守哪些礼仪规范?
二、讨论题
如果上司让你分别准备一份赠送给英国人、阿拉伯人的生日礼物和结婚礼物,你会如何选择?
三、案例分析
“小姐”称呼的中国特色
《现代汉语词典》中,“小姐”解释为:旧时对未婚女子的称呼;母家的人对已出嫁的人也称为小姐。“小姐”这一称谓在我国可谓冷热几十年,宠辱一口间,颇体现出了中国特色。
五十多年前,一个女性如能被人称为小姐,那么她不是大家闺秀也是文化丽人。小姐这两个字,一般人是配不上的。要不然怎么会有“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一说呢?
二十多年前,“小姐”一词臭了,你叫人一声小姐,不但被叫者不高兴,叫人者也要倒霉。那时男女老少流行统称同志,小姐是被批判的“封资修”的东西。
十几年前,面对年轻的女子,你再称一声“小姐”,对方不仅沾沾自喜,还会感到受宠若惊,“小姐”一词被《国家公务员条例》列为国家公务员的指定礼貌用语。
然而在今天,“小姐”一词又贬值了。北京一男士携妻购物,女店员笑容可掬:“先生,您给小姐买点什么?”这位妻子当即相斥:“你才是小姐呢。”小姐沾了“三陪”的光,成了“黄”称。而在国外,“小姐”这个称呼不知叫了多少年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而且你如果对年龄偏大的女士叫一声小姐,对方不但不会责怪你,还会心里暗暗高兴呢!因为这样有夸它年轻之意,她往往愿意接受。
思考题:
(1)“小姐”称呼的中国特色说明了什么?
(2)“小姐”称呼究竟应该怎样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