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目标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科学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针对某一具体的经济情境,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3.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科学阐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自学指导与检测课文标题 自学指导和预习自测第一目: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课前先学任务】阅读:P38-39,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在教材上勾画并批注关键字词。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含义+特点) 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①国情 (新常态)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③必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④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⑤国内形势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⑥国际形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3.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二目: 构建新发展格局 【课前先学任务】阅读教材:P40-43,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在教材上勾画并批注关键字词。 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写出) 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教材中划出) 3.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涵 原因 构成(在教材中划出) 4.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教材中划出) 5.实体经济的地位 【预习自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4、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课后诊断1.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3年1至5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8%,高出全部固定资产投资8.8个百分点,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增长33.4%。5月份,装备制造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能够( )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②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助力产业加速转型升级③实现核心技术自主,保障制造行业投资安全 ④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特高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够( )①节约电力运输成本,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 ②增加清洁电力附加值,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③实现电力合理调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提升清洁电力供应能力,促进能源利用转型升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为统筹利用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数据算力需求和西部地区丰富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和电力资源优势,我国于2022年2月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地区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东数西算”工程正在吸引企业和资本的积极参与,其经济动因是( )①西部算力具有资源比较优势,成本相对较低 ②西部算力供应链完整,数字经济的优势显著③西部对算力需求大,资本投入有良好收益预期 ④算力市场的供需缺口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必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追求内涵式发展 ②实质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③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④需要大力培育未来产业,以取代既有产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当( )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 ②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产业融合③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际市场 ④增加低端供给,更好满足需求,释放消费潜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我国经济1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增量,相当于10年前的约2.1个百分点;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约为18%,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透过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映射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是( )①看增量,这是体量更大、实力更强的增长 ②看分量,这是占比更高、贡献更大的增长③看质量,这是能耗更少、规模更大的增长 ④看变量,这是速度更快、难度更大的增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农民工是我国“稳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包括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的变化如图(农民工结构变化图):据此,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①本地农民工比重提高的原因是就业岗位从城市向乡村转移②省内流动农民工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跨省农民工回流引起③跨省农民工持续回流反映出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④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吸引农民工主动返乡就业创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大国科技和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地缘政治冲突下,全球大宗商品与能源价格波动巨大,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多,现有的产业体系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 )①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国有经济上 ②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实现协同发展 ④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