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题4实验题教学课件(23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题4实验题教学课件(23页)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期末复习训练一 题型专练
1. 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T4-1甲是一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但这支温度计的两端没有画全,它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__℃。
热胀冷缩
-16
(2)如图T4-1乙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刻度尺更精确些。
A
(3)如图T4-1丙所示,停表分针圈中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s,停表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__s。
30
338.5
(4)如图T4-1丁所示,该量筒是测量液体__________仪器,测量时如果按图中的方式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体积
偏大
2.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8 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第3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T4-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96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98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_________(填字母)。
B
(4)归纳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 如图T4-3所示,塑料刻度尺的一端被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
桌边,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__________
产生的声音和敲击__________发出的声
音。
振动
桌面
(2)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__________,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较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不同。
较大
响度
响度
音调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__________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幅度
音色
4. 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
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
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
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
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T4-4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cm。
10.0
(2)在探究成像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____的主光轴上。
(3)如图T4-4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像的大小和蜡烛在A处时的像相
比是___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
“不变”)。
凸透镜

变小
5. 小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 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4 cm,小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她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T4-5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蜡烛A这一侧看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其烛焰的高是__________cm。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该实验
最好在__________(填“较亮”或
“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
较暗
(4)小乐把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乐用厚玻璃板做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其中一个呈清晰明亮的
像,这个像是由于__________(填
“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形成的。
不变
光的反射
6. 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__________(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 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 g。
(3)如图T4-6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为M,然后将其放在
天平左盘,如图T4-6
丙所示,杯、水和鹅
卵石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_g。
161.8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T4-6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 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
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__________g/cm3。
52
2.65
(6)若小明在第(4)步的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7.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张磊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他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硬质薄壁塑料茶杯,杯壁上标有间距相等的三条刻度线,最上端刻度线旁标有600 mL,接下来的操作如下:
(1)如图T4-7甲所示,他用刻度尺量出最上端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则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cm,将空茶杯放在电子体重计上,体重计显示的示数为
0.10 kg。
15.00
(2)向杯中注入配制好的盐水直到液面到达最下端刻度线,此时体重计显示的示数为0.32 kg,则可求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1.1×103
(3)如图T4-7乙所示,向杯中轻轻放入小石块,小石块沉到杯底,继续放入小石块,直到液面到达中间刻度线处,此时小石块全部在水面以下,体重计显示的示数为0.82 kg,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2.5×10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