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章末复习三物态变化教学课件(53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章末复习三物态变化教学课件(53页)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易错点剖析
03
重点突破
思维导图
易错点剖析
【例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易错点1:几种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液体热胀冷缩
(1)图M3-1甲中的__________(填“A”或“B”)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B
可以
(2)图甲中的A的示数是__________℃,B的示数是__________℃,若用B测量实际体温为37 ℃的人的体温,示数将是__________℃。
50
37.4
37.4
(3)图M3-1乙是某同学在读数时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4)图M3-1丙中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图M3-1丁中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5
32
易错点拨:温度计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前,应将示数甩回35 ℃以下,否则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注意: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零刻度线的位置,分清是“零下”还是“零上”。
1.如图M3-2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图M3-2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量气温时应选用__________温度计。
学以致用
物 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图M3-2
-3
酒精
2. (2022杭州)如图M3-3所示,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值为_____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的上部,__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 ℃以下,然后放入腋下5 min,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玻璃管中有一段叫做_________
的细弯管,水银遇冷收缩较快,在
细弯管处断开,上段水银柱不回落。
0.1
用力向下甩几下
缩口
【例2】图M3-4甲、乙分别为两种物质的熔化或凝固图像,其中图__________是凝固图像;图乙中的线段LM对应的过程中物质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只降低这两种液态物质的温
度,图__________中的物质
先凝固。
易错点2:对晶体熔化(或凝固)时的条件的理解

放热

易错点拨:晶体物质在熔化时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若晶体只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不能继续吸热(或放热),晶体物质不会熔化(或凝固)。
3.中央二台《是真的吗?》节目中,把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学以致用
D
【例3】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如图M3-5所示,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
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
成的小水滴
易错点3:对“白气”的理解
D
易错点拨: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而“白气”是白色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所形成的小水滴。
4.如图M3-6所示,小华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上是相
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
“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D.“冷气”和“热气”本质上是不同的,
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学以致用
A
重点突破
重点1:温度与温度计
重点分析:(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的位置,分清是“零下”还是“零上”。(2)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超出该范围时不能使用。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应先用力往下甩,使其液柱的液面在35 ℃刻度线以下。
1.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 ℃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则(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 ℃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B
2.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
100 K相当于(  )
A.-173 ℃ B.-100 ℃
C.-273 ℃ D.100 ℃
A
3.用图M3-7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6.5 ℃ B.37.5 ℃
C.38.5 ℃ D.39.5 ℃
C
4.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B.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温度计不能甩动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D.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D
重点2:熔化和凝固
重点分析:
(1)晶体有确定的熔点,体现在图像上是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2)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能够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降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
5.下面四幅图片所展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B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和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B
7.图M3-8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置在石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
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__________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熔化
凝固
9.图M3-9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M3-9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
试管壁
试管底
46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8
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是图M3-9丙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图像。
a
10.小明猜想在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此猜想,他将一些盐放进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的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把测出的温度记录下来,最后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M3-10甲)。
(1)从图像中看出盐水从第__________min开始凝固,整个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__min。
10
10
(2)从图像中得到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纯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__(填“高”或“低”)了。
-2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冰盐水混合物中,如图M3-10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变多
重点3:汽化和液化
重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时,不能认为物质变成气态了就是汽化,变成液态了就是液化,要看清它变化之前的“原始状态”,“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
B.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
C.洗澡间的镜子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D.“撒盐融冰”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
C
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M3-11所示,其中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气泡遇冷收缩
B.气泡遇热膨胀
C.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AC
13. 2022年3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在北京完成首次试车。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式将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分别储存于火箭的液氢贮箱和液氧贮箱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
14. 如图M3-12所示,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所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
(1)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应该选择的是图_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装置最合理。实验前,烧杯中装的水的温度如图A中间的温度计所示,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A
84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填“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或“酒精灯火焰”)不同。
水的多少
(3)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__________min的数据是错误的。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92 93 94 97 96 97 98 99 99 99 99 …
3
石棉网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水能继续吸热
重点4:升华和凝华
重点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物体开始处于什么状态,发生物态变化后又处于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凡有如下字样的变化都是凝华: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另外常用词“白气”“白雾”是液体,“白烟”是固体。
1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凝华
C.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升华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A
16.每年冬季,湖南省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如图M3-13所示,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凇的形成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D
17.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A
18.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而成的小冰晶,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____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凝华
熔化
19.填写下列情景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1)秋冬的浓雾——__________。
(2)屋顶上的霜——__________。
(3)堆高的雪人“消瘦”了——__________。
(4)窗花的形成——__________。
液化
凝华
升华
凝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