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祖父的园子》逐字稿

资源简介

2《祖父的园子》逐字稿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2、第3 自然段,作者萧红是用怎样的文字来描写这个园子的呢 请同学们拿出摘抄本,美美地读读你摘录的句子。
(生读)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谁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对这个园子作一个“印象扫描”。
生:鸟栖虫居、鸟语花香。
生:花木成畦、瓜果满园。
生:草长莺飞、五彩斑斓、万紫千红。
……
师:正是这个园子,令作者多年后依然魂牵梦萦,这里珍藏着她怎样的童年时光呢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轻地读读课文第3~12 自然段,想想课文写了作者在园子里做的哪些事,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指名上黑板写)
师:(指着学生的板书)栽花、拔草、铲地、浇菜这几件事,你们都写下来了吗
师:其实,这几个动词的字形都与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关,你能记住吗
(生识记)
师:还写了其他事吗
生:还写了祖父种菜的时候“我”溜土。
生:还写了祖父教“我”认谷穗,“我”却去吃黄瓜、追蜻蜓。
师:“我”真的是在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吗 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我”是在——
生:(齐)瞎闹。
(师板书:瞎闹)
师:怎么个瞎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2 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只画线,不写感受,这也叫瞎闹哦。
(生交流,师出示课文段落。)
种菜——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生:“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不但没帮着种菜,反而帮了倒忙。
师:帮了倒忙,“我”懊恼吗,自责吗 “我”的心情怎样 (指导学生读出得意,读出快乐。)
生:从“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可以看出“我”根本不会溜土。师:是啊,用“哪里”更表达了“绝对不会”的语气,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有感情朗读)
(师出示课文段落)
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 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生:从“爬”这个动作,我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弄得满身是泥,一路走过去,压倒了不少庄稼。
师:边读文字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这句话中又有一个“哪里”,可以看出“我”根本就是在瞎闹。
(师出示课文段落)
浇水——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 下雨了!”
生:从“乱闹”可以看出“我”实在是太淘气了。
师:是啊,你看,“我”浇菜和祖父浇菜有什么不同
生:动作不同,祖父是细心地往菜上浇;“我”是把水往天空里扬。
生: 水瓢是祖父浇菜的工具,到“我”手里却成了玩具。
生:“我”浇菜纯粹是为了玩乐。
师:“我”浇菜,浇出的是一种乐趣。
(师出示课文段落)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生交流感受,略。)
师:这段话让你想起了哪个童话故事
生:《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师:这些故事都是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萧红在这里也是在写自己三心二意吗
生:不是,她只是在说她很自由。
师:是呀! 又去做别的了,会去做什么呢,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了 请拿出笔来写一写。
(生练笔后交流)
生:跑了几步,看见丝瓜花上停着一只小蜜蜂,就用手去捂小蜜蜂,谁知被蜇得哇哇大哭。
生:我又跑到树阴下,采了一大把野花,一朵一朵插在自己头上,真是臭美啊!
……
师: 说着这一桩桩童年趣事,笑意在我们脸上舒展,快乐在我们心间荡漾。这个园子里留下的是作者怎样的童年呢
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师:这份童年的美好,源自于什么呢
生:是这个园子给了“我”快乐。
生:还有祖父,以及祖父对“我”的宠爱。
师:祖父是怎么对待“我”的“瞎闹”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交流,略。)师:当“我”把狗尾草说成谷子时,祖父大笑;当“我”说每天吃的就是这个时,祖父还在笑。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这幅图上,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生: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了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从祖父手里抢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草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师:这是宽容的笑、理解的笑、欣赏的笑……
师:同学们,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 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浓浓的爱呀! 所以,作者在文中用这样的句式深情回忆——
(师生合作读)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溜土;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师:从这样的句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我和祖父关系亲密、形影不离。
师:“我”和祖父的园子是“我”和祖父的乐园,而我们,是沉浸在文字中的读者。现在,让我们走出园子,做一个审视文字的读者。课文的第2 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景,第3~12 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事,把第13自然段放到第2 自然段之后似乎更合适,衔接也更自然,你的看法怎样
生:有可能是作者一会儿在园中赏景,一会儿又玩闹一阵,玩累了再休息休息看看景色,所以就先写景再写事,最后再写景,这样写法也比较自由。
师:有道理,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老师以前教过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自由,但她觉得还不够,于是再把这种自由投射到了园子中的一切景物,通过景物写出了无比的自由。
师:看来你已深深懂得“借景抒情”的写作之道啊!我们不妨回到课文中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呢
(师出示课文段落)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作者看似在写景,其实是在写自己,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师出示:我愿意_就_,愿意_就_,我若愿意_,也没有人管。)
(生交流略)
师:自由的景,自由的人,自由的文字, 正如文中所说,“一切都是自由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