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税收制度与税法 课件(共38张PPT)-《税收应用基础(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税收制度与税法 课件(共38张PPT)-《税收应用基础(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二、税法
第三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
一、税收制度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按ESC退出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概念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1.征税对象
(1)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范围,是国家征税的界限。它可按货物、品种、所得、地区等方面进行划分。征税范围与征税对象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它是征税对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划分。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1.征税对象
(2)税目
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是征税对象在质上的具体化。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1.征税对象
(3)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又称“征税基础”,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是计算每种税应纳税额的根据。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从价计征,即征税对象以价值作为依据
从量计征,即按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等作为计税依据
1.征税对象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2.纳税人
同纳税人相联系的还有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有的税种,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各种所得税;但有的税种的纳税人和负税人却是不一致的,如各种流转税,这种不一致主要是由税负转嫁造成的。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1)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2)累进税率
是指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额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2)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
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等级,以纳税人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一种累进税率。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2)累进税率
表1-2-1 简化的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0~500(含) 5 0
2 500~2000(含)  10 25
3 2000~5000(含)  15 125
4 5000~20000(含) 20 375
5 20000(以上)  25 1 375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例1-2-1】2005年9月,张某月收入5000元,王某月收入5001 元。采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两人应纳税额。
例 题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张某收入5000元,适用税率15%;王某收入5001元,适用税率20%
解 答
张某应纳税额=5000×15%=750(元)
王某应纳税额=5001×20%=1000.2(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
税负不合理,特别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的不合理情况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2)累进税率
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划分征税级距,以纳税人的征税对象的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的一种累进税率。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例1-2-2】2005年9月,张某收入50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例 题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第一级:应纳税额=500×5%=25(元)
解 答
第二级:应纳税额=(2000-500)×10%=150(元)
第三级:应纳税额=(5000-2000)×15%=450(元)
张某应纳税额=25+150+450=625(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2)累进税率
= 常数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的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
的应纳税额
速算扣除数
(常数)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例1-2-3】2005年9月,张某收入5000元。按速算法计算应纳税额。
例 题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应纳税额=5000×15%-125=625(元)
解 答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③超率累进税率
(2)累进税率
是指征税对象数额各按所属比率级次适用的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税收制度
3.税率
(3)定额税率
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的计量单位,直接确定一个固定的应纳税额,故又称“固定税额”。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一、税收制度
1.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商品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一、税收制度
2.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它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在征收时间上的重要体现。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一、税收制度
3.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指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是税法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的体现。包括减税免税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一、税收制度
4.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作的处罚。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4.违章处理
纳税人的违章行为
偷税
抗税
欠税
骗税
违反税收征管法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一、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
4.违章处理
加收滞纳金
处以罚款
通知银行扣款
吊销税务登记证
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违章处理
的方式
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
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一)税收法律关系
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及其管理活动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一)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税收法律关系
的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
的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
的内容
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个方面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规定,也是税法的灵魂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一)税收法律关系
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这种税收法律事实,一般指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行为,发生这种行为才能产生、变更或终止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1.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种及其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地点等要素内容的法律规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2.税收程序法
税收程序法是规定税收管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3.税收处罚法
税收处罚法是界定并追究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4.税收争讼法
税收争讼法包括税收争议法和税收诉讼法。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4.税收争讼法
(1)税收争议法
税收争议法,是指拥有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制定、认可的,用来调整怎样与争议当事人在解决税务行政争议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收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二、税法
(二)税收法律体系
4.税收争讼法
(2)税收诉讼法
①税收行政诉讼法,是由拥有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制定、认可的,用来审理税务行政案件,解决税务行政争议,调整人民法院和税收行政诉讼参与人在税务行政诉讼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②税收刑事诉讼法,是由拥有立法权的立法主体制定、认可的,用来审理税收犯罪案件,调整人民法院和税收刑事诉讼参与人在税收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