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栓剂 课件(共32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章栓剂 课件(共32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节 栓剂的组成
第二节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参考答案
常见的栓剂和栓模
学习目标
本章小结
知识目标
掌握栓剂的概念、种类及质量要求
掌握栓剂的作用特点
理解栓剂制备及处方分析
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能力目标
能制备栓剂,能解释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学习目标
栓剂的组成
第一节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二、栓剂的基质
栓剂的分类:
按腔道分
按范围分
按剂型分
肛门栓:圆椎、圆柱、鱼雷形
阴道栓:球形、卵形、扁鸭嘴形、尿道栓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
普通栓、中空栓、双层栓
栓剂的组成
第一节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扩散
释放
吸收
药物扩散、溶解入直肠分泌液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
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作用或局部作用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直肠吸收途径:
1.局部作用
2.全身作用
门肝系统
非门肝系统
淋巴系统
药物经中、下直肠静脉、肛管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作用全身;栓剂塞入距肛门2cm处
药物经直肠部膜进入淋巴系统,其吸收情况类似于经血液的吸收
栓剂的组成
主要是通过直肠给药,并吸收进入血循环而达到治疗作用
药物经上直肠静脉进入门静脉,经过肝脏代谢后,运行全身;栓剂塞入距肛门6cm处。
常将润滑剂、收敛剂、局部麻醉剂、甾体、激素以及抗菌药物制成栓剂,可在局部起通便、止痛、止痒、抗菌消炎等作用
3.全身作用栓剂与口服制剂比较:
不受胃肠道pH值、酶的破坏而失活
胃刺激性药物可直肠给药(降低胃肠道反应)
减少药物的首过消除作用及对肝毒性
对不能口服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成人,小儿患者给药方便
对伴有呕吐患者的治疗是一有效途径
缺点:传统观念不用、成本高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4.影响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基质(释放)
1.吸收位置(2cm)
2.pH(7.4)
3.粪便
4.保留时间
1.溶解度(分泌液少)
2.粒径(非溶解性药物)
3.脂溶性与解离度
(吸收过程)
1.油脂性基质:Ko/w小,释放快
2.水溶性基质:Ko/w大,释放快
3.加入表面活性剂。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5.栓剂的质量要求:
外形完整光滑,无刺激性
有适宜的硬度、韧性
塞入腔道后,应能溶化、软化、融化
栓剂的组成
一、栓剂的作用特点
1.基质的要求(理想基质条件)
2.基质的选择原则
3.基质的种类
栓剂的组成
二、栓剂的基质
(1)基质的要求(理想基质条件)
室温下具有一定硬度,遇体温时能熔化、溶解或软化
不与主药起作用,也不妨碍主药作用及含量测定
冷却时能充分收缩,易脱模
无毒、无刺激性、稳定
具有润湿和乳化的性质,水值较高。
释药速度符合治疗要求:释药慢/局部作用
释药快/全身作用
栓剂的组成
二、栓剂的基质
(2)基质的选择原则:
全身作用栓剂,油脂性基质,释放药物迅速
与药物溶解性相反,药物释放 ,吸收
基质pH有利于药物保持非解离状态
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加速药物向分泌物中转移,药物释放 ,吸收
栓剂的组成
二、栓剂的基质
3.基质的种类
(1)油脂性基质
要求:酸价<0.2
皂化价200-245
碘价<7
(2)水溶性基质
1.可可豆脂
2.乌桕脂
3.香果脂
4.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1.甘油明胶
2.聚乙二醇(PEG)
提高栓剂(可可豆脂为基质)稳定性措施:
A 熔化2/3时停止加热,用余热使之全熔
B 熔后保温28-32℃数小时或数天
C 熔化温度为18-23℃时,加入少量β晶型,使之转化
D 配伍樟脑薄荷等药物时,加蜂蜡、鲸蜡升高mp
F 与药物水溶液不能混合时,加入少量乳化剂
二、栓剂的基质
栓剂的组成
多用于阴道栓剂,有弹性不易折,体温下不熔化,入腔道后能软化并缓溶于分泌液,使药效缓和持久。
常用以水:明胶:甘油=10:20:70
梧桐科可可树种仁中提取的黄白色固体(常温).
A 性质稳定不易酸败、无刺激性可与大多药物配伍
B mp30-35℃, 25℃开始软化、体温时迅速熔化
C 同质多晶体:αβγmp分别为22、34、18℃
第二节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栓剂的制备方法
二、栓剂的质量检查
第二节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一、栓剂的制备方法(生产机器)
(1)热熔法
(2)冷压法
(3)搓捏法
脂肪性基质—三者均可
水溶性基质—热熔法
应用最广泛
主要用于油脂性基质栓剂。冷压法避免了加热对主药或基质稳定性的影响,不溶性药物也不会在基质中沉降。
置换价(DV,displacement value)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G:纯基质平均栓重
M:含药栓的平均重量
W:每个栓剂的平均含药重量
W
G - (M - W)
DV =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常用药物的可可豆脂置换价
硼酸 1.5 蓖麻油 1.0
没食子酸 2.0 盐酸可卡因 1.3
鞣酸 1.6 鱼石脂 1.1
氨茶碱 1.1 盐酸吗啡 1.6
巴比妥 1.2 薄荷油 0.7
次碳酸铋 4.5 苯酚 0.9
次没食子酸铋 2.7 苯巴比妥 1.2
樟脑 2.0 水合氯醛 1.3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质量检查项目和方法
①重量差异
2005版药典:取栓剂10粒,精密称出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取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相比较,超出限度的药粒不得多出一粒,并不得超出限度一倍。
外观应光滑、无裂缝、不起霜或变色,并应作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等项目检查。
栓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每个均应符合标示量。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二、栓剂的质量检查
②融变时限
测定栓剂在体温( 37℃±1℃)下软化、熔化或溶解的时间。
方法是:取栓剂3粒,在室温放置1小时后,进行检查。
药典规定:油脂性基质栓剂应在30min内全部融化或软化或无硬心;水溶性基质栓剂应在60min内全部溶解。如有一粒不合格应另取3粒复试,应符合规定。
③熔点范围测定
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应测定其熔点范围,一般规定应与体温接近(约37℃)。水溶性基质栓剂,其熔点对吸收影响不大,故无严格要求。
④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吸收试验
体外溶出速度试验
体内吸收试验
将待测栓剂置于透析管滤纸筒或适宜的微孔滤膜中,浸人盛有介质并附有搅拌器的容器中,于37℃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每次取样后补充适量溶出介质,使总容积不变,求出从栓剂透析至外面介质中的药物量,作为在一定条件下基质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指标。
先动物试验,开始剂量不超过口服剂量,以后再二倍或三倍地增加剂量。给药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液或收集尿液,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出体内药动学参数,求出生物利用度。人体志愿者的体内吸收试验方法与此相同
(2)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1 )栓剂的包装
2 ) 栓剂的贮存
一般栓剂应贮存于30℃以下,油脂性基质栓剂应格外注意避热,最好在(+2℃∽-2℃)保存。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栓剂,应密闭、低温贮存。
原则上要求每个栓剂都要包裹,不得外露;栓剂之间要有间隔,不得互相接触。
本章小结
1.栓剂的定义、种类、质量要求
2.栓剂的作用特点:重点在于吸收途径
3.栓剂的种类:
脂肪性基质;水溶性基质
4.制备方法:
搓捏法、冷压法、热熔法
5.置换价的含义,意义与计算方法
酸价:
碘价:
皂化价:
注意几个概念:
中和1g脂肪油或其它类似物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 KOH的mg数 。
(酸价高,质量差)
100g油脂吸收I2的克数(碘价高,则不饱和键多,易氧化)
水解1g油脂所需要KOH的mg数。(说明油的种类和纯度——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结合成酯的脂肪酸总量的多少)
同 步 测 试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 C 4.C 5.A 6.C
7.B 8.A 9.D 10.C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D 3.AD 4.ACD 5.CD
6.AB
常见的栓剂
栓模 扁鸭嘴形
外形:圆锥形
鱼雷形
鱼雷形栓剂栓模
圆锥形及扁鸭
嘴形栓剂栓模
仪器设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