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课件(共21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课件(共21张PPT)-《药剂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节 配伍变化的类型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第三节 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学习目标
参考答案
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的类型
理解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了解配伍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
能解决处方调配过程中的药物的配伍变化
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配伍变化的类型
一、配伍变化含义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
第一节 配伍变化的类型
药物的配伍变化
指多种药物或其制剂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常引起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变化。
合理性配伍变化:
不合理性配伍变化:
配伍困难:
配伍禁忌:
配伍变化符合用药目和临床治疗需要
配伍变化不符合用药目和临床治疗需要
不合理性配伍变化能设法纠正的
不合理性配伍变化不能设法纠正的
分类: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三、药理的配伍变化
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
物理的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其中某些条件改变时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但很多物理的配伍变化是不可逆的,直接影响外观及使用。
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分解、复分解、水解、聚合等而产生了新的物质,一般表现为沉淀、变色、润湿或液化、产气、爆炸或燃烧等现象,化学的配伍变化使药物制剂的疗效发生改变或产生毒副作用。但有些药物的化学反应从外观上难以看出,如复分解反应,须引起注意。
即药物相互作用,也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在体内过程互相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些有利于治疗,有些则不利于治疗。
不应把这些有意进行的配伍变化都看作配伍禁忌
【课堂活动】配伍是否合理(答案)
1.不合理。
青霉素、红霉素分别为一、三类抗菌药物,合用会呈现拮抗作用。
2.合理。
青霉素+庆大霉素分别为一、二类抗菌药物,合用可呈现协同(增强)作用。
3.合理。
分别为三、四类抗菌药物,合用呈现相加作用。
【课堂活动】(答案)
4.不合理。
维生素C使尿液酸性增加,磺胺嘧啶排出时析晶。
5.合理。
一般说来,同类抗生素不宜联用,两者虽为同类抗生素,但作用点不同。
6.不合理。
会生成生物碱盐的沉淀。
7.不合理。
会发生络合反应。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二、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二、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润湿与液化
1.反应水的生成
2.结晶水的放出
3.吸湿
4.形成共熔物
(二)结块
(三)变色
(四)产生气体
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出现结块说明制剂变质,有时会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药物间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这些现象在光照、高温及高湿的环境中反应更快。
产生气体是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二、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输液的组成
(二)输液与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
(三)注射液之间的配伍变化
(四)影响配伍变化的其他因素
因性质特殊不宜与其他药物注射液配伍的输液:血液、甘露醇、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剂
1.溶剂组成的改变
2.pH值的改变
3.缓冲容量
4.离子作用
5.直接反应
6.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7.聚合反应
8.药物与机体中某些成份的结合
多种注射液混合后,药物的配伍变化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多是由于pH值的改变而影响的。
1.配合量
2.反应时间
3.混合顺序
【课堂活动】分析下例配伍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溶剂组成改变
2.pH改变
3.pH改变
4.水解
5.溶解度改变
6.水解
第三节 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处理原则
二、处理方法
三、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处理原则
了解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发现疑问处方时,应与处方医师联系,了解用药意图,明确对象及给药途径作为配发的基本条件。再结合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等性质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作用,对处方成份、剂量、发出量、用法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定克服方法,必要时还须与医师联系,共同确定解决的方法,使药剂能在具体条件下,较好地发挥疗效并使病人使用方便,保证用药安全。
二、处理方法
疗效的配伍禁忌必须在了解医师用药意图后,共同加以矫正和解决。物理或化学配伍禁忌的处理,一般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按下列方法进行:
1.改变贮存条件
2.改变调配次序
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等
4.调整溶液pH值
5.改换药物或改变剂型
征得医师的同意后可改换药物,但所换药物的疗效应尽量与原药物近似,用法也应尽可能与原方一致。注射剂之间若发生物理化学配伍禁忌时,通常不能配伍使用,可分别注射或建议医师用其它的注射剂。
【重点提示】 药剂人员无处方权,对医师处方只有调配权与拒绝调配权,遇到有配伍禁忌的处方,不能擅自修改,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由处方医师决定如何处理。
三、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1.可见性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2.测定变化点的pH值
3.稳定性实验
4.紫外光谱、薄层层析、GC,HPLC等的应用
5.药动学及药效学实验
同 步 测 试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 A 4.A 5.B
6.C 7.C 8.D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BCD 10.BCD 11.BCD 12.ABC
主编:……
撰稿教师:……(以姓氏为序)
制作:……
责任编辑:……
电子编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