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课件(共41张PPT)-《统计学(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4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课件(共41张PPT)-《统计学(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020)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章
统计基本分析指标(1)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课件
总量指标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的主要内容
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它是反映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资料: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全国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9538万人等等。(见2018年统计公报)
GDP总量指标存在的问题?
(二)总量指标的特点
如: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 ;全国国内游客55.4 ;粮食种植面积11704 ,粮食产量65789 ;能源消费总量46.4 ,货物运输周转量205452 等。
表现形式为绝对数(绝对量)
1
指标数值都需要带计量单位
2
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有直接关系
3
亿元
亿人次
万公顷
万吨
亿吨标准煤
亿吨公里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是整个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指标。
⑴总量指标是对研究对象数量特征认识的起点
认识研究总体数量特征从总量指标开始。
⑵总量指标是实施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社会经济管理首先是对总量指标的管理。如我国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总供求的平衡;财政总收支的平衡;进出口的平衡:粮食总产量等。
⑶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
总量指标是对研究对象数量特征认识的起点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
国家统计局网址:http://www.stats./tjzs/tjbk/201502/t20150212_682790.html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
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
按内容分
总体标志总量
按时间状况
按计量单位
时 点 指 标
时 期 指 标
劳动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
实物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两者的主要区别
是否
需要连续
计数
是否
具有
可加性
数值大小
与时间长短
是否有关
时点指标不是相加得来的。因此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实物量指标
自然单位:按自然状态来量度,如件、台、张等;
度量衡单位:按度量衡量度,如吨、公里、平方米等;
复合单位:两种计量单位以乘积的形式表示,如货运周转量吨公里;旅游人次 等;(如2018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55.4亿人次:总人次)
标准实物单位:按统一折算的标准来量度,如标准煤等;(国际标准:每公斤标准煤热值为7000千卡);拖拉机台数(马力不同,不能简单相加))
突出优点:具体鲜明地反映事物使用价值量的大小。
实物量指标缺乏综合性能
实物量是总量指标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计量单位,具体有:
价值量指标
突出优点:具有广泛综合性能,但脱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也与物价变动有关。如安排运输不能根据货物的价值,要根据其重量和体积。
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
实际中,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结合使用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的结合
(见2018年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网址:http://www.stats./tjzs/tjbk/201502/t20150212_682790.html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问题
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必须明确规定总量指标的计算范围和口径
2.必须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⑴直接计算法:对所有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然后进
行汇总而得到总量指标 。
⑵推算法: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或根据非全面调查资料推算总量指标的方法。常用的推算方法有平衡推算法、因
素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抽样推算法等。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 相对指标的特点(和总量指标相对应的三个特点)
⑴表现形式为相对数;
⑵一般不带计量单位;(无名数:系数、倍数、千分数,更多是百分数)
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无直接关系
★ 相对指标的概念
反映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 1.相对指标是以相互联系的现象数值之间的对比,来反映
现象间的数量联系程度。
相对指标的作用
企业 利润额
(万元) 资金占用额
(万元) 资金利润率%
甲 20 100 20
乙 40 400 10
甲、乙两企业资金利润率计算表
★ 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数值找到对比的基础,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如及格率、出勤率。相对指标在经济管理与效益考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相对指标按对比基础和指标作用分类
强度
相对数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结构
相对数
动态
相对数
比较
相对数
比例
相对数
相对
指标
(一)结构相对指标及其计算
结构相对指标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部分,以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的相对指标。通过总体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研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 结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 各部分结构相对数数值之和等于100%或1。通过研究总体内部的结构判断现象的性质。
事物的性质往往由内部结构决定,内部结构的变化反应事物性质的变化。通过总体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研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结构相对指标及其计算
全国与河南能源生产量及结构对比表
地 区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 能源生产结构 (%)
原煤 石油 天然气 水核风等

国 2009年 274618 77.3 9.9 4.1 8.7
2011年 317987 77.8 9.1 4.3 8.8
2017年 346000 69.6 7.6 5.4 17.4

南 2009年 17002 93.4 4.0 0.8 1.8
2011年 18298 92.3 3.8 0.4 3.6
2016年 9705 88.9 4.6 0.5 6.0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二)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关系。
【需要注意】
比例相对指标也有反映结构的作用,在实际中与结构相对数有联系。但其更侧重反映同一总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协调平衡情况。比例相对指标一般有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男女性别比一般为0.96-1.06,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师生比1:16为优秀,等等。
数值表现形式: (1)百分数; (2)1:X;
(3)结构比:如2016年城乡人口比57.3:42.7
(4)X:100如男女性别比
当总体分为三个以上部分时,须用连比的形式。
2005-2016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动情况
年份 总抚养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注) 38.8
38.3
37.9
37.4
36.9
34.2
34.4
34.9
35.3
36.1
36.9
40.1 28.1
27.3
26.8
26.0
25.3
22.3
22.1
22.2
22.2
22.5
22.6
24.9 10.7
11.0
11.1
11.3
11.6
11.9
12.3
12.7
13.1
13.7
14.3
15.2
(资料来源:2015国家统计年鉴。2016年为公报数据推算。劳动力人口以16-64岁年龄段计算
注意:统计口径有变化。16年前少年儿童0-14岁.16年为0-15岁。与之前存在不可比问题)
劳动年龄人口导致抚养比随之扩大。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将同一时间同类事物在不同的空间条件下指标数值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它反映同类事物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和现象之间的差距。比较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指标要 (1)找准比较对象——和谁比?
运用比较相对指标,既可用于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也可用于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还可用于和标准水平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若是企业,可将本单位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企业的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对比,也可与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比,从而找出差距,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将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经常与市场需求、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绩和问题分析得比较准确、客观。
(如国际比较:不能是无关紧要的国家或落后国家。而是对中国有想法的国家美日印。)
(2)找准比较的指标形式——比什么?
绝对量比?相对量比?平均量比?
需要注意:和谁比、比什么决定比较的效果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它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需要注意】
该指标是重要的对比分析指标,它可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借助这个指标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对比,反映发展不平衡和发展差距。如铁路长度与土地面积比反映铁路密度;生产成果与生产条件比计算各种效率指标;GDP与人口总数比反映经济水平等。
⑴该指标数值分子和分母的名数都带。
⑵分子和分母可颠倒,从而出现正指标和逆指标。
⑶该指标有平均的涵义但不可与平均指标混淆。
强度相对数主要作用
1.说明强弱程度。如: 人均钢产量(千克/人)、人均GDP
(元/人)、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
2.说明稠密程度。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网点
密度(人/个)
3.说明普遍、普及程度。如: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万人)手机普及率(部/百人 )、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张/ 万人)
4.说明经济效益。如: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万元产值能耗(吨/ 万元)
(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对比而得的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情况好坏的判断?
☆ 计划完成情况好坏要根据研究现象的性质判断。计划完成好坏并非大于100%就好。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以最高限额制定的计划(如成本、费用),则小于100%好;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以最低限额制定的计划(如收入、利润),则大于100%好。有的时候以100%为好(如招生计划的完成情况、客机、客车等)
思考:如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20%,
如何判断?
★ 当计划任务数是绝对数或平均数时,直接用实际数除以计划数即可;
★ 当计划任务数是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见下片):更常见的是以提高率或降低率下达计划,则不能直接对比。(不是就提高或降低的部分,而是对整体来测定的)
2.某公司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8%,则该公司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1.某公司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了15%,则该公司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百分点和百分比(百分数)的区别
百分比是相对指标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5万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9574.6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要表现形式。百分点可以理解为百分比去掉百分号的数字。在百分点比较的时候直接将百分点相减计算即可。
如我国2017和2018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6.8%和6.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1.9%和52.2%. 即可解释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18年比2017年降低0.2个百分点,不能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0.2%;同样,第三产业比重2018年比2017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而不能说提高了0.3%。
(六)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表明同一研究对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
★ 对比标准的时期叫基期,通常选报告期的前期、某
固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基期。
★ 把用来和基期对比的时期叫做报告期,也叫计算
期。计算动态相对数时,如何选择基期是很重要
的,选择什么时期为基期,要根据研究任务而定。
六种相对指标的比较归类
相对
指标
①结构 相对指标
②比例 相对指标
③比较 相对指标
④强度 相对指标
⑥动态 相对指标
⑤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静态
相对
指标
另:②③④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④带计量单位。
第三节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三、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分子分母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
注意准确选择基数和基期。
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相对指标若脱离其计算基础的总量指标,就不能说明事物的实质。
多项相对指标综合运用。只用一种相对指标来研究问题是不全面的。应当既要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又要从空间上进行横向对比,综合运用多种相对指标,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说明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反映社会经济的全貌。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知识结构图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总 量 指 标 的 概 念 和 作 用
总量指标的分类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 期 指 标
时 点 指 标
实物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
相对指标的分类
结 构 相 对 指 标
比 例 相 对 指 标
比 较 相 对 指 标
强 度 相 对 指 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动 态 相 对 指 标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