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统计概述 课件(共43张PPT)-《统计学(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统计概述 课件(共43张PPT)-《统计学(第三版)》同步教学(高教版·2020)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统计学》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统计学》课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统计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统计特点和基本概念;熟悉统计的工作过程。
统计的特点,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标志与指标的关系;理解统计过程是质—量—质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的
特点和
职能
统计工作

基本程序
统计学中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统计的三个涵义
统计活动
统计资料
对事物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活动。
包括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活动
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一门方法论学科。或
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调查阶段的结果---调查资料
统计整理阶段的结果---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阶段的结果---分析报告
统计学科
统计作为一种活动,
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它是社会
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为掌握国情国力,秦国宰相商鞅
的《商君书》“去强”篇中指出:
“强国知十三数:
竟内仓(1)府(2)之数;壮男(3)壮女(4)之数;老(5)弱(6)之数;官(7)士(8)之数;以言说取食者(9)之数;利民(10)之数;马(11)、牛(12)、刍藁(13)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注释:仓:粮仓。府:金库。 利民:农民。刍藁chugao:柴草)
强国知十三数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统计实践
积累了丰富经验,需要理论概括和总结时产生的。
以1690年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的问世为标志。
实践是理论之源
四、统计学的基本分科
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等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抽象地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
断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侧重于统计方法的应用,将理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这种研究统计方法如何应用于各个具体的领域,如何解决具体领域内的问题,阐明方法的统计思想和具体应用。
应用统计学除了需要理论统计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外,还需要相关的实质性科学作为理论指导,它具有边缘交叉学科的性质。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二者的关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理论统计学的研究成果为应用统计学提供了数量分析的方法,而应用统计学对理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反过来又促进理论统计学的发展。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利用综合性指标(如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来描述所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
描述统计只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资料作有系统的描述,并不对这种现象的全体以及未来发展作进一步的推断。其目的在于精确地用数量表示社会经济现象的事实真相。
如何国家统计局获取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网址:http://www.stats./tjzs/tjbk/201502/t20150212_682790.html
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资料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在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研究总体本身的原因,研究者经常难以甚至无法取得或者没有必要搜集研究总体的数据,而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却是客观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此时便需要运用推断统计学的方法即根据样本的数据对总体进行判断、估计和检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断统计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描述统计学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进行推断统计其前提必定是描述统计,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提供的样本数据,推断统计则无法得到总体数量特征的准确结论。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二者的关系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理论统计学的研究成果为应用统计学提供了数量分析的方法,而应用统计学对理论统计学方法的使用反过来又促进者理论统计学的发展。
第二节 统计的特点和职能
一、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社会性
统计的
特点
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其研究对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统计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为目的,排除了以认识个体为目的的研究。
统计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
统计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社会性.注意社会性对统计认识过程及成果的负面影响。
【 参考资料 】统计的质量界限问题
国际通用人口类型划分标准表(%)
人口指标 国际通用标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少儿人口系数(0—14岁) >40 30—40 ≤30
老年人口系数(65岁及以上) <4 4—7 ≥7
老少比(65岁及以上比0—14岁) <15 15—30 ≥30
年龄中位数 <20 20—30 ≥30
国际上出生男女性别比一般维持在103-107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属于不正常状态。
【 参考资料 】统计的质量界限问题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标准:大于 0.6绝对贫困; 0.5—0.6勉强度日; 0.4—0.5小康 ;0.2—0.4富裕; 小于0.2最富裕。 我国2013年恩格尔系数城镇0.362,农村0.393 。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

职能
信息职能
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
搜集、处理、传输、存储大量
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资料。
运用统计指标等手段对现象定量检查
评价.监测.预警,跟踪决策执行过程。
运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开展研究。
为决策提供可选择的咨询建议和方案
信息职能是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的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的职能。统计信息是按国家统计制度采集的规范的、系统的信息,是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信息,因而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咨询意见:是指利用统计部门所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深入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实施意见和对策建议。
监督职能是指通过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
市场物价
高不高?
投资规模
大不大?
通货膨胀
出现没?
经济发展
快不快?
政策落实
好不好?
统计的这三种功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信息功能是统计的基本功能,是统计咨询和监督的基础。统计咨询、监督功能是信息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统计的这一整体功能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三、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大量
观察法
统计
分组法
综合
指标法
归纳
推断法
对所要研究的事物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的方法。
利用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的方法。
按照一定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
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估计和判断的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另有:数学模型法和因素分析法
大量观察法
选取足够的单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便消除个别现象中存在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从大量个别现象的偶然性中揭示其规律性。
大量观察发现的规律叫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客观规律)
归纳推断法
所谓归纳推断法,就是从个别现象入手,通过对个别现象的研究,归纳出一般现象的普遍数量特征,从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基本的统计方法。任何一项统计研究,实质上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的推理过程。许多现代统计方法都属于归纳推断法的具体运用。
归纳推断法也是统计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实,归纳推断法分归纳法与推断法两种方法,但归纳法与推断法通常结合使用,因此,联系起来就是归纳推断法。
第三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①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研究目的的变化而转化,
但不是无条件的;
②统计必须界定总体范围,能否保持总体的
同质性决定研究结论。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
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
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
的整体。
总 体
单 位
同质性
大量性
差异性
需要
注意
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




城镇
农村






170cm
160cm
19岁
20岁
标志表现
标志
标志
标志表现

总体单位
属性
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数值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标 志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
表明总体单位的具体属性或数值


标志
的性质
标志表现
是否相同
品质标志
可变标志
数量标志
不变标志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在统计之前只是个名称, 经过统计之后
才能够带具体的数字。
统计指标
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
标的构
成部分
如:中国 2018年 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 900309 亿元
统计在基本工作是得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数值
统计的核心工作是让不带数字的统计指标带数字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续)
统计指标

基本分类
性 质
特 征
表 现
形 式
时 间
状 况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按内容分
按作用分
社会指标体系
经济指标体系
科技指标体系
基本指标体系
专题指标体系
最高层
中间层
最低层
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指标是标志表现综合而来的。品质标志说明个体属性特征,虽然其标志表现为文字,但也是计算统计指标的资料依据。如调查时取得的性别、城乡等资料是计算性别比例指标和城乡比例指标的依据。
标志和统计指标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也是可以转化的。
属性特征
数量特征
标志
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
说明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现象
存在
的差异
属性差异
数量差异
个体差异
总体差异
性质
范围
四、变量和变量值
变 量: (反映量的差异的名称).可变的数量标志
(个体量的差异) 和统计指标(总体量的差异)叫变量。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表现叫变量值。
变量
可能取值是否连续
根据性质
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
确定性变量
随机性变量


总体
单位
标志
统计指标
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
总体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


随机性变量
确定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关系图
第四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
统计工作过程
设计方案
先行阶段
定性认识
原始资料
基础阶段
定量认识
分类资料
过渡阶段
定量认识
分析报告
成果阶段
定性认识
统计
设计
统计
调查
统计
整理
统计
分析
统计工作过程概括为: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安排,制定出各种统计方案的过程。
统计设计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
1.确定统计研究对象的范围界限
2.确定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核心内容)
3.确定取得统计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4.确定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是根据研究目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总体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通过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数量方面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注:统计师考试用书确定的概念)
统计调查取得原始资料,统计分析形成规范的统计数据。
《统计概述》知识结构图
统计
概述
统计的
涵义
统计的
特点
统计的
职能
统计基
本概念
统计工
作过程
①数量性 ②总体性
③具体性 ④社会性
信息职能 咨询职能 监督职能
总体和总体单位 标志和标志表现
指标和指标体系 变量和变量值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①统计活动 ②统计资料
③统计学科(理论和应用统计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