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舟山高二期末信息技术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1月舟山高二期末信息技术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舟山市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技术试题卷
考生须知: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即:第一部分信息技术(50分),第二部分通用技术(50分)。全卷共 14页,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 1至 7页,第二部分通用技术 8至 14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并按规定
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
擦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使用 2B铅
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1至 3题。
体感技术与自然语言交互是继键盘+鼠标、多点触控之后获得广泛应用的第三大类操作方式。
体感技术使人们无须借助复杂的控制设备,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互动,并根据
人的动作来完成各种指令,就像为计算机配备了一双精准有效的“眼睛”。体感技术不但是一种创新
的操控方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它还拥有强大的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功能,为人
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可以预期,未来的体感交互将体现为可穿戴设备的形式,成为“数字土著”
一代身上的必备学习品,为用户带来更刺激、更具现场感的愉悦学习体验。
1.下列有关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 体感技术中所监测到的数据需要加以分析解释才能成为信息
C. 体感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递可以不依附载体
D. “数字土著”可以借助体感交互获得知识
2.下列关于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处理大数据时一般采用分治思想
B. 体感技术中所监测到的数据都属于静态数据
C. 大数据通常对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D. 文本数据处理一般先进行数据分析,再进行分词、特征提取等处理
3.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工智能是一门单一学科的前沿科学
B. 试错学习是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
C. 材料中提到的“自然语言交互”并不属于人工智能
D.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风险
4.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1页(共 14页)
A.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算法指的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B.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所有元素”违背了算法的确定性
C. 数据、运算和控制转移是算法的三大要素
D. 常见的算法描述方式有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
5.已知 n 是一个 6 位二进制数 1■01■0,其中有两位数字模糊不清。下列数中,可能与它相等的
是( ▲ )
A. 37D B. 54D C. 28H D. 44H
6.音频和图像的采样、量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像素点
14×12 14×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般而言,音频采样时降低采样频率能提高保真率
B. 图中所示的音频数字化后至少需要 8位量化位数
C. 图中所示的图像数字化后若存储为 256色位图,则存储容量为 14×12×256字节
D.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一般需要经过采样、量化与编码
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
执行这部分流程图,输入 m 值为 39,n 值为 2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n"语句执行了 2次 B. "m>n"语句执行了 3次
C. n最后的值为 26 D. m最后的值为 13
8.在Python语言中,用字典hero存储《水浒传》中的人物数据:
hero={"天罡星":["宋江","卢俊义","吴用"],"地煞星":["朱武","黄信","孙立"]},下列表达式值为
"吴用"的是( ▲ )
A. hero[0][2] B. hero{"天罡星"}[2]
C. hero["天罡星"][3] D. hero["天罡星"][2]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2页(共 14页)
9.下列 Python 表达式的值为 True 的是( ▲ )
A. "Python"[5:]=="n" B. len("4-1")!=3
C. 1750//100%10==5 D. "zhou" in "Zhoushan"
10. 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t = 0
s = "3abc21"
for i in s:
if "0" <= i <= "9":
t = t*2+1
else:
t = t*2
print(t)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内容为( ▲ )
A. 6 B. 7 C. 35 D. 321
11.有如下 Python 程序段:
s1 = input()
s2 = input()
f = [False]*10
a = [-1]*10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s1)):
for j in range(len(s2)):
if s1[i] == s2[j]:
if not f[j]:
a[i] = j
f[j] = True
break
result += str(a[i])
若 s1 的值为"ABCDEA",s2 的值为"CDEAAB",则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 result 的值为( ▲ )
A. "350124" B. "461235" C. "350123" D. "461234"
12.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def myhash(key,m):
pos = key % m
while h[pos] != -1:
pos = (pos + 1) % m
return pos
lst = [47,7,29,11,22]
m = 11
h = [-1] * m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3页(共 14页)
for i in lst:
t = myhash(i,m)
h[t] = i
print(h[1])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的内容是( ▲ )
A. -1 B. 11 C. 22 D. 29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小题 7 分,第 14 小题 9 分,第 15 小题 10 分,共 26 分)
13.某校教务处需要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做个评价,先将每位学生的学考等级折算成
相应分数,折算方式如下表所示: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 A B C D E
折算成绩(分) 10 9 7 4 0
若某学生10个科目的学考等级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折算方式,则该学生的折算成绩为95分。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技术
等级 A A A A A B C A B A
教务处再把折算后的分数score分成4个等级,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分数范围 score>=90 90>score>=80 80>score>=70 score<70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一般
现在需要统计每个等级的学生数。已知高三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存储在文件“data.txt”
中,如下图所示(每一行对应一位学生10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
实现上述功能的python代码如下:
#读取文件“data.txt”数据到列表data中(data=["ADADBDDCAD","ADCACDDCCD",......])
#代码略
def convert1(grade):
if grade == "A":
return 10
elif grade == "B":
return 9
elif grade == "C":
return 7
elif grade == "D":
return 4
else:
return 0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4页(共 14页)
def convert2(score):
t = "一般"
if score >= 70:
t = "中等"
if score >= 80:
t = "良好"
if score >= 90:
t = "优秀"
return t
dic = {"优秀":0,"良好":0,"中等":0,"一般":0}
for each in data:
①▲
for i in each:
score += convert1(i)
②▲ += 1
print(di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为:BABABBCBCB,则她最终的等级为 ▲
(2)若交换convert2函数两个方框代码的位置,程序运行结果会出错,当score为哪个值时可以测试出
该错误 ▲ (填字母:A. 75 / B. 85/ C. 95)
(3)请完善划线处的代码
14.小王收集了舟山市某届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部分小学、初中学校的获奖数据,保存在
medal.xlsx 文档中,部分数据如 14 题图 a 所示。
14题图 a 14题图 b
(1)观察表格数据,“定海五中”所在数据行存在的问题是( ▲ )
A.数据缺失 B.数据重复 C.逻辑错误 D.格式不一致
(2)小王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后用 Python 程序读取该文件,统计了普陀区中小学金牌数并使用
matplotlib 绘制图表,呈现结果如 14 题图 b 所示。部分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5页(共 14页)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pyplot画出的图形中可以显示中文
df=pd.read_excel("medal.xlsx" )
g=df[df[“地区”]==“华东”]
g=g.sort_values("金",ascending=__①▲___).head(5)
plt.title("普陀区部分学校金牌数据")
x=g["学校"]
y= _____②▲_____
plt.xlabel("学校")
plt.ylabel("金牌数量")
plt.__③▲___ (x,y)
plt.show()
加框处代码应为:____▲___(单选,填字母)
A. df["县(区)"]=="普陀" B. df[df["县(区)"]=="普陀"]
C. df["县(区)"=="普陀"] D. df[df["县(区)"]]=="普陀"
(3)由 14题图 b可知,普陀区金牌数量超过 20的学校有___▲_____个。
15. 已知列表 nums 存储了 n 个 1~100 的整数,现在要通过以下操作使列表 nums 中的元素严格递增
排列(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元素,满足 nums[k]>nums[k-1]):
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元素 nums[i] ,减去一个小于 nums[i] 的质数 p ,每个元素最多只能进行
一次操作。
如果能通过上述操作使得 nums 成为严格递增序列,则输出操作后的 nums ,否则输出“no
solution”。例如:对于 nums = [4,9,6,10],选择 nums[1],nums[1]-5=4,再选择 nums[0],nums[0]-2=2,
最后输出[2,4,6,10];但是对于 nums = [5,8,3],无法通过上述操作使 nums成为严格递增序列,故输
出“no solution”。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实现该功能的程序代码如下:
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def prime(x): #判断x是否为质数,若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f x == 1:
return False
for i in range(2, x):
if ①▲ :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find_prime(a, b):
for i in range(a, b+1):
if prime(i):
return i
②▲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6页(共 14页)
n = 10
nums = [randint(1, 100) for i in range(n)] #生成长度为n的列表,元素范围1~100
print("原始序列:",nums)
flag = True
for i in range(n-2, -1, -1):
if nums[i] >= nums[i+1]:
minv = nums[i]-nums[i+1]+1
maxv = ③▲
t = find_prime(minv, maxv)
if t == -1:
④▲
break
else:
nums[i] -= t
if flag:
print("处理后序列:",nums)
else:
print("no solutio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原始序列为: [17, 3, 22, 82, 97, 74, 7, 26, 39, 53],则输出 ▲
(2)请完善划线处代码
高二技术学科试题第 7页(共 14页)
信息技术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B B D D D A C A C
二、非选择题(13题 7分,14题 9分,15题 10分,共 26分)
13.(1)良好 1分
(2)C 2分
(3)
① score = 0 2分
② dic[convert2(score)] 2分
14. (1)D 1分
(2)
① False 2分
② g["金"]或 g.金 2分
③ bar 1分
加框处代码为: B 2分
(3)2 1分
15. (1)no solution 2分
(2)
① x % i == 0 或 x // i == x / i 或其它等价答案 2分
② return -1 2分
③ nums[i] - 1 2分
④ flag = False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