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导学案【课标解读】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法治意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体系构建】【核心知识点】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人身权利(1)民法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原因: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人身权利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为什么保障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①地位: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②作用: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2)如何保障①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3)含义:(知识拓展)①生命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如:非法剥夺生命,致死。②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残③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病。二、姓名肖像受保护1、姓名权(1)姓名权的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为什么保护姓名权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保护姓名权的要求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4)姓名权在生活中的体现①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②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2、肖像权(1)肖像的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2)肖像权的行使与保护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三、名誉隐私不可侵(1)名誉的含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2)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保护①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②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2、隐私权(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2)隐私权的保护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①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②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4)依法保护个人信息①必要性: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②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的意义: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题演练】1、某医院药剂科药剂师杜某与该科副主任胡某工作上发生矛盾,杜某蓄意报复,冒充患儿高某的家长写实名举报信投诉胡某错发药品导致患儿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后胡某遭到停职检查,精神也受到损害。杜某的行为侵犯了( )①胡某的名誉权 ②胡某的姓名权③高某家长的姓名权 ④高某家长的名誉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在某市农村文化礼堂巡回演出中,赵某拍摄到演员马某的剧照并制成表情包,配上“黑不溜秋土包子”的侮辱性文字,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上,导致他人对马某的挖苦、嘲讽。赵某侵犯了马某的( )①名誉权②身份权③隐私权④人格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证在丙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经查,丙银行在办理发放信用卡之前,曾通过甲在该行留下的乙的电话(实为甲的电话)核实乙是否申请办理了信用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B.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C.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权 D.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4、女青年胡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辞犀利而受到关注。有网民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胡某的曾用名、儿时相片、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在网站上捏造胡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网民的行为侵犯了胡某的( )①姓名权 ②肖像权 ③隐私权 ④名誉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 B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