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课标要求】课程标准 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素 养 目 标 1.通过学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解其背景、形式和历史意义。(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道其特殊方式和创造性政策,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育有一儿一女。新中国成立后,他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满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李老汉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材料: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合作探究:1.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改造 教师分析: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等困难;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合作探究:2.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教师分析: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合作探究:3.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分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教师过渡:李老汉的新生活:李老汉加入了生产合作社后,和其他社员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社里庄稼大丰收,李老汉分到了许多粮食,很快还清了高利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材料:困惑二:李老汉的女儿从事纺织,只有一台织机,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活艰难,回家诉苦后,你知道李老汉如何帮她出主意吗 教师讲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作探究:4.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教师分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材料:困惑三:李老汉的儿子在上海水泥厂当工人。他来信说:“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 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是很郁闷。这家水泥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现在都解放了,可是我们的劳动条件很差,工资很低,为什么都解放了,资本家还能剥削我们工人呢 ”合作探究:(1)为什么资本家还能剥削工人?如何消灭剥削?教师分析: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把工厂变为国家的。材料阅读: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 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合作探究:2.(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教师分析:(1)1954 年。 公私合营。(2)1956 年初。(3) 赎买政策。材料:儿子又来信了:“爹,咱社里又丰收了吧!我们厂里也好了,实行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给俺们工人涨了工资和福利,干活的条件也好了,工人们现在干劲可大了! 后来国家又把工厂买下来了,资本家每年拿定息,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他们也挺满意。”合作探究:3.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分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 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教师讲解: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这些缺点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三、课堂小结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板书设计】【当堂演练】1.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 C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发出了学习苏联的号召2.1953年,《人民日报》特别开设了“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发表了多篇宣传文章。这些文章指出,个体农民耕地少,耕种分散,技术落后,收获量少,一年到头费尽辛苦,收入还是有限得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开展了( A )A.农业合作化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 D.公私合营3.1956年1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这表明( B )A.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的发展 B.赎买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C.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根本变化”指的是我国( D )A.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D.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5.中共中央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由此可知,这( A )A.适应国情发展的需要 B.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6.(侧重历史解释) 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B )A.巩固发展小农经济 B.循序渐进,变私为公C.消灭剥削,实现平等 D.恢复经济,稳固政权【课后反思】本节课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地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