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法律与生活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一框 保障各类物权 导学案【课标解读】政治认同:保护财产权,激发经济活力。科学精神:尊重他物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社会财富。法治意识:明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共参与:为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立法建言献策。【体系构建】【核心知识点】一、定分止争——所有权1、财产制度的含义、地位财产制度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2、财产权(1)法律规定财产权意义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2)如何保护财产权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①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③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要给予补偿≠赔偿。(3)含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3、物权(1)含义: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2)物权分类:所有权、他物权。(3)原则: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4)物的分类:动产和不动产。4、所有权(1)含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所有权分类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三类:①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如文物、矿藏、城市土地等)②集体所有(如农村土地等)③私人所有(房子、车子等)除法律特别规定某些财产只能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外,其余财产可以由各类主体享有所有权。(3)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4)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①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②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要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出让人无权处分,但目前又占有该动产; 2.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4.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已经登记或交付给受让人。(5)共有财产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①每个家庭成员可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整个家庭则有共有财产,夫妻之间也存在夫妻共有财产。②几个人合伙从事经营活动,可能形成合伙人的共有财产。二、物尽其用——他物权1、他物权的含义与分类含义:他物权是所有权之外的物权。2、用益物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①含义: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②为什么维护: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③如何维护:法律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就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宅基地使用权也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农村村民有权长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3)建设用地使用权①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②体现生活中,这些权利往往与房屋所有权相联系。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在建造房屋之前,先行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们从开发商那里购买商品房,并且办理转移登记和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之后,既拥有商品房的所有权,又合法享有该商品房的所在地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3、担保物权财产的权利人可以将其财产(例如房屋、汽车、电脑、股票等)抵押或者质押。债权人通过抵押、质押而在他人财产上享有的权力就是抵押权、质权。(1)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2)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另外,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也可以进行质押担保。【习题演练】1、某建设单位将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抵押给银行,订立抵押合同,后来又办理的抵押登记。则( )A.项目转移给银行占有,抵押权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设立B.项目转移给银行占有,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设立C.项目不转移占有,抵押权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设立D.项目不转移占有,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设立2、甲因无力履行与某银行签订的按揭合约,该银行经合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甲抵押给该银行的A处房产进行拍卖,乙购得该法拍房。几天后,乙发现刚买的法拍房的门墙上遭人涂鸦写字,据查,涂鸦者为丙。该案中( )①该银行拥有抵押权,拍卖之后优先受偿②丙侵犯了甲的所有权③丙应承担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违约责任④乙购得法拍房,取得所有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对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债权人的这项权利称为( )A.抵押权 B.质押权 C.留置权 D.所有权4、画家李某在朋友宋某家画了一幅画,因墨水未干就寄放在宋某家中。不久后,沈某到宋某家做客,看上了此画。宋某因手头拮据,谎称此画归自己所有,以合理市价卖给了不知情的沈某,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①沈某取得了该画的所有权 ②李某有权要求沈某归还画作③李某拥有该画的所有权 ④宋某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刘某将自己的一套房屋签约卖给汪某,但在办理过户登记前去世。刘某之子刘某甲作为刘某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将该房屋卖给李某并过户。汪某得知后,要求李某和刘某甲赔偿自己的损失。李某认为,自己与汪某素不相识,不应对汪某的损失负责。刘某甲认为,父债子偿已经过时,刘某卖房给谁与自己无关。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汪某无权要求李某赔偿自己的损失②汪某可主张李某未获得该房屋所有权③刘某甲既然未放弃继承该房屋,就应该向汪某承担责任④若刘某甲与汪某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则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 C A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