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历来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核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综合题、读图理解题的形式考核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内容。并且会结合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内容以资料分析题形式出现。
考点一 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部分:①__________(主要为绿色植物,能通过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②__________(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③_________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秃鹫等腐食性动物。将生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__________: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者;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有些自养的细菌,如__________细菌、__________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__________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只有营__________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4.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其中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5.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生态平衡越不易被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例如,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部分。
3.食物链的书写:生产者→__________,如:草→鼠→蛇→鹰
(1)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__________(植物),终结于最高级__________(动物)。
(2)箭头指向表示__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__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生产者是__________营养级,沿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营养级依次为第二、三、四营养级。
(4)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数量__________。
(5)能量__________,逐级__________。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得的能量__________。
(6)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__________,生物体内有毒物质__________。食物链中营养级不是越高越好。
(7)食物链条数的计算
①找出起点和终点。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终点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__________。
②顺着箭头计算从起点到__________有几条通路。
8.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__________。
9.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改变对其他生物有影响。
例如,草大量死亡,则鼠、蛇都会减少;如果鹰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变化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当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时,受影响最大的总是__________的生物。关于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__________内,主要用“增多”或“减少”描述;__________内,主要用“先增多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多”描述。
10.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最高的消费者。
考点三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__________、水圈的__________和岩石圈的__________。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2.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__________: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水、空气等的影响。
(2)地域关系: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相互__________的,如黄河、长江流经森林、草原、农田、湖泊、城市等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各种生物能到达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例题1】(2023·怀化)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  )
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五强溪水库 D.雪峰山森林公园
【例题2】(2023·随州)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例题3】(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例题4】(2023·陕西)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例题5】(2023·苏州)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②③④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C.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D.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例题6】(2023·内江)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某地有A、B两个湖泊,位于上游的湖泊A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湖泊B连通(如图所示)。经调查,湖泊A中生活的四种生物及其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小鱼 小虾
小球藻 /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
(2)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湖泊A、B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使用价值。
1.(2023·杜尔伯特期末)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生态瓶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2.(2023·长沙模拟)雅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记录了学校艺术中心前坪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调查内容 名称
生物部分 草、蝗虫、麻雀(吃虫)、蚂蚁、桂花树
非生物部分 土壤、阳光、水、空气
A.表格中的内容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细菌与真菌
B.调查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阳光→草→蝗虫→麻雀
C.麻雀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D.草、桂花树是生产者
3.(2023·惠来模拟)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决定在2023年春夏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将污染半个太平洋。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最普通的能量金字塔,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生物体内辐射物含量最高的是大鱼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C.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海洋不会被动植物的排泄物或遗体所填满,是因为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分解者
4.(2023·东莞模拟)十四五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错误(  )
A.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C.如图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只有丙、丁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2022·太平期中)粪金龟(蜣螂)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这种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生产者 D.分解者、生产者
6.(2023·梅州模拟)1906年,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猎人大量捕杀凯巴森林中的美洲狮和狼。图表示自1925年后黑尾鹿数量的变化曲线。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凯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
B.美洲狮与黑尾鹿是竞争关系
C.1906年后,黑尾鹿的数量先升高后下降
D.人类的过渡干预会破坏生态平衡
7.(2023·宝安模拟)每年10月至来年4月,深圳市民在深圳湾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劳动者 D.分解者
8.(2023·龙华模拟)茅洲河是深圳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茅洲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9.(2023·垦利模拟)某小组的同学看到题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B.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因为数量不一样,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10.(2023·绵阳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   
(2)写出鹰处于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   
(3)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写出b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该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弱,原因是   
(6)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1.(2023·黔东南)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
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
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
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老鼠
2.(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3.(2023·北京)“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4.(2023·牡丹江)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  )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2023·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6.(2023·无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自然因素更大
7.(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8.(2023·长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生物共同所在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9.(2023·广东)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是其重点任务之一。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B.污水直接排入区内湖泊自然净化
C.中小降雨自然积存净化
D.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10.(2023·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济南市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黄河沿岸开展生态调查活动。图一是调查后绘制的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   的形式传递。
(2)图一中,白鹭属于第   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
(3)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成分是图二中的   (填序号)。
(4)一般来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该食物网中,若食草昆虫含有500千焦的能量,理论上,白鹭最少获得   千焦的能量。
(5)白鹭被视为“环保使者”,也是济南市市鸟,飞行时的呼吸方式是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岸边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的   能力逐渐增强,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历来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核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综合题、读图理解题的形式考核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内容。并且会结合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内容以资料分析题形式出现。
考点一 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部分:①生产者(主要为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②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③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秃鹫等腐食性动物。将生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有些自养的细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4.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最终来源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为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消费者为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其中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5.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不易被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例如,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食物链的书写:生产者→消费者,如:草→鼠→蛇→鹰
(1)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都是生产者(植物),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动物)。
(2)箭头指向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沿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营养级依次为第二、三、四营养级。
(4)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数量最多。
(5)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
(6)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食物链中营养级不是越高越好。
(7)食物链条数的计算
①找出起点和终点。每一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消费者。
②顺着箭头计算从起点到终点有几条通路。
8.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9.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改变对其他生物有影响。
例如,草大量死亡,则鼠、蛇都会减少;如果鹰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变化是增多,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当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时,受影响最大的总是相邻的生物。关于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短时间内,主要用“增多”或“减少”描述;一段时间内,主要用“先增多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多”描述。
10.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考点三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
2.生物圈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水、空气等的影响。
(2)地域关系: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长江流经森林、草原、农田、湖泊、城市等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各种生物能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例题1】(2023·怀化)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  )
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五强溪水库 D.雪峰山森林公园
【答案】D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或者“绿色水库”,因此被称为怀化“绿色之肺”的是雪峰山森林公园。
【例题2】(2023·随州)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答案】B
【解析】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B符合题意。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选项中,蝉为消费者,C说法错误。
D、食物链中,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说法错误。
【例题3】(2023·眉山)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下列所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
D.改造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答案】D
【解析】A、改造后群落中植物的优势种为菖蒲、芦苇、睡莲,这些植物均水生植物,所以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A不符合题意;
B、改造前植物种类20中,改造后植物种类30种,生物种类增加了10种,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增加该区域内的氧含量,植物还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增加该区域的湿度,所以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多,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D符合题意。
【例题4】(2023·陕西)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鱼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不符合题意;
B、混养后的池塘,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符合题意;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消费者,里面的藻类植物是生产者,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 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增加,不符合题意。
【例题5】(2023·苏州)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②③④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C.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D.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A、图中①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的过程,所以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②腐生细菌真菌的将动植物遗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④煤、石油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不符合题意;
D、绝大多数动物作为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植物及细菌、真菌等都可促进物质循环,符合题意。
【例题6】(2023·内江)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某地有A、B两个湖泊,位于上游的湖泊A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湖泊B连通(如图所示)。经调查,湖泊A中生活的四种生物及其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小鱼 小虾
小球藻 /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
(2)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湖泊A、B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1)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小虾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
(3)物质循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间接
【解析】(1)根据表中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小球藻没有从外界获取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小虾和水蚤消化道中都有小球藻,因此小虾和水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小虾的消化道还有水蚤,因此小虾也属于第三营养级,小鱼的消化道内有小虾,因此小鱼是最高级营养级,因此最长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在该食物链中,小虾是第三位,处于第三营养级;故填: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小虾;
(2)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破坏较小时,生态系统会自行调整,但当外界的破坏过大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无法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该生态系统会崩溃;故填: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态系统有两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其中物质循环主要以元素进行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则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人类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会调整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故填:物质循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物多样性具有三种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其中“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故填:间接。
(2023·杜尔伯特期末)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生态瓶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2.(2023·长沙模拟)雅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记录了学校艺术中心前坪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调查内容 名称
生物部分 草、蝗虫、麻雀(吃虫)、蚂蚁、桂花树
非生物部分 土壤、阳光、水、空气
A.表格中的内容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细菌与真菌
B.调查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阳光→草→蝗虫→麻雀
C.麻雀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D.草、桂花树是生产者
【答案】B
【解析】A、表格中已具有生产者、消费都和非生物成分,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细菌与真菌等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不能写进食物链,阳光→草→蝗虫→麻雀不是食物链。 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C不符合题意;
D、 草、桂花树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 D不符合题意;
3.(2023·惠来模拟)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决定在2023年春夏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将污染半个太平洋。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最普通的能量金字塔,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生物体内辐射物含量最高的是大鱼
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C.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海洋不会被动植物的排泄物或遗体所填满,是因为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分解者
【答案】B
【解析】A、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故图中生物体内辐射物含量最高的是大鱼,A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B错误;
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C正确;
D、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参与物质循环。海洋不会被动植物的排泄物或遗体所填满,是因为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分解者,D正确。
4.(2023·东莞模拟)十四五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错误(  )
A.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C.如图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只有丙、丁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A、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线粒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见,③过程释放二氧化碳,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正确。
B、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生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B正确。
C、图中的乙生产者(能够进行①光合作用)、丙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丁次级消费者,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够促进物质循环,不是只有丙、丁等消费者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5.(2022·太平期中)粪金龟(蜣螂)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这种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生产者 D.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B
【解析】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指植物,其次包括一些细菌和蓝藻。消费者就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有机体,如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如粪金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
6.(2023·梅州模拟)1906年,为了保护黑尾鹿,政府鼓励猎人大量捕杀凯巴森林中的美洲狮和狼。图表示自1925年后黑尾鹿数量的变化曲线。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凯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
B.美洲狮与黑尾鹿是竞争关系
C.1906年后,黑尾鹿的数量先升高后下降
D.人类的过渡干预会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B
【解析】A、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故凯巴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 美洲狮捕食黑尾鹿,二者是捕食关系, 不是竞争关系,符合题意;
C、 由图示可知1906年后 黑尾鹿的数量先升高后 下降,不符合题意;
D、 大量捕杀凯巴森林的美洲狮和狼后黑尾鹿由于天敌减少、 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多,黑尾鹿增多使草减少,后来黑尾鹿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因此人类的过渡干预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7.(2023·宝安模拟)每年10月至来年4月,深圳市民在深圳湾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劳动者 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黑脸琵鹭 ”属于动物里的鸟类,是消费者。
8.(2023·龙华模拟)茅洲河是深圳的母亲河,经过数年的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生态得到修复。首次出现濒危植物野生水蕨,形成了鱼鸟齐飞的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茅洲河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B.野生水蕨是生产者
C.“鱼→鸟”表示一条食物链 D.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答案】C
【解析】A、茅洲河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野生水蕨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B正确;
C、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绿色植物(属于第一环节),接着是植食动物(属于第二环节),紧接着是各级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可见,“鱼→鸟”缺少生产者,不是食物链,C错误;
D、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河底淤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D正确。
9.(2023·垦利模拟)某小组的同学看到题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B.在该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因为数量不一样,所以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捕食链条,叫食物链如:草→鼠→蛇。A不符合题意;
BC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随着消费级别的升高,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各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就会使其他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
的影响,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0.(2023·绵阳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   
(2)写出鹰处于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   
(3)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写出b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该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弱,原因是   
(6)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答案】(1)乙
(2)甲→昆虫→食虫鸟→鹰
(3)acd;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6)植树造林,低碳出行
【解析】(1)双箭头的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的箭头大部分往外,非生物部分的箭头大部分往内,因此可知乙是非生物部分;
故填:乙;
(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所以鹰处于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是:甲→昆虫→食虫鸟→鹰;
故填:甲→昆虫→食虫鸟→鹰;
(3)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ac是呼吸作用,d是分解作用,本质也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acd;b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
故填:acd;;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故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故填: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植树造林,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低碳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故填:植物造林,低碳出行。
1.(2023·黔东南)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对该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
B.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
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
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老鼠
【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通过了食物来源。根据“草→鼠→蛇→鹰”可知,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A正确;
B、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鹰,其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B错误;
C、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C错误;
D、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草→鼠→蛇→鹰”,只是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所以增加蛇的数量也不可能彻底消灭老鼠,D错误。
2.(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答案】B
【解析】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3.(2023·北京)“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A、“海洋牧场”内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海洋生态系统,A正确;
B、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海洋牧场”中藻类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正确;
D、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错误。
4.(2023·牡丹江)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  )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2023·牡丹江)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谚语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谚语中描述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
C.若水体遭到污染,有毒物质在虾米体内积累最多
D.谚语中的大鱼和小鱼是竞争关系
【答案】A
【解析】A、谚语中提到的大鱼、小鱼、虾米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正确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最终累积在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在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物积累最多,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6.(2023·无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自然因素更大
【答案】C
【解析】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失调,不一定能够恢复,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符合题意;
D、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破坏有大有小,不一定比自然因素更大,不符合题意。
7.(2023·无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D
【解析】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符合题意;
B、草原上的牛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应还包括周围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符合题意。
8.(2023·长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生物共同所在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述的生物是水稻和青蛙,它们共同所在的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
9.(2023·广东)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是其重点任务之一。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B.污水直接排入区内湖泊自然净化
C.中小降雨自然积存净化
D.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答案】B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将回收的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可以减缓人类对其他资源和能源的消耗,A不符合题意;
B、污水直接排入湖泊会导致湖泊中有害物质和无机盐增多,会引发赤潮等水域污染问题,B符合题意;
C、雨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把雨水排掉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中小降雨可以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大的降雨则需要排涝,C不符合题意;
D、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总能耗的50%,因此推行“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低碳经济,D不符合题意。
10.(2023·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济南市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黄河沿岸开展生态调查活动。图一是调查后绘制的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   的形式传递。
(2)图一中,白鹭属于第   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
(3)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成分是图二中的   (填序号)。
(4)一般来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该食物网中,若食草昆虫含有500千焦的能量,理论上,白鹭最少获得   千焦的能量。
(5)白鹭被视为“环保使者”,也是济南市市鸟,飞行时的呼吸方式是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岸边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的   能力逐渐增强,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
【答案】(1)七;有机物
(2)三、四、五(或3、4、5);捕食和竞争
(3)乙、丙
(4)0.5
(5)双重呼吸;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解析】(1)图中共有七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河虾→白鹭;水草→河虾→鲫鱼→白鹭;水草→鲫鱼→白鹭;芦苇→食草昆虫→白鹭;芦苇→食草昆虫→青蛙→白鹭;芦苇→食草昆虫→蜘蛛→青蛙→白鹭;芦苇→食草昆虫→蜘蛛→白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填:七;有机物;
(2)食物链上的每一级就是一个营养级,图中白鹭可以是第三、第四、第五三种营养级;青蛙吃蜘蛛存在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同时青蛙和蜘蛛都吃食草昆虫,也存在竞争关系;故填:三、四、五;捕食和竞争;
(3)分析图二可知,图二丙丁为双箭头关系,丙丁一个为生产者,一个为非生物部分,其中丙的箭头大部分回收到自己身上,为非生物部分,丁的箭头大部分向外,为生产者;甲和乙之间一定存在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消费者的箭头会指向分解者,所以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丁)和消费者(甲),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乙)和非生物部分(丙);故填:乙、丙;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白鹭获得能量最少时,说明此时食物链最长,应为:芦苇→食草昆虫→蜘蛛→青蛙→白鹭这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若食草昆虫含有500千焦的能量,理论上,白鹭最少获得500×10%×10%×10%=0.5千焦的能量;故填:0.5;
(5)白鹭属于鸟类,鸟类会进行特殊的双重呼吸,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会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故填:双重呼吸;自我调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