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是比较重要的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实验操作题出现的几率较大。
考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上端扁平,没有螺纹。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标有4×、10×、40×、100×(表示物镜放大倍数)。其中4×和10×为低倍物镜,40×和100×为高倍物镜。上端有螺纹。
2.目镜与物镜的特点(物正目反)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1)反光镜:有两面,分别是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
(2)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光圈,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调节光线强弱。
4.环境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镜;环境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反光镜。
5.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
(1)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调焦距。
(2)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较小,调焦距,可使模糊物像变清晰。
6.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个通光孔,两边有两个压片夹。
考点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镜右眼睁。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对光成功的标准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对光一定要用低倍物镜,目镜、物镜、通光孔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及绘图
擦拭镜头要用擦镜纸;绘图时可以用疏密不同的铅笔细点表示所观察物像的明暗差异。
考点三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1.玻片标本种类
(1)根据玻片的制作方法分类:
①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③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根据保存时间,玻片分为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2.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3.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 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防止污物影响观察
2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使细胞吸水,保持细胞形态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撕(刮)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4展(涂) 将材料展平或将材料涂匀,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
5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染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使结构显示清晰
4.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方法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边缘较宽、较黑,中间很亮、很白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而细胞的边界不是很明显。
【例题1】(2023·黔东南)小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所以,A选项中细胞被放大了:5×10=50(倍);B选项中细胞被放大了:5×40=200(倍);C选项中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D选项中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因此,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D。
【例题2】(2023·济南)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动1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4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3和4放大倍数的乘积
C.调节5上的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大小
D.6是反光镜,分为凹面镜和平面镜
【答案】C
【解析】A、 图中1为粗准焦螺旋,2为细准焦螺旋,3为目镜,4为物镜,5为遮光器,6为反光镜;转动1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下降时,要从侧面注视4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3目镜和4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正确;
C、调节5上的光圈可以改变光线的多少,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并不能改变视野大小,C错误;
D、6是反光镜,分为凹面镜和平面镜,平面镜有反光作用,光线强时用,凹面镜有反光和聚光的作用,光线弱时用,D正确。
【例题3】(2023·资阳)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再移动玻片,结果污点都没有移动,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最可能在(  )
A.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则污点只可能在物镜。
【例题4】(2023·临沂)图甲所示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b→c→d
B.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②细准焦螺旋
D.观察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B
【解析】A、a是刮取材料,b是滴生理盐水,c是染色,d是盖盖玻片,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a→d→c,A说法错误。
B、图乙中,1是细胞质,2是细胞核,3是细胞膜,其中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的最深的是2细胞核,B说法正确。
C、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反光镜,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C说法错误。
D、观察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说法错误。
【例题5】(2023·天门)某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目标结构位于视野左上方。他想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向左上移玻片 D.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在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所以,在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该先把观察的物像移到中央,题干中,发现的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所以,应该先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故C符合题意。
【例题6】(2023·无锡)洋葱味道辛辣,所含的蒜素具有降压、抑菌等作用。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如图乙)。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图甲中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3)图丙中的   (填字母)最可能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小明可调节图丁中的[   ](填序号)使物像更清晰。
(5)图乙中,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答案】(1)③④②①⑤
(2)①
(3)B
(4)⑦
(5)叶绿体
【解析】(1)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故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③滴水、④取材、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⑤染色。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可见,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图甲中①盖盖玻片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3) 图丙中的B细胞具有细胞壁,最可能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而A细胞是动物细胞。
(4)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小明可调节图丁中的[⑦]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洋葱鳞片叶细胞中无叶绿体。可见,图乙中,与鳞片叶相比,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1.(2023·河西模拟)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图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图物像在视野的中央.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中央。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图变成B图中的细胞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换成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2023·郑州模拟)如图为双目显微镜。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来调节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倍数是①和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B.上升载物台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
D.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目镜和②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正确。
B、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所以,上升载物台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为避免物镜压碎标本或损坏镜头,B正确。
C、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直至有物像出现。需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数目越多。所以,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D错误。
3.(2023·增城模拟)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制作图一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d→c→b→a
B.通过图二可看出,该显微镜的最大的放大倍数是160倍
C.图三中由甲到乙时,需先换到高倍镜,再调成小光圈或凹面镜
D.若在视野左下角发现气泡,需要把装片向右上角移才能移出视野
【答案】D
【解析】A、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洋葱内表皮):擦→c滴(清水)→d撕→b展→a盖→染(稀碘液),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6×40=640倍,B错误;
C、分析甲乙两张图像可知:乙是甲的放大图,该过程需要先换到高倍镜,再将遮光器调成大光圈、将反光镜从平面镜转成凹面镜,C错误;
D、物像与实际物体呈大小相反、左右相反,气泡位于视野左下角,实际在位于右上角,因此要使气泡处移出视野玻片应向右上角移动,D正确。
4.(2023·新泰模拟)甲、乙两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下表皮时的两个物像,I、II、III、IV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用到的四种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Ⅰ、III镜头组合比I、IV镜头组合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D.相对于甲图,乙图中A、B细胞的细胞膜更加清晰可见
【答案】B
【解析】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是将物像由左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的过程,由于在显微镜下成倒像的特点,即像与玻片上下相反、左右相反,以,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A错误;
B、植物叶片上的B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A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5.(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用黑色中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所以,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B符合题意。
6.(2023·武汉模拟) 某同学在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平面镜
C.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答案】B
【解析】A、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
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可见,物像太小,可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7.(2023·广东模拟)小刚想用光学显微镜看看美味的番茄的果肉细胞,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首先要对光
B.把番茄切一厚片放显微镜下观察
C.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
D.在高倍物镜下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答案】B
【解析】A、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光原理,因此使用光学显微镜首先要对光,A正确;
B、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观察物体太厚,会导致光线不能透过生物材料,视野会一片漆黑,看不清物像,B错误;
C、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数量少。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目标结构,C正确;
D、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其中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高倍物镜下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正确。
8.(2023·平顶山模拟)如图为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②所示的操作是往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C.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D.要将③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C
【解析】A.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也能调节光线强弱,A不符合题意。B.②所示的操作是染色,用的是稀碘液,B不符合题意。
C.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否则光线不能透过标本进入人的视野,视野一片漆黑,人就不能看清标本的结构,C符合题意。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的③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不符合题意。
9.(2023·平南模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显微镜结构和使用。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下列他们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B.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
C.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着物镜,防止其压碎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
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答案】B
【解析】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A不符合题意。
B.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可见,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不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B符合题意。
C.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D不符合题意。
10.(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仪器、步骤和观测到的图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即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是   。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转动显微镜的   (填字母)进行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观察时环境光线较暗,应调节显微镜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   ,为更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结构,常用   进行染色,该染液可使淀粉变蓝。
【答案】(1)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右
(3)b
(4)e
(5)细胞核;碘液
【解析】题图分析,图甲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镱、e反光镜;图④中f是细胞核。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为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故填: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所以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分析题图,视野①中物像偏右方,向右方移动玻片,物像就向左移到视野中央。
(3)细准焦螺具有调节物像清晰度的作用。分析题图,要使模糊的视野③变为清晰的视野④状态,应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图甲中结构b。故填:b。
(4)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暗,应转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选用凹面镜。图甲中结构e是反光镜。故填:e。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细胞核,用碘液给细胞染色,碘液可使淀粉变蓝,细胞核染色最深。故填:碘液。
1.(2023·北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视野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②可能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C.用碘液染色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细胞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答案】D
【解析】 A、图中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②是气泡,A正确;
B、②气泡的产生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B正确;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易于观察,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不是两者之和,D错误。
2.(2023·河南)萌萌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片下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0×
C.目镜10× 物镜40× D.目镜12.5× 物镜40×
【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选项中,目镜5×,物镜10×,细胞被放大了:5×10=50倍;B选项中,目镜10×,物镜10×,细胞被放大了:10×10=100倍;C选项中,目镜10×,物镜40×,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D选项中,目镜12.5×,物镜40×,细胞被放大了:12.5×40=500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可见,选项中,视野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目镜5× 物镜10×”。
3.(2023·通辽)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答案】C
【解析】A、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视野较暗,选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不符合题意;
B、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不符合题意;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以免物镜压坏玻片,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x40=200(倍),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0倍,不符合题意。
4.(2023·通辽)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B.步骤①中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C.进行步骤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D.进行步骤④时需将盖玻片快速放下
【答案】B
【解析】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故题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①为染色,即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符合题意;
C、进行步骤③前需要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 进行步骤④时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液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5.(2023·阳泉)小青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如图),她移动装片,将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断她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看到的物象与实际的物体呈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气泡在视野的右上方,因此实际在视野的左下方,因此若继续往左下方移动,物体就会移出视野。
6.(2023·内江)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课堂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为了让视野更明亮,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C.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需用纱布擦拭镜头
【答案】D
【解析】A、光学显微镜使用前需要进行对光,对光时,要使目镜、物镜、玻片、通光孔、反光镜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因此需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正确;
B、当视野较暗时,可以将反光镜从平面镜转成凹面镜,同时可以将遮光器从小光圈转成大光圈,B正确;
C、在观察物象时,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调整镜筒高度,从而使物像更清晰,C正确;
D、实验结束后,要用擦镜纸擦拭镜片,用纱布擦拭玻片,D错误。
7.(2023·湘潭)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镜头为目镜,③④镜头为物镜
B.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④
C.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答案】D
【解析】A、 ①②镜头没有螺纹为目镜,③④镜头有螺纹为物镜,A正确;
B、 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就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和目镜组合,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④ ,B正确;
C、细准焦螺旋能够细微调节焦距,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是实物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上下倒立,左右相反, 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错误。
8.(2023·张家界)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载物台,③是反光镜,④是目镜,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
A、③是反光镜,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A说法正确。
B、⑤是粗准焦螺旋,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B说法正确。
C、由图二可以看出,物像偏向视野的左方,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要把物像移向中央应该相左方移动玻片,C说法错误。
D、从图三到图四,放大倍数变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D说法正确。
9.(2023生物·常州中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可判断污点所处的位置是(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玻片标本
【答案】B
【解析】题干中: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物镜上。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0.(2023·吉林)如图是“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用到的显微镜及视野,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若想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细胞较多,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2)图乙中的血细胞①是   ;当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的②向   移动。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图丙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答案】(1)10×
(2)红细胞;右
(3)清水
(4)③
【解析】(1)已知图甲的物镜有10倍和40倍,10倍倍数小,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40倍倍数大,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因此若要看到细胞更多,则应该选择10×的物镜;故填:10×;
(2)图中①的细胞小,数量最多,是红细胞,起运输氧气的作用,②细胞大,有细胞核;显微镜看到的物象和实际的物体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若要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应该是向右移动;故填:红细胞;右;
(3)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时,要先滴加一滴清水,以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是动物细胞,则需要滴加生理盐水;故填:清水;
(4)图丙中是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③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④是细胞壁,是支持和保护细胞的结构。故填: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是比较重要的考查内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实验操作题出现的几率较大。
考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作用是放大物像。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上端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标有4×、10×、40×、100×(表示物镜放大倍数)。其中4×和10×为低倍物镜,40×和100×为高倍物镜。上端有__________。
2.目镜与物镜的特点(物正目反)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__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__________。物镜越短,放大倍数__________;物镜越长,放大倍数__________。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1)反光镜:有两面,分别是__________反光镜和__________反光镜。
(2)遮光器:有大小不同的__________,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来调节光线强弱。
4.环境光线强时,用__________光圈,__________反光镜;环境光线弱时,用__________光圈,__________反光镜。
5.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
(1)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__________,调焦距。
(2)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范围__________,调焦距,可使模糊物像变清晰。
6.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个__________,两边有两个压片夹。
考点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1)__________握住镜臂,__________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______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__________的光圈对准通光孔。__________看镜__________睁。转动__________,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对光成功的标准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__________视野。 对光一定要用__________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光圈要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____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__的中心。
(6)顺时针方向转动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_____,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及绘图
擦拭镜头要用__________;绘图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所观察物像的明暗差异。
考点三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1.玻片标本种类
(1)根据玻片的制作方法分类:
①__________: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__________: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③__________: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2)根据保存时间,玻片分为__________玻片和__________玻片。
2.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________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________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3.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 用__________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防止污物影响观察
2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目的是使细胞吸水,保持细胞形态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撕(刮)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__________——内表皮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__________几下
4展(涂) 将材料__________或将材料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___
6染 把一滴__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__________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使结构显示清晰
4.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方法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像,形状为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形,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细胞的边界不是很明显。
【例题1】(2023·黔东南)小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例题2】(2023·济南)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动1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4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3和4放大倍数的乘积
C.调节5上的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大小
D.6是反光镜,分为凹面镜和平面镜
【例题3】(2023·资阳)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再移动玻片,结果污点都没有移动,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最可能在(  )
A.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例题4】(2023·临沂)图甲所示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b→c→d
B.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②细准焦螺旋
D.观察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例题5】(2023·天门)某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目标结构位于视野左上方。他想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向左上移玻片 D.调细准焦螺旋
【例题6】(2023·无锡)洋葱味道辛辣,所含的蒜素具有降压、抑菌等作用。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如图乙)。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视野中出现气泡,最可能是图甲中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3)图丙中的   (填字母)最可能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小明可调节图丁中的[   ](填序号)使物像更清晰。
(5)图乙中,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1.(2023·河西模拟)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高倍镜换成了低倍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郑州模拟)如图为双目显微镜。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来调节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倍数是①和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B.上升载物台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
D.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多
3.(2023·增城模拟)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制作图一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d→c→b→a
B.通过图二可看出,该显微镜的最大的放大倍数是160倍
C.图三中由甲到乙时,需先换到高倍镜,再调成小光圈或凹面镜
D.若在视野左下角发现气泡,需要把装片向右上角移才能移出视野
4.(2023·新泰模拟)甲、乙两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下表皮时的两个物像,I、II、III、IV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用到的四种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A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Ⅰ、III镜头组合比I、IV镜头组合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D.相对于甲图,乙图中A、B细胞的细胞膜更加清晰可见
5.(2023·榆树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用黑色中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6.(2023·武汉模拟) 某同学在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平面镜
C.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7.(2023·广东模拟)小刚想用光学显微镜看看美味的番茄的果肉细胞,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首先要对光
B.把番茄切一厚片放显微镜下观察
C.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
D.在高倍物镜下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8.(2023·平顶山模拟)如图为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②所示的操作是往载玻片上滴加清水
C.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D.要将③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9.(2023·平南模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显微镜结构和使用。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下列他们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B.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
C.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着物镜,防止其压碎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
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2023·宁江模拟)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仪器、步骤和观测到的图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即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是   。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3)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转动显微镜的   (填字母)进行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观察时环境光线较暗,应调节显微镜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视野④中f所示的结构是   ,为更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结构,常用   进行染色,该染液可使淀粉变蓝。
1.(2023·北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视野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②可能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C.用碘液染色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细胞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2.(2023·河南)萌萌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片下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0×
C.目镜10× 物镜40× D.目镜12.5× 物镜40×
3.(2023·通辽)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
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4.(2023·通辽)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B.步骤①中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C.进行步骤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D.进行步骤④时需将盖玻片快速放下
5.(2023·阳泉)小青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如图),她移动装片,将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断她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6.(2023·内江)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课堂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为了让视野更明亮,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C.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需用纱布擦拭镜头
7.(2023·湘潭)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镜头为目镜,③④镜头为物镜
B.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①④
C.为了让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方向流动,玻片标本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8.(2023·张家界)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9.(2023生物·常州中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可判断污点所处的位置是(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玻片标本
10.(2023·吉林)如图是“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用到的显微镜及视野,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若想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细胞较多,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2)图乙中的血细胞①是   ;当向左移动涂片时,视野中的②向   移动。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材前需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图丙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