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高三地理(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1. 墨脱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在这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图1为墨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2022年10月墨脱县第二条通道——派墨公路全线建成,该公路施工难度最大的是穿越多雄拉雪山的隧道。图2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材料三:2022年墨脱县气温降水统计信息。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均高温(℃) 15 15 24 23 25 25 28 28 25 23 21 18月均低温(℃) 4 5 10 12 16 18 20 20 18 14 9 8月总降水量(mm) 58.9 81.3 52.9 179.9 149.6 59.6 130.8 123.1 162 312.8 0 8.2☆月平均最高温度,是一个月内逐日最高温度之平均值。(1)在墨脱修建公路易遇到____(选择:A.泥石流B.台风),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上述自然灾害形成分析时,需叠加主要图层有____(四选三)①地形地质②人口③气象水文④植被(2)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____(选择: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的____(选择: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岩层挤压抬升,形成高大山体;地势落差增大,____(选择: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堆积)作用强;加之该地冰川广布,冰川持续的向下侵蚀形成幽深峡谷。(3)多雄拉隧道是西藏墨脱公路上的重要工程,结合材料二判断该地总体的地势特征是____,多雄拉所属的地质构造是____(选择:A.背斜B.向斜C.断层)。(4)描述墨脱的气候特征。(5)上海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在墨脱某晴朗的上午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三个玻璃箱和温度计规格均相同),补全该小组编制的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装置细目。实验装置或操作 所验证和模拟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装置乙:在室内外测温 ①____是大气重要的能量来源装置甲:覆盖透明薄膜 大气的②____作用装置丙:箱内放置沙土 下垫面性质对气温的影响温度计放置在箱内不同的高度测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③____2. 2023年10月6日夜间至9日白天,台风“小犬”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我国黄海、东海大部海域和台湾海峡等海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为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在倾斜的模具上铺设细沙代表“陆地”,用水槽代表“海洋”。材料二:东海,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大陆架区域之一。东海的海湾以杭州湾最大,流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及浊水溪等。同时,它是多个洋流系统汇集的区域,大陆架海域东侧受高温、高盐的黑潮控制,近岸则经常受到低温、低盐的沿岸流影响。图2为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台风“小犬”的天气系统是____;反映冷空气过境的天气系统是____。(单选)A.B.C.D.(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的过程中参与了____(选择: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水内循环)。在图1的水循环模拟实验中是通过____来模拟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环节(选择:A导管B酒精灯C冰块)。实验示意图中,甲环节若不畅通,可能导致____。(选择:A暴雨频发B城市内涝C海啸D海平面上升)(3)结合图2,东海表层海水盐度夏季盐度____(选择:A高B低);冬季盐度____(选择:A高B低),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4)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预测拉尼娜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5)比较杭州湾以南的闽东沿海和以北的苏东沿海地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地貌类型 开发利用方向闽东 ____(A海积地貌B海蚀地貌) ____苏东 ____(A海积地貌B海蚀地貌) ____3. 某校学生到河南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材料二:图为河南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第一小组学生来到河南自然博物馆,馆中展示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恐龙蛋化石形成于____(选择: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可以在____发现(选择: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中华古果形成于____。(选择: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2)第二小组学生调查了河南省的常住人口变化发现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河南省人口流出的原因有____(四选三)。①对外开放程度高②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③交通便利④城镇化水平低(3)第三小组学生调查了河南省耕地资源质量,发现图中ABC三地中位于黄河沿岸A土地盐碱化(土壤盐类物质易蒸发地表积累的现象)最严重,请从地下水位高低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其成因。(4)第四小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某资源调配工程途经河南,图6中资源调配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北至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区,该工程的名称是____,对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5)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分析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原因。4. 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于8月22至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宣布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是世界黑土分布区之一,与其他黑土区不同的是,这里分布的是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图1是阿根廷黑土分布图。材料二:“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埃塞俄比亚政府2011年为“复兴大坝”奠基,并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大坝蓄水。然而,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用水极其依赖尼罗河,一直以来对“复兴大坝”的建设表示担忧。2023年8月~9月,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近日就“复兴大坝”争端举行了多轮谈判,但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图2为尼罗河流域概况图。(1)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南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选择:A.变大B.变小),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选择: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2)分析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形成的自然原因,将下列字母中正确的选项填入到思维结构图对应的数码中。①____②地形平坦③____④____⑤____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E矿物质F有机质G搬运作用H淋溶作用(3)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析白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埃及反对复兴大坝建设的主要理由。(5)从流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尼罗河流域众多国家的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5.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驱动当地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碳排放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较2015年增加了16.97%。全省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80%。发电、钢铁、煤炭、化工、有色、建材、焦化等七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共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90%。材料二:图2为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图;图3为山西省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材料三: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资金和信息等向城市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土地空间资源得以集约利用。图4为山西省城镇化率与碳排放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1)从2010年2022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依次经历了____结构、____结构、____结构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D.“二三一” E.“三一二” F.“三二一”(2)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碳排放量大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的特征是____,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结合材料三,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4)低碳生活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下图为一种利用“穿堂风”的房屋节能设计,主要应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请在图中虚线上绘制箭头,表示林草地面、窗、门、石子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5)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请为山西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高三地理(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1. 墨脱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在这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图1为墨脱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2022年10月墨脱县第二条通道——派墨公路全线建成,该公路施工难度最大的是穿越多雄拉雪山的隧道。图2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材料三:2022年墨脱县气温降水统计信息。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均高温(℃) 15 15 24 23 25 25 28 28 25 23 21 18月均低温(℃) 4 5 10 12 16 18 20 20 18 14 9 8月总降水量(mm) 58.9 81.3 52.9 179.9 149.6 59.6 130.8 123.1 162 312.8 0 8.2☆月平均最高温度,是一个月内逐日最高温度之平均值。(1)在墨脱修建公路易遇到____(选择:A.泥石流B.台风),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上述自然灾害形成分析时,需叠加主要图层有____(四选三)①地形地质②人口③气象水文④植被(2)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____(选择: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的____(选择: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岩层挤压抬升,形成高大山体;地势落差增大,____(选择: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堆积)作用强;加之该地冰川广布,冰川持续的向下侵蚀形成幽深峡谷。(3)多雄拉隧道是西藏墨脱公路上的重要工程,结合材料二判断该地总体的地势特征是____,多雄拉所属的地质构造是____(选择:A.背斜B.向斜C.断层)。(4)描述墨脱的气候特征。(5)上海某地理兴趣小组尝试在墨脱某晴朗的上午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三个玻璃箱和温度计规格均相同),补全该小组编制的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装置细目。实验装置或操作 所验证和模拟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装置乙:在室内外测温 ①____是大气重要的能量来源装置甲:覆盖透明薄膜 大气的②____作用装置丙:箱内放置沙土 下垫面性质对气温的影响温度计放置在箱内不同的高度测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③____【答案】1. ①. A ②. ①③④2. ①. B ②. A ③. A3. ①. 东北高西南低 ②. A4. 气候特征:气温温和,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5. ①. 太阳辐射 ②. 保温 ③. 直接热源【解析】【分析】本题以西藏墨脱县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壳的运动、气候特征的描述、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墨脱降雨集中,水灾频发;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板块构造活动频繁,山体松散、岩体破碎、边坡稳定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雪崩等灾害多发,因此在墨脱修建公路易遇到A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受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及植被等因素影响较大,受人口分布影响小,所以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上述自然灾害形成分析时,需叠加主要图层有①③④。小问2详解】结合墨脱地理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墨脱地处亚欧板块和B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岩层挤压抬升,形成高大山体;地势落差增大,降水量大且集中,:A流水侵蚀作用强,加之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川持续的向下侵蚀形成幽深峡谷。【小问3详解】读图2 可知,地势向西南方向逐渐降低,因此该地总体的地势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图中多雄拉岩层向上拱起,是A背斜构造。【小问4详解】结合材料三可知,墨脱冬季月均低温4°以上,月均高温15°以上,夏季月均高温30°以下,气温温和,年较差较小;年总降水量1000mm左右,4-10月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小问5详解】在室内外测温是为了证明太阳辐射是大气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①是太阳 辐射是大气重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的厚度来实现,可以覆盖透 明薄膜来模拟增加大气厚度,所以②为大气的保温作用;丙实验装置中放置有沙土,与 甲实验装置形成对比,主要为了验证地表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所以③为下垫面性质 差异对气温的影响;温度计放置在地表之上的大气中,是为了模拟大地暖大气的过程,所以 ④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2. 2023年10月6日夜间至9日白天,台风“小犬”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我国黄海、东海大部海域和台湾海峡等海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为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在倾斜的模具上铺设细沙代表“陆地”,用水槽代表“海洋”。材料二:东海,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大陆架区域之一。东海的海湾以杭州湾最大,流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及浊水溪等。同时,它是多个洋流系统汇集的区域,大陆架海域东侧受高温、高盐的黑潮控制,近岸则经常受到低温、低盐的沿岸流影响。图2为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台风“小犬”的天气系统是____;反映冷空气过境的天气系统是____。(单选)A.B.C.D.(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的过程中参与了____(选择: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水内循环)。在图1的水循环模拟实验中是通过____来模拟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环节(选择:A导管B酒精灯C冰块)。实验示意图中,甲环节若不畅通,可能导致____。(选择:A暴雨频发B城市内涝C海啸D海平面上升)(3)结合图2,东海表层海水盐度夏季盐度____(选择:A高B低);冬季盐度____(选择:A高B低),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原因是____。(4)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预测拉尼娜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5)比较杭州湾以南的闽东沿海和以北的苏东沿海地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向的差异。地貌类型 开发利用方向闽东 ____(A海积地貌B海蚀地貌) ____苏东 ____(A海积地貌B海蚀地貌) ____【答案】2. ①. C ②. B3. ①. B ②. A ③. B4. ①. B ②. A ③. 原因:冬季,东海海域降水少,陆地河流汇入海洋少,盐度最高;夏季东海海域降水量多,河流径流汇入海洋多,盐度低。5. 变化趋势:增多原因:拉尼娜期间,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水区西移;西北太平洋表层的温度升高,台风生成所需的海面温度条件容易达到;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动增强,易生成,数量增加。6. ①. B ②. 港口建设 ③. A ④. 养殖、盐场【解析】【分析】本题以台风和冷空气为材料,设置五道题目,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海水性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气旋,气旋为低压中心,故选C,D为高压中心,表示反气旋;能反映冷空气过境的天气系统是冷锋系统,B表示冷锋系统,故选B,A表示暖锋系统。【小问2详解】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伴随大风和降水天气,在形成、移动和登陆的过程中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故选B;台风形成之后,在移动和登陆的过程中通过水汽输送的形式把海洋中的水汽带到陆地,图1模拟实验中的导管模拟的是水汽输送环节,故选A;根据材料可知,甲表示陆地,甲环节模拟的是地表径流,若地表径流受阻,会导致排水不畅,易发洪涝灾害,故B正确。【小问3详解】读图2可知,东海表层海水盐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海水盐度主要受淡水补给量、蒸发量、海水交换等因素的影响,东海海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夏季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补给,降低了东海表层海水的盐度;冬季降水少,且河流水量少,海洋接受的淡水补给量少,海水盐度较高。【小问4详解】台风形成于温暖的热带或亚热带洋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空气旋转,上升的水汽凝结放热促使空气上升,使洋面的气压更低,空气旋转更猛烈,从而形成台风。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赤道地区的暖水区在南半球东南风的影响下向西移动,导致太平洋西北侧海水温度升高,海洋水汽蒸发更强烈,大气对流更旺盛,海洋表层的气压降低,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故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数量增加。【小问5详解】杭州湾以南的闽东地区沿海以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多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北的苏东沿海较平缓,以海积地貌为主;海蚀地貌多基岩海岸和深水区,适合发展旅游业和建港口;海积地貌多淤泥质海岸,适合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养殖业和海盐业。【点睛】中国大陆海岸线地貌分界线在杭州湾,杭州湾以北以海积地貌为主,以南主要分布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海岸线较平缓,坡度较小,海洋对海岸线的作用以堆积为主,形成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海岸线曲折,以海蚀地貌为主。3. 某校学生到河南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材料二:图为河南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第一小组学生来到河南自然博物馆,馆中展示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恐龙蛋化石形成于____(选择: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可以在____发现(选择: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中华古果形成于____。(选择: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2)第二小组学生调查了河南省的常住人口变化发现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了58万人,河南省人口流出的原因有____(四选三)。①对外开放程度高②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③交通便利④城镇化水平低(3)第三小组学生调查了河南省耕地资源质量,发现图中ABC三地中位于黄河沿岸A土地盐碱化(土壤盐类物质易蒸发地表积累的现象)最严重,请从地下水位高低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其成因。(4)第四小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某资源调配工程途经河南,图6中资源调配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北至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区,该工程的名称是____,对资源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5)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分析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原因。【答案】3. ①. B ②. B ③. C4. ②③④ 5. 靠近黄河两岸地下水埋藏浅;北部以旱地为主,沿黄河发展水田农业需引黄河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易随蒸发积累到地表。6. ①. 南水北调工程 ②. 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改善饮用水水质;有效回补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7. 郑州位于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产业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集散功能最强;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解析】【分析】本题以郑州为材料,涉及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南水北调工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所学知识,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所以恐龙蛋化石形成于中生代,B正确;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所以恐龙化石可以在沉积岩中被发现,B正确;中华古果是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正确。【小问2详解】对比东部沿海地区,河南省对外开发程度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无法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劳动力外流,①错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提高,解放农村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加速了劳动力流出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多,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出,②③④正确。【小问3详解】盐碱化的成因主要从地下水位和蒸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据图可知,A位于黄河沿岸,距离黄河较近,黄河水下渗量大,黄河两岸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北部地区以旱地为主,农业发展需要引水灌溉农田,沿黄河发展水田农业需引黄河水灌溉,灌溉水的下渗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易随蒸发积累到地表。【小问4详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的调入区为北京和天津等地区,该地区人口数量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多,水资源不足,南水北调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较好,可以改善调入区的饮用水水质;调入区水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回补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可以增加调入区湿地的水量,为湿地动植物的生存提供场所,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工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南水北调可以保障工农业稳定持续的供水,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小问5详解】读图可知,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等级最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州市的产业众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郑州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腹地广阔;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广;读图可知,郑州市拥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最密集,集散功能最强的地区;根据材料可知,郑州市的通信、物流网络发达,是整个中原城市群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4. 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于8月22至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宣布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是世界黑土分布区之一,与其他黑土区不同的是,这里分布的是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图1是阿根廷黑土分布图。材料二:“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埃塞俄比亚政府2011年为“复兴大坝”奠基,并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大坝蓄水。然而,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用水极其依赖尼罗河,一直以来对“复兴大坝”的建设表示担忧。2023年8月~9月,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近日就“复兴大坝”争端举行了多轮谈判,但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图2为尼罗河流域概况图。(1)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南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选择:A.变大B.变小),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选择: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2)分析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形成的自然原因,将下列字母中正确的选项填入到思维结构图对应的数码中。①____②地形平坦③____④____⑤____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E矿物质F有机质G搬运作用H淋溶作用(3)从河流补给的角度,分析白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埃及反对复兴大坝建设的主要理由。(5)从流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尼罗河流域众多国家的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 ①. A ②. B(2) ①.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②. C.高温多雨 ③. F.有机质 ④. H.淋溶作用(3)白尼罗河源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河流径流稳定;上游湖泊(及沼泽)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4)尼罗河是埃及最主要的水源,“复兴大坝”的建设会减少流入埃及的水量,影响尼罗河沿岸的生产、生活活动;尼罗河入海水量减少,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加剧,河口三角洲萎缩;海水倒灌,水质变差,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沿海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5)适当延长水库蓄水周期;流域开发注意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流域内国家间的沟通,协商库区截水量和下游供水量的分配比例;承诺保证枯水期供水量以及来水较少年份对下游的水量供应;防止水体污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阿根廷黑土分布图、尼罗河流域概况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5道试题,涉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流域内协调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峰会期为8月22至2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向南移。此期间南非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南非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小问2详解】要抓住本题的关键词——红化黑土。读图1,该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显著,会加速土壤中铁元素的氧化,使土壤红化,所以①③⑤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该地区地形拉普拉塔平原,地形平坦,所以②为地形平坦;夏季,高温多雨形成茂密的草原;茂密的草原加上平坦的地形利于有机质积累;有机质积累丰富,使土壤形成黑色;所以④为有机质。以上为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的自然原因。【小问3详解】根据右图中信息可知,白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且上游湖泊及沼泽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综合以上原因,所以白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小问4详解】读材料二信息““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用水极其依赖尼罗河,一直以来对“复兴大坝”的建设表示担忧”提示及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埃及反对的理由:埃及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是埃及最主要的水源;复兴大坝的建设会减少流入埃及的水量,影响尼罗河沿岸的生产生活活动;尼罗河入海水量减少,堆积作用减弱,会加剧沿海地区的海浪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河口三角洲萎缩;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阿斯旺水利工程发挥的功能;海水倒灌,影响沿海地区安全和地下水水质,且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沿海生态环境发展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小问5详解】尼罗河流域众多国家的协调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多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协作组织来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尼罗河流域,对水资源进行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减少国际纠纷,具体可以:适当延长水库蓄水周期;加强与流域内国家间的沟通,协商库区截水量和下游供水量的分配比例;承诺保证枯水期供水量以及来水较少年份对下游的水量供应。在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流域开发注意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污染。5.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驱动当地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碳排放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较2015年增加了16.97%。全省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80%。发电、钢铁、煤炭、化工、有色、建材、焦化等七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共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90%。材料二:图2为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图;图3为山西省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材料三: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资金和信息等向城市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土地空间资源得以集约利用。图4为山西省城镇化率与碳排放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1)从2010年2022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依次经历了____结构、____结构、____结构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D.“二三一” E.“三一二” F.“三二一”(2)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碳排放量大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的特征是____,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结合材料三,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____(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____。(4)低碳生活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下图为一种利用“穿堂风”的房屋节能设计,主要应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请在图中虚线上绘制箭头,表示林草地面、窗、门、石子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5)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请为山西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5 ①. D ②. F ③. D6. 山西的第二产业比重高,其中以发电、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大。7. ①. 中间高,东西两侧低 ②. A ③. 人口密度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 ④. B ⑤. 城镇化水平高,产业集聚,能源利用率大,碳排放减少。8. 9.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利用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的特点,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优化能源结构(或利用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的特点,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煤的利用率;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析】【分析】本题以山西的相关资料为材料,涉及区域产业结构、碳排放量、热力环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证、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10年—2014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结构,2015年—2020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为“三二一”结构,2021年—2022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结构。【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省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且第二产业中煤炭、火电、钢铁等重工业占比较高,能源的消耗量较大,碳排放量较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碳排放量较大。【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较大,碳排放量较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正相关。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产业集聚,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高,碳排放量减少,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负相关。【小问4详解】图示信息为白天,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中心;林草地面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空气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高空形成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由林草地面流向石子地面;高空气流由石子地面上空流向林草地面上空,如下图所示: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距离冬季风风源地较近,冬春季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当地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加大能源利用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需求;对煤炭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PAGE17第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