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聚落一、思维梳理二、易错点拨1.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如世界最大的亚马逊平原,就因为气候过于湿热而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很小,甚至也有的地区没有聚落。2.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及形态的方法(1)影响聚落分布疏密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地形 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基本无聚落分布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资源 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较多,聚落多;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2)自然环境(气候)对传统居民形态的影响①降水a.降雨量和降雪量大的地区,屋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和日本的合掌屋。b.降水少的地区,屋顶较平缓,多为平顶屋。如西亚、北非的平顶碉楼。②气温和光照a.气温较低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湿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较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b.气温较高且较潮湿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③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三、知识演练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左图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右图是北欧传统民居草皮屋。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欧洲的传统民居自西向东墙壁逐渐变厚,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B.纬度越来越高C.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 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2.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数千年间,草皮一直被北欧等地的民族当作建筑材料,人们将草皮堆放在木结构上,做成厚厚的屋顶,最主要的作用是( )A.防寒保暖 B.通风散热 C.加固房屋 D.美学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属于山西的是( )A.平遥古城 B.宏村和西递 C.丽江古城 D.威尼斯城4.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娱乐场所 B.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C.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 D.扩大游览规模,以便提高收入《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图7对“聚”和“落”甲骨文的解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C.城市,这里“土地平旷”D.乡村,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从对“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靠近水源②交通便利④气候寒冷③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有人将安徽宏村比喻为梦境中的桃花源,该地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申遗的根本目的是( )A.吸引更多游客 B.保护文化遗产C.让宏村闻名世界 D.获得更多收入云南省绿春县城建在山脊之上,呈长条形(如图),只有一条街,房子都集中在街道两边。没有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县城最窄的地方45米,最宽也才450米。整个县城仅占地1.18平方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8.绿春县城聚落属于( )A.乡村聚落 B.城市聚落 C.农村聚落 D.旅游聚落9.影响绿春县城聚落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资源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11.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读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由乡村演变为城市的一般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13.当聚落演变至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犯罪率上升 B.医疗水平降低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读亚洲甲、乙两地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甲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有( )①以木材为建筑材料②门窗小,有利于防寒保温③屋顶坡度较小,有利于积雪下滑④是高脚建筑,有利于抵御猛兽侵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乙地传统民居多为平顶房,原因是( )A.当地居民晚上在屋顶休息 B.便于当地农民晾晒粮食C.当地冬冷夏热,年温差大 D.当地距海远,年降水量少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乙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__________聚落早于__________聚落形成。(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__________(填“好”或“差”)。(4)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环境状况要__________(填“好”或“坏”)。(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__________(填“大”或“小”)。(6)试描述图中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________。17.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读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_______,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_______作用。(2)图②民居是_______,主要位于我国的_______(地形区)地区。它具有省工、省地、_______等优点。(3)图③民居是_______,易于拆装,搬迁方便,适用于_______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4)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_______,当地的气候环境是_______。(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___。1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探究“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城镇分布特征:读图分析,汾河谷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_____________米以下,城镇分布_____________(密集/稀疏)。(2)城镇布局条件:①汾河流经,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河流带来肥沃的土壤,沿线_____________(林业/种植业)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②有众多_____________线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有利于内外联系。(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_____________、土壤和_____________等。(4)巴厘岛沿海地势低平,村镇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读图并结合所学,分析巴厘岛村镇分布特征及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欧洲自西向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受陆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因此其传统民居自西向东墙壁逐渐变厚,C正确,各地纬度大致相近,太阳辐射相差不大,B、C错误;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北欧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当地的居民将本地较为丰富的草皮当作建筑材料,做成厚厚的屋顶,用来防寒保暖,A正确;通风散热、加固房屋和美学价值都不是北欧等地的民族把草皮当作建筑材料的最主要作用,B、C、D错误。故选A。3.答案:A解析: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A正确;西递和宏村都位于安徽黄山的黟县,B错误;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C错误;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开发中应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B正确;在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娱乐场所,附近修建高大建筑、扩大游览规模等不利于北京故宫的保护,A、C、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由题目可知,“桃花源”描述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D正确。故选D。6.答案:A解析: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聚落的形成会受到水源、交通、人口、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涉及气候因素,A正确。故选A。7.答案:B解析:聚落是人类在历史上留下的珍贵遗产,能够反映某个时代的建筑文化,人们之所以保护聚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B正确。故选B。8.答案:B解析: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可分为大城市、城镇、县城等,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根据材料可知,绿春是县城,属于城市聚落,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绿春县城建在山脊之上,呈长条形,因此影响绿春县城聚落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B解析: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B正确故选B。11.答案:D解析: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漫,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往往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图中所示的四个阶段中,聚落先是房屋分散稀少,慢慢越来越密集,房屋越建越高,交通越来越便利,一般顺序是②③①④,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3.答案:B解析:当聚落演变至第④阶段时,是乡村聚落发展到了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等城市问题,A、C、D不符合题意;城市等级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水平高,B符合题意。故选B。14.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甲地纬度较高,其传统民居①以木材为建筑材料②门窗小,有利于防寒保温,A正确;屋顶坡度小,不利于雨雪下滑,③错误;当地房屋不是高脚建筑,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15.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乙地远离海洋,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少,当地传统民居多为平顶房,D正确;当地传统建筑平顶房,不是为了晚上在屋顶休息和晒粮食,与当地气候温差大无关,A、B、C错误。故选D。16.答案:(1)乡村;城市(2)甲;乙(3)差(4)好(5)小(6)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解析:(1)甲图表示房屋稀疏低矮,是乡村聚落;乙图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四通八达,表示城市聚落。(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甲(乡村)聚落早于乙(城市)聚落形成,乡村聚落发展历史早,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现社会分工,非农业劳动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聚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差,乡村聚落公路较窄小,城市聚落有宽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4)乡村聚落周围是田地和树木,空气新鲜;而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小,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分散,人口密度小;城市聚落人口集中,规模大,人口密度大。(6)乡村聚落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聚落的居住地集中、根据规模大小也会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城市的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四通八达,空间较小,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17.答案:(1)四合院;防寒保暖(2)窑洞;黄土高原;省料(3)蒙古包;游牧(4)竹楼;高温多雨(5)干旱解析:(1)读图可知,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以北京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防寒保暖作用。(2)读图可知,图②所示传统民居是窑洞,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这种民居利用黄土具有直立性且较干燥的特点挖掘而成,体现了当地降水较少的特点,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3)读图可知,图③所示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安装,便于游牧民族搬迁,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4)读图可知,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具有屋顶坡度大、双层、窗户大的特点,利于排雨水、防潮、通风散热,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湿热,高温多雨。(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因为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而且平顶可以晾晒玉米、辣椒等,当地叫“仓房”。18.答案:(1)1000;密集(2)水;种植业;铁路(3)水源;交通(4)分布特征:沿河、沿海分布/自然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解析:(1)读图可知,汾河谷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地形较平坦,城镇分布密集。(2)汾河流经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且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携带肥沃土壤在此沉积,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多条铁路线在此交汇,交通便利,有助于当地的内外联系与经济发展。(3)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水源、土壤和交通,地形平坦开阔,人口聚居,城市分布密集;临近河流,有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工农业;交通线路汇集地区,便于当地与外地的联系,有助于经济发展等。(4)巴厘岛聚落以村镇为主,多沿河、沿海分布,主要是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