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第 周教学案 编号J25课 题 极地地区 班级 姓名备课人 审核人课 型 新授课总课时 2 第几课时 2 上课时间学 习 目 标 能举例说明南、北极地区所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体会开展极地科考的意义。 说出我国南、北极科考站名称并在图中能够识别。 3.了解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责任感。重、难点 说出我国南、北极科考站名称并在图中能够识别。教 学 流 程 堂 练 【科学考察的宝地】 1.南极地区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__________,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__________。 2.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3.极地考察: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_______站、________站、________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建有________站。 4.参考课本P92,在图10.1中,找到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四个科考站,并在下图中标出这四个科学考察站的大概方位:(注意参考经度位置。) 阅读课本P96阅读材料,思考:这四个科考站的建立时间都在______月。因为,此时为南半球的______季,并且_______站、________站、_______站有极_____现象。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针对南极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___________。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国际社会为保护北极环境,于1991年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 【预习案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案中错误率高的题,进行统一讲解,学生订正。 【课堂探究】 探究一: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教材P96—97页,组内同学探讨下面的问题: (1)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2)为了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并在教材的图上圈出这些科学考察站,完成填图: 在A、B、C、D各地点中, 代表长城站的是 ;代表中山站的是 ;代表昆仑站的是 ,代表泰山站的是 ; 大洋:E ;大洲:F (3)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探究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阅读教材P98—99页,组内同学探讨下面的问题: (1)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什么问题? (2) 为什么南极考察队员把一些生活垃圾如水果皮、酒瓶、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带回本国处理 1、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要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闷热潮湿 B.酷寒烈风 C.淡水匮乏 D.沙漠广布 2、我国四个极地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黄河站 3、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4、黄河站的科考队员一年中最忙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B.惠州市中小学生正放暑假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北极熊正在休眠 5、在“爱护和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你认为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 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6-8小题。 6、罗斯海新站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7、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8、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 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 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在北极圈上所有的地方都在北极点的( ) A.南方 B.东方 C.北方 D.西方 11、读南极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三个大洋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 (2)有关南极洲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全年有极昼极夜现象 B、南极洲全部位于南极圈内,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C、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D、南极洲虽然气候严寒,但仍有人居住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