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统计的性质和特点 课件(共13张PPT)-《基础统计第六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统计的性质和特点 课件(共13张PPT)-《基础统计第六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一章 概论
《基础统计》
第一章 概论
当今世界,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统计作为搜集、生产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统计”二字在日常生活、经济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频率愈来愈大。
《基础统计》
概 论
§3 统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
§4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2 统计认识方法与活动过程
§1 统计的性质和特点
01
统计的性质
02
统计的特点
03
统计的职能与要求
第一节 统计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一、统计的性质
(一)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生产力越发展,计数越重要。从局部计数到总体计数,以至于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统计狂热时代”。
经济现象的复杂化迫使人们不断改进统计方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统计方法改进提供了支持。
第一节
一、统计的性质
(二)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国际上公认的企业法则:马特莱法则(二八法则)
衡量国家或家庭贫富的准则:恩格尔定律
世界银行划分国家收入层次的标准
组 别 人均国民总收入 (美元) 备 注
低收入 <1036
中等偏下收入 1036-4045
中等偏上收入 4046-12535
高收入 >12535
2020年我国(大陆)人均GDP
约为10 503美元
世界排名63位
2020年
7月1日
更新
第一节
一、统计的性质
在社会经济现象的范围内,统计学以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研究数据搜集、处理的系统方法,进而认识总体量变的特点和规律,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三)统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统计依靠相关科学的支撑,同时对相关科学有促进作用。
第一节
二、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
总体性
社会性
具体性
4大特点
01
02
03
04
01 统计活动所研究事物的数量问题包括三个主要内容:①事物数量的多少;②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③事物的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02 统计通过对某一或若干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一般状况。总体性也可称为“大量性”。
03 统计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是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带有特定场合、特定历史环境的痕迹。
04 统计活动通过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调查研究,来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二、统计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活动是以数量性为标志,总体性为前提,具体性为要求,社会性为内容,四者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性
数量性
总体性
具体性
四大特点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三、统计的职能与要求
信息
咨询
监督
01
02
03
信息职能 是运用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咨询职能 是指利用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
监督职能 是指通过信息反馈来评判、检验和调整决策方案,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监督和预警。
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的职能
第一节
三、统计的职能与要求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监督职能是依据信息职能而实现。三种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故又称为统计的整体功能。
(一)统计的职能
三种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三、统计的职能与要求
(二)统计活动的要求
衡量统计
工作质量
的重要标准
及时
完整
真实
准确
统计

存在
前提
统计

偏见
规避
统计

生命
所在
统计

效能
体现
谢 谢
同学们的聆听
1-01
统计的
性质和特点
讲授完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