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统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1.4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课件(共33张PPT)-《基础统计第六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统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1.4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课件(共33张PPT)-《基础统计第六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章 概论
《基础统计》
01
总体和总体单位
02
标志和标志表现
03
指标和指标体系
第三节 统计中的常用基本概念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什么是总体?
什么是总体单位?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差异性 03
01 同质性
相对性 05
02 大量性
04 多样性
统计总体
的特征
总体的内涵特征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的外延特征
多样性、相对性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 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总体内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一相同的性质。从操作的角度讲,同质性还应包括总体单位所处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状态。
例如:将国有商业企业组成总体时,除了考虑“国有”、“商业”的同质性以外,还应考虑“地区”和“时间”概念。是将全国的国有商业企业组成总体,还是将某省或某地区的国有商业企业组成总体;是将2020年的某地国有商业企业组成总体,还是将2021年或是其它年份的某地国有商业企业组成总体。这些都必须作出明确规定。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二) 大量性
大量性是指总体不能由个别总体单位所构成。当若干单位组成的集合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时,这若干个体单位就符合大量性的要求。只有观察大量的总体单位,才能消除个别现象的偶然因素,呈现出总体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例如:我们调查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受地区环境、经营类别、经营方式、经营业态等方面的影响,有的企业经营好、有的企业经营差,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只调查少数国有商业企业,有时是很难客观反映总体情况的。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三) 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总体内的各个个别事物除了某个或某几个性质相同以外,在其它方面存在的不同特征。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基础,差异性才使统计研究成为必要。如果总体内的各个个别事物之间不存在差异,那么,统计研究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活动。
例如:我们调查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除了“国有”“商业”性质相同意外,在“经营规模”“经营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四) 多样性
实体总体: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如分别以职工人数、经营商品、固定资产为单位组成的总体。
行为总体:以某种已经发生的“行为”、“事件”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如分别以买卖行为、工伤事故、体育活动等为单位组成的总体。
有限总体:总体范围和总体单位都能明确确定,并且总体单位数目有限,能够准确计算出总数的总体。如一个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或一定时期的经营品种组成的总体。
无限总体:总体范围不能明确确定或总体单位数目无限的总体。如无法确定总体范围的气象总体就属于这类总体。
第三节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五) 相对性
总体的范围是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的,可大可小。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转化的。
例如:我们研究全国商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则其总体为全国各地的所有经济成份的商业企业,其总体单位为全国的每一个商业企业。如果我们只研究某一个商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则其总体为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相应的总体单位为这个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注意:当总体单位处于极端状态时,是不能向总体转化的。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能作为总体进行研究的。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一) 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的可用文字表示,有的只能用数字表示。
经济
成分
销售额
职工人数
业务性质
经营环节
人均工资
商业企业的标志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一) 标志
01 标志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如我国商业企业的经济成分、业务性质、经营环节等都是品质标志。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统计分组的依据。在进行统计调查时,要求记录总体单位的品质标志名称的具体属性。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如我国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额、职工人数、人均工资等都是数量标志。其作用除了作为统计分组的依据、计算单位数以外,还用于许多其它方面的计算。在进行统计调查时,要求记录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名称的具体数值。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一) 标志
02 标志按在总体单位是否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都表现一样的标志,它是形成总体的客观依据之一。例如,当我们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时,每一个商业企业的经济成分均为国家所有,“经济成分”在这一总体中就是一个不变标志。
可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在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一致的标志,也称为变动标志。例如,当我们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时,每一个商业企业的业务性质、销售额等,一般会有所不同,它们都是商业企业的可变标志。
变异:可变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的属性差别或数值差别。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一) 标志
03 变量按数值表现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有限的变量,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汽车辆数等。
连续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无限的变量,如商品的重量、汽车耗油量等。
变量:变动的数量标志。变量值:变量的具体表现,也标志值。例如,国有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额、职工人数、人均工资等就是变量,某一国有商业企业某年某月的商品销售额“6200万元”,期末职工人数“509人”,人均月工资“928元”等,就是变量值。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二) 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行业性质
经济成分
商品
销售额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3000元
5000元
8000元
商业
标志
标志表现

第三节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二) 标志表现
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
定比尺度
定距尺度
4种计量尺度
01
02
03
04
01 定类尺度是按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对属性相同的总体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遵循互斥和穷尽两个原则。
02 定序尺度是按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有序的部分或组,对相同等级的总体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遵循互斥、穷尽、有序的原则。
03 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顺序排序的部分或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总体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遵循互斥、穷尽、有序、间距可测的原则,同时注意“0”不表示“绝对没有”。
04 定比尺度是类似于定距尺度、但又高于定距尺度的一种计量方法。运用原则与定距尺度相同,是定距尺度的特例。在这里“0”表示“没有”或未发生。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 指标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
指标与标志 的 关 系 联系 区别
没有标志就没有指标, 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
指标必须能计量,而标志并非都能计量。
指标与数量标志的相对性 ① ②
当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时,原与总体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数量标志。 当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时,原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会转化为指标。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总体、总体单位与指标、标志之间的关系图示
总体
标志
总体单位
指标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 指标
分类 1
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也称为外延指标。
反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或发展变化的指标,也称为内涵指标。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按说明总体
内容不同分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 指标
分类 2
与数量指标为同等概念,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
说明某一数量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一般水平的指标。
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质量指标。
总量指标
平均指标
相对指标
按数量对比
关系不同分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 指标
分类 3
具体事物的物质记录,具有外在性的统计指标,与人们的好恶无关,是物质状态的真实反映。
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具有模糊性的统计指标,与人们的愿望、要求、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显性指标
隐性指标
按反映社会
现象存在的
状况不同分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二)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指标体系的两种构成类型:
数学式联系 指标体系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框架式联系 指标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二) 指标体系
分类 1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按反映内
容不同分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二) 指标体系
分类 2
宏观指标体系
中观指标体系
微观指标体系
按考核范
围不同分
第三节
三、指标和指标体系
(二) 指标体系
分类 3
描述性指标体系
评价性指标体系
决策性指标体系
按作用功
能不同分
01
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
02
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03
统计指标的体系设计
第四节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四节
一、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
目标明确
指标科学
纵横可比
能够度量
设计原则
01
02
03
04
01 例如: 观察零售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果时,应依据研究目标,将指标设计为“业务人员劳动效率”和“全员劳动效率”。
02 例如:研究商业企业的劳动效率问题,在设计指标时就有营业员劳动效率、业务人员劳动效率和全员劳动效率,唯有选择全员劳动效率指标才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劳效。
03 例如:研究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将抽象的“生活质量”设计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预期寿命”等。
04 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和统计资料使用要求的变化,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修改,设计时要注意指标口径、分类标准、计算价格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可比性。
第四节
二、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指标名称、指标含义
具体时间、空间实测值
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定性规范
定量方法
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
组成要素
第四节
(一) 确定规范名称和确切含义
依据相应学科的理论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和含义。
凡借用有关学科的理论概念,都必须结合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的特点,准确界定指标的内涵,使之成为可以计量的数量概念。
统计指标的内涵确定以后,还需要明确其外延,应统计哪些内容,不应统计哪些内容,即确定指标口径。
二、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第四节
(二) 确定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的计量单位依据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容特征确定。无名数指标多用于质量指标。有名数指标多用于数量指标。
二、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除简单明了的统计指标以外,比较复杂的统计指标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来确定其计算方法,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等。
第四节
(三) 确定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
统计指标的空间标准分全国范围、地区范围和系统范围等。
统计指标的时间标准有两种,即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要规定时间长度(如月、季、半年、一年)和具体的起止日期。
时点指标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二、统计指标的内容设计
第四节
三、统计指标的体系设计
全面系统与简明扼要相结合,突出重点指标
1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突出动态分析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突出定量分析
3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突出微观分析
4
体系设计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三、统计指标的体系设计
企业资源投入
产品生产经营质量状况
企业营运能力
企业负债水平和
偿债能力
企业发展潜力
企业生产经济效益
企业社会效益
全员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出原材料消耗量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固定资产动态指标
固定资产更新系数
某产品综合质量系数
优等品率
市场销售率
市场占有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
总资产负债率
流动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总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
技术开发贡献率
资本收益率
销售利润率
资金利税率
合同履约率
贷款逾期率
环境保护指数
以企业为例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指标体系
谢 谢
同学们的聆听
1-04
统计指标和
指标体系的设计
讲授完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