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 指数分析 课件(共44张PPT)-《统计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八 指数分析 课件(共44张PPT)-《统计原理与实务课件(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版)
2021年
统计原理与实务
综合指数分析
01
平均指数分析
02
项目八 指数分析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统计指数的涵义、作用与种类;
2.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基本原理、编制原则与方法;
【能力目标】
1.熟练计算并运用价格指数进行社会及经济分析;
2.熟练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项目案例
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工人工资如下:
表8-1
思考:有人说,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了,因为企业总平均工资下降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按技术级分组 基期 报告期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元)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元)
5级以上 3-4级 1-2级 45 120 40 8100 18000 4320 180 150 108 50 180 135 9300 28080 14985 186
156
111
合计 205 30420 148.39 365 52365 143.47
8-1 综合指数分析
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一切相对数都可称为指数。因此,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都可以称为指数。
从狭义上讲,指数是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不能直接对比的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它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
一、统计指数及其基本分类
一、统计指数及其基本分类
根据指数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根据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根据指数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根据指数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01
02
03
04
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得到的指数。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只考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出来的指数叫作综合指数。
二、综合指数及其特点
综合指数的特点
1.借助同度量因素进行综合对比;
2.同度量因素的时期要固定;
3.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使用的是全面资料,没有代表性误差。
综合指数的编制步骤:
1.确定同度量因素。
2.固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3.将加总后的两个总量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综合指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亦简称为数量指标指数或数量指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背景资料: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如表8-2所示。
表8-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台 件 吨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合计 - - - - -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计算公式:
式中, ——产量总指数;
——同一时期的价格。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以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的产量综合指数:
相对数: 绝对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以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的产量综合指数:
相对数: 绝对数: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以固定时期价格(不变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的产量综合指数:
相对数: 绝对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数: 绝对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背景资料: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如表8-3所示。
表8-3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产量 价格/元 总产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175000 90000 4800 210000
90000
4500
合计 - - - - 269800 304500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简称为质量指标指数或质量指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背景资料: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如表8-2所示。
表8-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台 件 吨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合计 - - - - -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计算公式:
式中, ——产量总指数;
——同一时期的价格。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
相对数: 绝对数: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背景资料: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如表8-3所示。
表8-3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产量 价格/元 总产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乙丙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175000 90000 4800 210000
90000
4500
合计 - - - - 269800 304500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编制综合指数,首先要确定同度量因素。一般来说,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
三、综合指数的编制
8-2 平均指数分析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它是从个体指数出发,即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平均指数,据以测定现象总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先计算出个体指数,然后在对其进行加权算术平均而求得的总指数。
产量指数的综合指数形式为:
因为 ,所以 , 将 代入综合指数公式,则: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背景资料:现以表8-2资料为例,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表8-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台 件 吨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合计 - - - - -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编制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计算表如表8-8所示。
表8-8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产量 基期总产指/元 产量指数/(%)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175 000 90 000 4 800 120.00 100.00 93.75 210000
90000
4500
合计 — — 269 800 — 304 500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再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的总指数。
价格指数的综合指数形式为:
因为 ,所以 , 将 代入综合指数公式,则: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背景资料:现以表8-2资料为例,计算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表8-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资料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台 件 吨 500 500 160 600 500 150 350 180 30 320
195
30
合计 - - - - -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编制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表如表8-9所示。
表8-9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计算表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产品名称 价格/元 报告期总产指/元 价格个体指数/(%)
基期 报告 甲 乙 丙 350 180 30 320 195 30 192 000 97 500 4 500 91.43 108.33 100.00 210 000
90 000
4 500
合计 — — 294 000 — 304 500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对个体指数以固定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而求得的。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个体价格指数或各层的价格类指数;
——个体商品或各层零售额所占比重。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三)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三、常见经济指数介绍
01
02
03
04
零售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
8-3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若干指数所形成的整体成为指数体系。
指数体系既存在于个体指数之间,又存在于总指数之间。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总体各个因素的变动和总体变动之间的关系。
(2)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
1.确定要分析的对象及影响的因素。
2.建立指数体系。
3.计算指数体系两个关系式中的各项数值。
4.分析说明。
二、因素分析的基本步骤
背景资料:以表8-12资料为例,说明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两因素分析法。
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表8-12 两因素分析计算表
产品 名称 产量 价格 总产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假定
甲 乙 丙 3 500 5 000 3 000 4 000 5 500 10 000 180 110 100 180 108 95 630 000 550 000 800 000 720 000 594 000 950 000 720 000
605 000
1000 000
合计 — — — — 1980 000 2264 000 2325 000
1、计算总产值指数:
总产值增加绝对额:
2、计算产品产量指数:
由于产量变动对总产值影响的绝对额:
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3、计算产品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影响的绝对额:
4、相对数方面: ;114.34%=117.42%×97.38%
绝对数方面:
;284000=345000+(-61000)
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平均指标的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各组的代表标志值;二是各组的比重,即权数。即:
其中: ——各组的代表标志值;
——权数。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加权算数平均指标指数:
其中: —报告期的平均数;
—基期的平均数;
—报告期各组代表标志值;
—基期各组代表标志值;
—报告期各组单位数;
—基期各组单位数。
结构影响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即:
平均指标增减额=结构影响指数分子减分母差额+固定构成指数分子减分母差额,即: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背景资料: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工人工资如下:
表8-1
思考:有人说,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了,因为企业总平均工资下降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按技术级分组 基期 报告期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元)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平均工资(元)
5级以上 3-4级 1-2级 45 120 40 8100 18000 4320 180 150 108 50 180 135 9300 28080 14985 186
156
111
合计 205 30420 148.39 365 52365 143.47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表8-13 平均工资因素分析计算表
按技术等级分组 基期 报告期 工资总额 工人数 平均工资 工人数 平均工资
5级以上 45 180 50 186 8100 9300 9000
3-4级 120 150 180 156 18000 28080 27000
1-2级 40 108 135 111 4320 14985 14580
合计 205 — 365 — 30420 52365 50580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固定结构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平均指标指数:
由以上计算可知:平均工资的下降是由两个因素影响的,由于工资水平上升了3.53%,导致平均工资增加了4.89元。但是由于工人结构的变化,使工资总额下降了6. 61%,使平均工资减少了9.81元。两者的影响综合到一起,使平均工资下降了3.32%, 减少了4.92元。
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项目八小结
巩固练习
见教材:
1.项目案例:206页
2.案例拓展:231页
3.课后习题:233页
THANKS
2021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