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课件(共42张PPT)-《天然药物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绪论 课件(共42张PPT)-《天然药物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Introduction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3
1
3
2
3
绪论
提取分离的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一、绪论
研究
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物 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结构修饰等。
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海洋生物。
化学
成分
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杂质)、主要成分、微量成分。
一、绪论
l- 麻黄碱 (l-ephedrine)
来源:麻黄
(Ephedra spp.) 平喘、解痉作用麻黄碱盐酸盐 .
一、绪论
Rutin 芦丁 降低血管脆性,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治疗辅助药. .
一、绪论
可卡因 (Cocaine) 来源:古柯叶
普鲁卡因(Procaine)
来源:合成
一、绪论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 抗肿瘤
紫杉醇(taxol)
当今世界上公认为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
一、绪论
第一章 总论
3
1
3
2
3
绪论
提取分离的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研究准备:
品种鉴定(学名)、产地;文献工作;
目标成分的结构类型,确定提取、分离路线;
未知成分:系统预试验,活性跟踪;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
相似相溶定律
二、提取分离方法
有机化合物分为三类
水溶性
亲脂性
亲水性
苷类(黄酮、三萜、甾体
等与糖的结
合物)
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盐类
未成盐的生物碱,未成苷的黄酮、蒽醌、萜类、甾体。
二、提取分离方法
有机溶剂分为三类

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与溶剂的结构有关,常见溶剂极性强弱顺序: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二、提取分离方法
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化合物
碱性化合物
两性化合物
二、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的选择:
溶解度
化学性质稳定
安全、价廉
二、提取分离方法
二、提取分离方法
浸渍法
(冷浸)
煎煮法
(热提)
回流法
(有机溶剂)
连续提取法
渗漉法
(连续冷浸)
提取方法
水蒸气
蒸馏法
分离精制常用方法原理
二、提取分离方法
4.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3.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2.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
同进行分离
1.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二、提取分离方法
1.利用溶解
度差别进
行分离
1
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
2
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
3
调节溶液的pH值
4
沉淀法
5
盐析法
2.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
A、液-液萃取法
B、逆流连续萃取法
C、逆流分配法(CCD)
D、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
E、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F、气液分配色谱(GC或GLC)
G、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
二、提取分离方法
3.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二、提取分离方法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半化学吸附
在天然有机化合
物分离及精制工
作中,吸附现象
利用得十分广泛。
其中又以固-液
吸附用得最多,
分为:
A. 物理吸附
液-固物理吸附色谱
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很多中等分子量的样品(分子量小于1,000的低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尤其是脂溶性成分。一般不适用于高分子量样品如蛋白质、多糖或离子型亲水性化合物等的分离。
二、提取分离方法
吸附层析的分离效果,决定于: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溶剂和
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质这三个因素。
二、提取分离方法
硅胶是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同时硅胶也可吸附碱性化合物
层析用硅胶为一多孔性物质,分子中具有硅氧烷的交链结构,同时在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
吸附剂:
硅胶
吸附剂:氧化铝
二、提取分离方法
氧化铝带有碱性,对于分离一些碱性中草
药成分,如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不宜用
于醛、酮、酸、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吸附剂的特点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故同为溶质,极性强者将被优先吸附。
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
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二、提取分离方法
洗脱溶剂的选择
二、提取分离方法
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
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被分离物质极性
弱极性
强极性
吸附剂极性较弱
弱极性
强极性
洗脱剂极性弱
化合物的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二、提取分离方法
官能团的种类、数目、排列方式
官能团的极
性强弱
官能团 极性
R-COOH 大
Ar-OH
R-OH
R-NH2,R-NH-R’,R-N-R`2
R-CO-NR2
R-CHO
R-CO-R’
R-CO-OR’
R-O-R’ 小
二、提取分离方法
大体上溶剂极性的大小可以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判断。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强。
溶剂的极性
溶剂 介电常数 极性
己烷 1 .88 弱
苯 2 . 29
乙醚 (无水) 4 . 47
氯仿 5 . 20
乙酸乙酯 6 . 11
乙醇 26 . 0
甲醇 31 . 2
水 81 . 0 强
二、提取分离方法
吸附柱色谱(柱层析)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一般为样品量的30~60倍。样品极性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到样品量的100~200倍。
柱色谱用的硅胶及氧化铝通常以100~200目或200 ~300目为宜,或甚至直接采用薄层色谱用规格。
样品的预处理
二、提取分离方法
能直接溶于洗脱剂的样品:用适量洗脱剂溶解样品,尽可能少。
不能溶解于洗脱剂的样品:用能使之溶解的溶剂溶解后,用少量吸附剂拌匀,挥尽溶剂,减压干燥、研粉。
己烷-苯




苯-乙醚
苯-乙酸乙酯
氯仿-乙醚
氯仿-乙酸乙酯
氯仿-甲醇
丙酮-水
甲醇-水
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
洗脱用溶剂
的极性宜逐
步增加,跳
跃不能太大。
二、提取分离方法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聚酰胺(poli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二、提取分离方法
聚酰胺与酚类、醌类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随着醇浓度的 增高而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中则几乎不缔合。
聚酰胺氢键吸附能力 大→小
二、提取分离方法
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顺序:
水 < 甲醇 < 丙酮 <氢氧化钠水溶液 < 甲酰胺 < 二甲基甲酰 胺 < 尿素水溶液
二、提取分离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
二、提取分离方法
吸附性: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
筛选原理: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
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
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
的分离材料,根据吸附
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
小,在大孔吸附脂上经
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
树脂洗脱液的选择
二、提取分离方法
对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对中等极性大孔树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来说,则用极性较大的洗脱剂为佳。
根据吸附力强弱选用不同的洗脱剂及浓度。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可通过几种洗脱剂浓度的比较来确定最佳洗脱浓度。实际工作中甲醇、乙醇、丙酮应用较多。
4. 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分子筛过滤(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排阻色谱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二、提取分离方法
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样品混合
物中各个成分因分子大小各异,渗入至凝胶颗粒
内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在经历一段时间流动
并达到动态平衡后,即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
流出并得到分离。
凝胶的种类与性质
①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②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③ 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
④ 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Bio-Gel A)
⑤ 羧甲基交联葡聚糖凝胶(SP-Sephadex)
⑥ 苯胺乙基交联葡聚糖凝胶(QAe-Sephadex)
二、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章 总论
3
1
3
2
3
绪论
提取分离的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三、结构研究方法
(一)纯度测定
a. TLC, PPC (3种展开剂);b. GC; c. HPLC; d. 晶型,熔点
(二)结构研究
1、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Ω= C数 + 1 + 3价数/2 – 1价数/2
例:C30H48O3,Ω= 7
2、质谱
离子源:电子轰击(EI),化学电离(CI),电喷雾(ESI)等;
3、红外光谱(IR)
提供结构中官能团、骨架等信息;4000-1500 cm-1 特征频
率区; 1500- 600 cm-1 指纹区。
4、紫外光谱(UV)
适用于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 芳香类
化合物。
5、核磁共振谱(NMR)
1H-NMR: 化学位移,峰面积,裂分与偶合常数(J)
13C-NMR
2DNMR
三、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