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4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2.5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课件(共32张PPT)-《天然药物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4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2.5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课件(共32张PPT)-《天然药物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12章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s
二、萜类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2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
一、概述
3
1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3
3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3
5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物理性质
1、形态
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或为低熔点的固体。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三萜苷元多有较好结晶。
三萜皂苷类,极性加大,不易结晶,大多为无
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
物理性质
2、味 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有的味极苦,
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苦味素。
皂苷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吸入鼻内能引起
喷嚏。
某些皂苷内服,能刺激,产生反射性粘液腺
分泌,而用于祛痰止咳。
3、旋光性 大多数萜类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具
有光学活性。
物理性质
4、溶解度
萜类化合物亲脂性强。萜类的苷有一定的亲水
性。
三萜苷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
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极性加大,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
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不溶或难溶于乙
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含水丁醇或戊醇
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物理性质
5、表面活性 发泡性
许多皂苷水溶液强烈振摇后产生持久的泡沫,但有一些皂苷没有此种活性。
6、溶血作用
大多皂苷的水溶液有溶血作用,但也有的皂苷(如以人参萜二醇为母核的皂苷)的水溶液有抗溶血作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脱氢反应
显色反应
沉淀反应
分子重排反应
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某些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如含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结晶形成物,复加酸或加碱使其分解,生成原来的反应产物。
吉拉德(girard)试剂
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三氧化铬等,亦可用于萜类化合物的醛酮合成。
3、脱氢反应
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黑或钯做催化剂,将萜类成分与硫或硒共热(200~300℃)而实现脱氢。
显色反应
醋酐-浓硫酸反应
氯化锑反应
三氯醋酸反应
氯仿-浓硫酸反应
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显色反应
沉淀反应
6、三萜皂苷的沉淀反应
酸性皂苷(通常指三萜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铵、醋酸铅或其他中性盐类即生成沉淀。
中性皂苷(通常指甾体皂苷)的水溶液则需加入碱式醋酸铅或氧化钡等碱性盐类才能生成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进行皂苷的提取和初步分离。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2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
一、概述
3
1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3
3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3
5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骨架庞杂,结构高等多样性,提取分离方法也呈现多样化。
单萜和倍半萜类提取方法在挥发油部分介绍,本节主要介绍倍半萜内酯、二萜、三萜和苷类的提取分离。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溶剂提
取法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采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苷元,正丁醇萃取苷类
碱提取酸
沉淀法
选择性提取内酯,尤其倍半萜内酯
吸附法
分为活性炭吸附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适用于苷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柱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硅胶或氧化铝色谱法
制备硅胶薄层色谱
分配柱色谱法
大孔树脂柱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结晶法分离
利用特殊官能团
分离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2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4
一、概述
3
1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3
3
五、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3
5
第十二章 萜类和挥发油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结构鉴定
波谱分析技术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紫 外 光 谱
红 外 光 谱
质 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碳谱
波谱方法
紫外光谱
链状萜类共轭双键
共轭双键一个在环内
共轭双键体系在环内
a,b-不饱和羰基
217-228nm
230-240nm
256-265nm
220-250nm
齐墩果烷型三萜的紫外光谱
孤立双键
异环双烯
同环双烯
a,b-不饱和羰基
205-250nm
240,250,
260nm
285nm
242-250nm
红外光谱
1800-1735 cm-1, s
1370 cm-1
900 cm-1
内 酯
偕二甲基
环外亚甲基
(贝壳杉烷型二萜)
三萜的红外光谱
A 区
1355-1392 cm-1 B 区
1245-1330 cm-1
齐墩果烷型
两个峰
三个峰
乌苏烷型
三个峰
三个峰
四环三萜
一个峰
一个峰
质 谱
1
分子离子峰除以基峰形式出现外,一般较弱。
常伴随分子重排裂解,尤其以麦氏重排多见。
2
环状萜类化合物常发生RDA裂解。
4
裂解方式受功能基影响较大,常失去功能基,形成离子碎片。
3
核磁共振氢谱
烯氢
环内双键质子:4.93-5.50 ppm
环外双键质子:4.30-5.00 ppm
连氧碳
上质子
羟基同碳质子:3.20-4.00 ppm左右
乙酰氧基同碳质子:4.00-5.50 ppm
甲基
0.50-1.50 ppm之间
注意与鼠李糖甲基信号区分!
三萜类的核磁共振碳谱
不接氧的其它饱和碳:
0-60
甲基: 8.9-33.7
羰基碳: 170-220
糖端基碳: 95-105
烯碳: 109-160
苷元和糖上与氧连
的碳: 60-90
五环三萜的核磁共振碳谱
齐墩果酸型
乌苏型
白桦酯酸型
6个季碳。
C12: 122.0- 124.0
C13: 144.0- 145.0
5个季碳。
C12:大于 124.0
C13: 140.0
左右
5个季碳。
C20:150.0-
C30:110.0
异丙烯
实例:青蒿素
IR在831,881,
1115 cm-1有特征吸收
MS有M-32特征裂解
能与1 mol三苯基磷反应
1个过氧基
青蒿素
qinghaosu
1
12
4
15
能用pd-CaCO3催化氢化失去
一分子氧,形成环氧化合物
实例:青蒿素
IR在1750 cm-1有特征吸收
与盐酸羟胺呈正反应
能四氢硼钠还原,产物
用铬酐-吡啶氧化得青蒿素
用氢氧化钠滴定,消耗
氢氧化钠的量为1:1克分子
1个内酯
青蒿素
qinghaosu
1
12
4
15
实例:青蒿素
0.93 (3H, d, J = 6Hz, H-14)
1.06 (3H, d, J = 6Hz, H-13)
1.36 (3H, s, H-15)
3.26 (1H, m, H-11)
5.68 (1H, s, H-5)
青蒿素
qinghaosu
1
12
4
15
14
13
5
11
实例:青蒿素
79.5(C-6) 105.0(C-4) s 季碳
32.5(C-7) 33.0(C-10) 45.0(C-1)
50.0(C-11) 93.5(C-5) d 叔碳
25.0(C-8) 25.1(C-9)
35.3(C-2) 37.0(C-3) t 仲碳
12.0(C-14) 19.0(C-13)
23.0(C-15) q 甲基
172.0(C-12) s 羰基
青蒿素
qinghaosu
1
12
4
15
14
13
5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