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3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版 第3版)

资源简介

任务5.1 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材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块5 任务5.1《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二、课时
2学时(90分钟)
三、学情分析
中职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身边的金融活动并不陌生,甚至本身也曾经或正在参与一些金融活动中去,因此,本任务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使专业理论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识记金融的概念
(2)能理解金融的四个范畴的内容
(3)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含义和特点
2.能力目标
(1)学会全面理解金融的概念
(2)学会运用网络搜索金融相关信息
(3)学会用金融的视角分析日常活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留意自己周围处处存在的金融影子,明白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从而体验知识、技能与能力同步增长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融的概念、金融的四个范畴
教学难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六、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学习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20分钟)
教师活动:(1)提问:说到金融你能想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关金融活动的图片资料。(2)新闻回放,通过播放国务院研究部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出金融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思考教师的问题并积极回答;(2)观看相关视频并思考。
设计意图:提问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这样的开头能让学生比较轻松地进入课堂。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金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除了对身边金融现象的认识和感受之外,也请学生讲一讲对金融作用的认识,不仅可以直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金融素养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由此引出金融的概念。
(二)学习新知(40分钟)
1.金融的含义
【看书说定义】学生看书本,体会金融的定义,并说一说体会。
【知识拓展】 “金融”一词的由来
20世纪初《辞源》及《辞海》中才始见“金融”条目。均指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的货币资金融通。
60年代《辞海》修订为:“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与货币流通与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主要通过银行的各种业务来实现。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金融含义的同时,掌握金融的四个范畴: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其对象——货币,方式——有借有还(信用),机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场所——金融市场
【知识链接】我国最早的金融业
2.货币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钱”。
教师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来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是如何获得货币收入并进行消费或投资的。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安排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思考和回答不同的经济主体是如何获得货币收入并进行消费或投资的:
(1)工人、农民、公务员、教师、工商业者: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货币收入→购买或支付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2)工商企业:卖出商品或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支付职工工资,并从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开始新的生产并实现扩大再生产
(3)国家:征税→获得货币收入→拨付给政府机关作为经费。
【结论】货币成为这个社会经济运转的润滑济。可以说,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货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思考如何获得货币收入,从而了解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3.信用
教师活动:导入案例《关于信用的小故事》,提问:你认为,到底什么是信用?
学生活动:仔细的阅读案例内容,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信誉、遵守诺言、言出必行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对信用的思考,通过对学生的回答的点评指出其合理之处,同时给出金融中信用的定义,通过差异性对比增加学生对信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想一想】哪位同学的家庭既没有储蓄也没有负债?
【知识链接】恶意透支追究刑事责任
4.金融机构
教师活动:提问,假设你是宇通客车的董事长,现在公司计划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10亿元,公司现有资金5亿元,缺口5亿元,那么,找谁去借这5亿元?
学生活动:仔细聆听教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银行、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对金融机构含义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所谓的金融机构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专门从事这种资金融通活动、充当融资中介的机构。如,银行专门从事货币的发行、回笼、货币收支的组织和管理,作为货币在不同所有者之间借入和贷出的中介。
【说一说】请同学说说你都见过什么名称的银行?
5.金融市场
老师活动:(1)提出问题:什么是市场?(学生回答买卖东西的场所)(2)什么是金融市场?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的设计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不断深入,让学生意识到金融市场从本质上讲仍然属于市场的一部分,并引出关于金融市场的规范的定义。
(1)含义: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
(2)间接融资:通过银行中介进行的融通资金
(3)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从市场直接取得生产发展资金
【课堂讨论】 如果没有政府,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如果没有货币和银行,我们的生活又会怎么样?
(三)小结巩固(16分钟)
回顾今天所讲的金融的概念、金融的四个范畴、信用的含义、直接融资和简介融资的区别,由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来回答这些知识点,四个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少,回答的准确率最高。
2.给学生3-5分钟时间进行记忆,巩固学习效果。
(四)布置作业(24分钟)
1.完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本任务的相关课后练习
2.安排学生运用网络关注金融热点问题。
(五)板书设计
任务5.1 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金融的含义
1.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
2.对象——货币
3.方式——有借有还(信用)
4.机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5.场所——金融市场
二、货币——“钱”
三、信用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四、金融机构
在金融市场上专门从事这种资金融通活动、充当融资中介的机构
五、金融市场
九、教学反思
从本任务开始,课程进入到第二部分金融知识的学习,相对于前一部分财政的内容,本部分的内容更贴近生活、身边的案例更多,学生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设问,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点评纠正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